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地区的人口、农业与环境研究(1476-1911)
发布时间:2021-08-27 07:38
郧阳地区群山环绕,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地处鄂、豫、陕、渝四省交界之地,郧阳地区的行政区划长期以来处于分而治之的状态。直到明成化十二年(1476),明政府迫于此地严重的流民问题,决定在此地划定“特区”,设置郧阳府,“郧阳”之名由此而生。其最高行政长官统称为郧阳抚治,专事安抚管理鄂、豫、陕三边地区的流民事宜。因此,郧阳地区以成化十二年(1476)为时间界限,正式进入到了政府专管时期,规范而有序地进行山区开发。有序的生产,稳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带来了人口的喷薄增长,人口的压力转化成了资源开发的巨大动力,推动着人们不断扩大农业垦殖的范围。这个扩张是循序渐进的,由平地到江、湖、滩涂再到山坡、丘陵。到了清后期人们的开发步伐更大了,深入到老林区域,深入山区的开发是随着玉米、马铃薯、红薯的引进而新兴的,物种强悍的适应性为人们开发深山老林提供了良种,整个明清时期郧阳地区的资源开发呈现的是粗放、盲目和无度的特点,人地矛盾日益严重,带来的后果既有社会的发展,也有环境的变迁。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官员未必不知道资源开发的严重后果,只是在利弊权衡之下,做出了符合短期利益的选择而已,对此我们应该站...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5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案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五、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郧阳地区的生态环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地形与气候
二、水系与土壤
三、植物与动物
第二节 人文环境
一、郧阳地区行政建置制沿革
二、郧阳地区的移民与文化
小结
第二章 郧阳地区人口变迁与环境
第一节 明清人口政策与环境
一、明代人口政策
二、清代人口政策
三、生态视角下的人口政策
第二节 明代郧阳地区流民偷入与附籍
一、明代流民偷入与附籍
二、人口构成
第三节 清代郧阳地区人口发展
一、清代前期郧阳地区人口恢复
二、清代后期郧阳地区人口增长
三、清代郧阳地区人口构成
第四节 人口与环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
一、明清人口变化趋势
二、人口变化的影响
小结
第三章 郧阳地区农业开发与环境
第一节 明清土地政策与环境
一、明代土地垦荒政策
二、清代土地政策
三、生态视角下的土地开发
第二节 明代郧阳地区农业发展
一、土地开垦状况
二、农田水利建设
三、农业生产与技术发展
第三节 清代郧阳地区农业发展
一、土地开垦状况
二、农田水利建设
三、种植新趋势
第四节 农业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一、森林资源衰减
二、水土流失
小结
第四章 环境思想与保护个案
第一节 明清环境思想
一、明清士大夫环境思想
二、明清郧阳地区官员的环境思想
三、郧阳地区民俗文化中的环境思想
第二节 明清环境保护与个案
一、清代官方环境保护
二、明清郧阳地区环保个案
小结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J]. 方精云,朱江玲,石岳. 科学通报. 2018(02)
[2]汉江郧阳段河流阶地发育特征及新构造运动意义[J]. 胡庆,董文钦,余松,雷东宁,乔岳强,蔡永建,王秋良.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7(02)
[3]发展战略框架下的水源地滨水空间开发策略 以丹江库区郧阳湖滨水空间杨溪小镇为例[J]. 何佳,周勇. 中华建设. 2017(01)
[4]论气候变化对中国古代农业水利工程分布的影响[J]. 晁根池.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6(12)
[5]近十年来美洲作物史研究综述(2004-2015)[J]. 李昕升,王思明.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6(01)
[6]王世贞汉江流域抚郧文中的迁客之叹[J]. 胡晓华.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05)
[7]近30年西藏自然灾害研究综述[J]. 刘瑜. 红河学院学报. 2015(05)
[8]郧阳抚治与明代十堰的文教发展[J]. 贾勇.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04)
[9]历代汉水流域战争史略[J]. 赵盛国.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02)
[10]清乾隆至道光年间的聊城商业——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J]. 许檀. 史学月刊. 2015(03)
博士论文
[1]历史时期黑河流域环境演变研究[D]. 史志林.兰州大学 2017
[2]郑州沿黄旅游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研究[D]. 王少华.河南大学 2016
[3]京杭大运河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 杨静.南京林业大学 2012
[4]清代东北地区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 陈跃.山东大学 2012
[5]明清时期湖南人口与社会变迁[D]. 吴正东.华中师范大学 2012
[6]明清中原生态环境变迁与社会应对[D]. 赵长贵.南京大学 2011
[7]民国时期苏南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 胡孔发.南京农业大学 2010
[8]太湖流域水质环境变迁与饮水改良:从改水运动入手的回溯式研究[D]. 梁志平.复旦大学 2010
[9]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 戴天放.福建师范大学 2010
[10]全球变化下松辽平原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 陈凤臻.吉林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清代粤北地区的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 郭生建.广西民族大学 2016
[2]明代晋陕蒙接壤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变迁的互动关系研究[D]. 李旭东.苏州大学 2013
[3]清代制度环境变迁中的商人组织[D]. 芦琳.山西大学 2013
[4]明清时期江汉平原环境变迁研究[D]. 翟世航.华中师范大学 2011
[5]赋役·水利·书院[D]. 马桂菊.华中师范大学 2011
[6]明清承德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 宋丽君.山西大学 2008
[7]清代长江下游(江苏、安徽段)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D]. 白昌红.西南大学 2007
[8]明清时期陕北的农业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D]. 张洪生.西北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65951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5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案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五、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郧阳地区的生态环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地形与气候
二、水系与土壤
三、植物与动物
第二节 人文环境
一、郧阳地区行政建置制沿革
二、郧阳地区的移民与文化
小结
第二章 郧阳地区人口变迁与环境
第一节 明清人口政策与环境
一、明代人口政策
二、清代人口政策
三、生态视角下的人口政策
第二节 明代郧阳地区流民偷入与附籍
一、明代流民偷入与附籍
二、人口构成
第三节 清代郧阳地区人口发展
一、清代前期郧阳地区人口恢复
二、清代后期郧阳地区人口增长
三、清代郧阳地区人口构成
第四节 人口与环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
一、明清人口变化趋势
二、人口变化的影响
小结
第三章 郧阳地区农业开发与环境
第一节 明清土地政策与环境
一、明代土地垦荒政策
二、清代土地政策
三、生态视角下的土地开发
第二节 明代郧阳地区农业发展
一、土地开垦状况
二、农田水利建设
三、农业生产与技术发展
第三节 清代郧阳地区农业发展
一、土地开垦状况
二、农田水利建设
三、种植新趋势
第四节 农业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一、森林资源衰减
二、水土流失
小结
第四章 环境思想与保护个案
第一节 明清环境思想
一、明清士大夫环境思想
二、明清郧阳地区官员的环境思想
三、郧阳地区民俗文化中的环境思想
第二节 明清环境保护与个案
一、清代官方环境保护
二、明清郧阳地区环保个案
小结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J]. 方精云,朱江玲,石岳. 科学通报. 2018(02)
[2]汉江郧阳段河流阶地发育特征及新构造运动意义[J]. 胡庆,董文钦,余松,雷东宁,乔岳强,蔡永建,王秋良.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7(02)
[3]发展战略框架下的水源地滨水空间开发策略 以丹江库区郧阳湖滨水空间杨溪小镇为例[J]. 何佳,周勇. 中华建设. 2017(01)
[4]论气候变化对中国古代农业水利工程分布的影响[J]. 晁根池.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6(12)
[5]近十年来美洲作物史研究综述(2004-2015)[J]. 李昕升,王思明.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6(01)
[6]王世贞汉江流域抚郧文中的迁客之叹[J]. 胡晓华.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05)
[7]近30年西藏自然灾害研究综述[J]. 刘瑜. 红河学院学报. 2015(05)
[8]郧阳抚治与明代十堰的文教发展[J]. 贾勇.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04)
[9]历代汉水流域战争史略[J]. 赵盛国.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02)
[10]清乾隆至道光年间的聊城商业——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J]. 许檀. 史学月刊. 2015(03)
博士论文
[1]历史时期黑河流域环境演变研究[D]. 史志林.兰州大学 2017
[2]郑州沿黄旅游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研究[D]. 王少华.河南大学 2016
[3]京杭大运河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 杨静.南京林业大学 2012
[4]清代东北地区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 陈跃.山东大学 2012
[5]明清时期湖南人口与社会变迁[D]. 吴正东.华中师范大学 2012
[6]明清中原生态环境变迁与社会应对[D]. 赵长贵.南京大学 2011
[7]民国时期苏南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 胡孔发.南京农业大学 2010
[8]太湖流域水质环境变迁与饮水改良:从改水运动入手的回溯式研究[D]. 梁志平.复旦大学 2010
[9]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 戴天放.福建师范大学 2010
[10]全球变化下松辽平原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 陈凤臻.吉林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清代粤北地区的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 郭生建.广西民族大学 2016
[2]明代晋陕蒙接壤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变迁的互动关系研究[D]. 李旭东.苏州大学 2013
[3]清代制度环境变迁中的商人组织[D]. 芦琳.山西大学 2013
[4]明清时期江汉平原环境变迁研究[D]. 翟世航.华中师范大学 2011
[5]赋役·水利·书院[D]. 马桂菊.华中师范大学 2011
[6]明清承德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 宋丽君.山西大学 2008
[7]清代长江下游(江苏、安徽段)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D]. 白昌红.西南大学 2007
[8]明清时期陕北的农业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D]. 张洪生.西北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659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365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