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静县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初探
发布时间:2021-08-29 07:27
在知识经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内外都进行了课程改革,我国也提出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并且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从而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地理教师作为实现中小学课程目标的一支十分重要的队伍,尽早提高地理教师的发展对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有重要意义。研究新疆和静县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初探的目的是为了:(1)填补空白,该地区的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在历史上是个空白,通过本文可以为后面的研究者提供一定帮助。(2)对调查问卷中地理教师的职称、教龄、所教年级三个方面的分析,给社会、学校、行政管理者提出可行的对策,根据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工作,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实施不同的激励机制。(3)本文从教育理念、教师道德、教师角色意识、环境适应、教学监控能力、工作态度习惯、创新能力、团队精神、自我发展意识等九个方面探讨了教师专业发展,使从事基础教育的地理教师有所收益,在于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提高专业能力,胜任教师角色,有助于自身教学生涯规划,最终实现...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了解
口6到14团巧年以上图4一1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了解从统计图4一1中可知,教龄不同的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了解不同,巧年以上的教龄的教师对新课改革理念比较了解,所占的比例最大,虽然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没有不了解的,但是对新课程改革了解程度从有点了解到比较了解到很了解逐渐减弱。青年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了解程度不是很深,有待进一步提高。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从图4一2可以看出教师受到“学生为主体”理念的影响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上占大部分,而没有受到影响的人很少,仍有小部分教师存在,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专业发展。表4一你对课堂教学活动的选择和设计的主要依据(第5题)A考试的要求B.课标的要求C环境的要求D.学生的需要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00%360.0% 81.3% 00%240.0% 163%职称勺了4 6.3%10.7%%%07nU‘l‘︸、︸4 163% 414.3%l3l4 &3%2112145916.7%25.0%33.3%14.3%%%7气、︶00%教龄 6.3%16.1% 18.8%18.8%452%29刀%z刀又“卜629人103%724%13.8%2︸632人3合计61人69.4% 9.8%43.8%57.4% 6.3%9.8%l314初高中中级年23.0%4︸I︸,.皿﹃j表4一4显示出,教师对课标要求(B项)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选择和设计为主要依据的占57.4%,而以学生的需求(D项)为依据的占23.0%,而以考试的要求(A项)和以环境的要求(C项)为依据的各占9.8%。说明教师的教学目前一半的人数围绕着课标,教师整体水平还不是理想,并不能真正的做到以学生的成长需要我中心。存在这种想象的原因是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不理想,并且学校的对教师的发展没有明确的态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新课改革背景下初等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J]. 夏小林. 改革与开放. 2010(20)
[2]当代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发展途径[J]. 赵文英.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9(01)
[3]促进我国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 赵倩.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8(06)
[4]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活动课案例分析[J]. 廖克顺.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5]制约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J]. 付贺梅. 中国成人教育. 2008(04)
[6]诊断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J]. 曾天山. 校长阅刊. 2007(Z2)
[7]基于新课程的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的建构[J]. 付贺梅,闫会贤,王克柱.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5(09)
[8]立足于学校管理层面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浅探[J]. 王健. 青年教师. 2005(03)
[9]关于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现实思考[J]. 王仕松.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10]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与对策[J]. 陈章顺,骆洪才. 湘南学院学报. 2004(04)
博士论文
[1]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 王延文.天津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教师专业道德形成研究[D]. 韩峰.山西大学 2010
[2]基于教学实践的地理新教师专业发展叙事研究[D]. 李昂.华东师范大学 2010
[3]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D]. 吕春座.厦门大学 2008
[4]物理教师职前教育中专业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分析[D]. 朱贺.陕西师范大学 2008
[5]新课程改革中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 刘芳.东北师范大学 2007
[6]上海市中学地理教师教育科研现状调研[D]. 郭潇潇.上海师范大学 2008
[7]基于新课程的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 王明明.西北师范大学 2006
[8]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研究[D]. 董静.东北师范大学 2006
[9]民办高校与公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研究[D]. 刘美云.武汉理工大学 2006
[10]校本培训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个案研究[D]. 龙薇.西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70186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了解
口6到14团巧年以上图4一1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了解从统计图4一1中可知,教龄不同的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了解不同,巧年以上的教龄的教师对新课改革理念比较了解,所占的比例最大,虽然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没有不了解的,但是对新课程改革了解程度从有点了解到比较了解到很了解逐渐减弱。青年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了解程度不是很深,有待进一步提高。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从图4一2可以看出教师受到“学生为主体”理念的影响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上占大部分,而没有受到影响的人很少,仍有小部分教师存在,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专业发展。表4一你对课堂教学活动的选择和设计的主要依据(第5题)A考试的要求B.课标的要求C环境的要求D.学生的需要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00%360.0% 81.3% 00%240.0% 163%职称勺了4 6.3%10.7%%%07nU‘l‘︸、︸4 163% 414.3%l3l4 &3%2112145916.7%25.0%33.3%14.3%%%7气、︶00%教龄 6.3%16.1% 18.8%18.8%452%29刀%z刀又“卜629人103%724%13.8%2︸632人3合计61人69.4% 9.8%43.8%57.4% 6.3%9.8%l314初高中中级年23.0%4︸I︸,.皿﹃j表4一4显示出,教师对课标要求(B项)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选择和设计为主要依据的占57.4%,而以学生的需求(D项)为依据的占23.0%,而以考试的要求(A项)和以环境的要求(C项)为依据的各占9.8%。说明教师的教学目前一半的人数围绕着课标,教师整体水平还不是理想,并不能真正的做到以学生的成长需要我中心。存在这种想象的原因是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不理想,并且学校的对教师的发展没有明确的态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新课改革背景下初等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J]. 夏小林. 改革与开放. 2010(20)
[2]当代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发展途径[J]. 赵文英.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9(01)
[3]促进我国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 赵倩.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8(06)
[4]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活动课案例分析[J]. 廖克顺.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5]制约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J]. 付贺梅. 中国成人教育. 2008(04)
[6]诊断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J]. 曾天山. 校长阅刊. 2007(Z2)
[7]基于新课程的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的建构[J]. 付贺梅,闫会贤,王克柱.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5(09)
[8]立足于学校管理层面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浅探[J]. 王健. 青年教师. 2005(03)
[9]关于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现实思考[J]. 王仕松.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10]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与对策[J]. 陈章顺,骆洪才. 湘南学院学报. 2004(04)
博士论文
[1]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 王延文.天津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教师专业道德形成研究[D]. 韩峰.山西大学 2010
[2]基于教学实践的地理新教师专业发展叙事研究[D]. 李昂.华东师范大学 2010
[3]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D]. 吕春座.厦门大学 2008
[4]物理教师职前教育中专业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分析[D]. 朱贺.陕西师范大学 2008
[5]新课程改革中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 刘芳.东北师范大学 2007
[6]上海市中学地理教师教育科研现状调研[D]. 郭潇潇.上海师范大学 2008
[7]基于新课程的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 王明明.西北师范大学 2006
[8]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研究[D]. 董静.东北师范大学 2006
[9]民办高校与公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研究[D]. 刘美云.武汉理工大学 2006
[10]校本培训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个案研究[D]. 龙薇.西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701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370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