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大庆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5 19:09
  本次论文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和GIS平台,提取了1979年、1990年、2001年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分析了研究区三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特征,利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等参数模型从土地资源数量、土地利用程度及土地利用区域差异等方面,探讨了不同时期区域土地利用/覆盖演化的特点,并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角度探讨了区域LUCC驱动力,最后利用马尔科夫链模型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提出了区域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为转型时期的大庆市土地利用决策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大庆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0年代大庆

影像,年代


图 2-1 80 年代大庆 图 2-2 60 年代大庆Fig 2-1 Daqing area in 80's Fig 2-2 Daqing area in 60's2.1.4 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大庆市成立以后,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人口与社会经济文化取得巨大发展。截止到 2001 年,市区人口达到 110.7 万(表 2-1)。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0 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029.3 亿元,比上年增长 8.5%。石油化工企业继续保持经济主体地位。完成城市基本建设投资 58亿元,比上年增长 53.9%,城市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生产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39.5 亿元,比上年下降 24.6%。2.2 区域资料的收集为了达到本次论文的研究目的,反演区域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规律,探讨 LUCC 驱动机制,并很好的预测区域 LUCC 趋势,作者收集了 3 个时相的区域遥感影像,同时收集了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人口、

水域,图版,组分类,分类依据


作为土地利用的分类依据,同时为了避免组分类型划分过细带来数据冗余和细节干扰,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分为耕地、林地、牧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六大类(见图版 2-5)。其中,耕地主要为旱地,牧草地包括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建设用地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域用地包括人工水域、天然湖泊和沼泽,未利用地包括裸地、盐碱地和荒草地。另外,为了提高解译精度,参考了野外考察的记录数据与照片(表 2-4)。为了分析需要,将解译好的成果编制成 1:10 万土地利用现状图(见图版)。耕地 牧草地 农村居民点 城镇建设用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过程响应——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J]. 臧淑英,黄樨,郑树峰.  生态学报. 2005(07)
[2]东南丘陵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以衡阳市为例[J]. 莫宏伟,任志远,谢红霞.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06)
[3]闽台耕地数量变化及驱动力因子的比较研究[J]. 韦素琼,陈健飞.  土壤. 2004(05)
[4]基于遥感与GIS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分析研究——以甘肃省石羊河流域为例[J]. 柳丽,宫辉力,赵文吉.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4(05)
[5]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湿地生态安全响应——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J]. 臧淑英,倪宏伟,李艳红.  地理科学进展. 2004(05)
[6]大庆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景观格局研究[J]. 郑树峰,臧淑英.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4(03)
[7]三峡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 江晓波,马泽忠,曾文蓉,周万村,周爱霞,李爱农,孙育秋.  水土保持学报. 2004(04)
[8]利用马尔科夫过程模拟和预测武汉市湿地景观的动态演变[J]. 宁龙梅,王学雷,胡望斌.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
[9]河西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力研究[J]. 张勃,张华.  干旱区地理. 2004(02)
[10]中国西部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近期动态分析[J]. 郑丙辉,田自强,王文杰,李子成.  生态学报. 2004(05)



本文编号:3362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362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7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