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基于民族文化传承下青海土族张家村空间格局与景观设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6 12:43
  土族是分布于我国河湟地区的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因其传统服饰“七彩袖”而被称为“彩虹部落”。土族传统村落是土族民族文化的载体,对土族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及其景观设施的研究,有利于传承土族的民族文化,对我国民族大团结和我国的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土族传统村落张家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测绘、建模分析、查阅文献等方法,对土族传统村落独特的空间格局与景观设施等进行研究。文章可分为研究背景、基础研究、主体研究、研究结论四大部分,其中研究背景主要是为提出问题,对应文章绪论部分;基础研究是为分析问题,对应文章第二章内容,介绍土族及其民族文化,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分析,为下文主体研究做铺垫;主体研究是为解决问题,对应文章第三、四、五、六章内容,对研究对象展开系统的研究;研究结论是指对论文整体研究的总结与归纳。文章对张家村村落环境与村落内部空间格局的分析,总结出了土族传统村落“围寺而居”、“枕山环水”的空间格局特征。对土族景观设施(如“崩康”、“水磨坊”、白塔、转经筒、煨桑炉等)进行研究,梳理出景观设施在村落中的位置、结构特征、建造材料与功能意义。总结出了具有土族鲜明...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1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民族文化传承下青海土族张家村空间格局与景观设施研究


河湟地区聚落分布图

吐谷浑,土族,民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原住民生活在河黄地区,以河黄为中心向外扩展迁居。土族先民先后经历了马家窑,表2.1土族民族起源说齐家,卡约-唐汪文、辛店四个文化时期,土族人民早期从事畜牧业,大约在明朝时期生产方式有所转变,开始着重发展农业与手工业,形成了农业、手工业、畜牧类型观点吐谷浑说吐谷浑主要生活在青海地区,逐渐强大并建立国家,历史大约数百年,在唐朝时期受到土藩的侵犯,最终被灭国。一部分族人迁往了汉族所在地,向东到达陕西、山西、宁夏一带;另一部分留在了原有区域继续生活,主要分布在湟水河祁连山一带,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到达元朝时期,蒙古族异常强大,所统领区域不断扩张,对吐谷浑人所居住地区也产生影响,进而对当地文化产生影响。吐谷浑经历了多年发展,受到多种文化冲击,在摩擦与融合中造就了独特的文化,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图2.2)。蒙古说以后学者对土族进行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中以外国学者为主。德斯迈等研究了当地的语言,查阅了相关文献与民间传说,认为他们是来自于蒙古族。当蒙古人到达这一地区后,与当地人不断融合,进而发展成一个新的民族,被称之为土族。后来也有学者就这一问题深入研究,查阅了明代的史书,其中所记载的与外国学者的结论相同。阴山鞑靼说也有学者坚持这一学说,主要受到地域影响,认为他们来自于阴山鞑靼。唐朝的时候这一民族本生活在大兴安岭地区,契丹不断入侵,导致民族受到影响,呈现出这里破碎状态,一部分人为躲避战乱,到达阴山地区生活,自称鞑靼。图表来源:作者自绘;资料来源:马成俊,贾伟.《青海人口研究》图2.2土族民族历史(吐谷浑说)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土族,人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5业并重的发展模式。此后,土族民族地区出现了一些大领主,土司制度也逐渐在当地得以建立。土司制度被废止后,封建地主逐渐掌握了经济命脉,土族由此进入地主治理阶段。1954年互助建立了县城。改革开放后,土族民族聚居地区在改革开放之后建立了唯一一个土族民族自治县,社会快速发展,进入繁荣、稳定、和谐的时期。近年来,土族人口也逐渐增加,青少年和老年人口占比增大(图2.3)。2.1.2土族的人口分布(1)人口数量: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土族有接近29万的人口,男女比例为51.1:48.9。“青海省是土族聚居的大本营,占土族总人口的80%,其主要生活在青海省的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乐都以及同仁县等地,其中以互助最为集中”[27]。(2)人口分布特征:土族主要分布在青海省的互助、民和、同仁县和甘肃省部分地区(图2.4、图2.5),还有少数土族人民迁居到贵州、云南、广东、新疆、湖南等地。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口的不断增多,因图2.3土族十年人口变化图片来源:作者自绘资料来源:孟航.《浅析中国土族人口分布格局及其社会发展》[J].青海民族研究.图2.4土族人口分布图片来源:作者自绘资料来源:孟航.《浅析中国土族人口分布格局及其社会发展》[J].青海民族研究.图2.5青海省各地区土族人口分布图片来源:作者自绘资料来源:孟航.《浅析中国土族人口分布格局及其社会发展》[J].青海民族研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节日抑或庙会:土族“纳顿”属性辨析——基于民俗学主义研究视角的认知[J]. 刘目斌.  西北民族研究. 2018(02)
[2]青海土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J]. 杜森.  建筑设计管理. 2018(02)
[3]传统村落公共开放空间图式语言及应用[J]. 王云才,孟晓东,邹琴.  中国园林. 2016(11)
[4]试论传统村落保护的理论基础[J]. 屠李,赵鹏军,张超荣.  城市发展研究. 2016(10)
[5]青海土族传统民居生态适应性与更新策略研究[J]. 崔文河,岳邦瑞,刘峰,孙学红.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3(03)
[6]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更新与重构——以番禺大岭村为例[J]. 张健.  华中建筑. 2012(07)
[7]土族村落的空间结构及土族的空间观[J]. 文忠祥.  青海民族研究. 2007(01)
[8]浅析中国土族人口分布格局及其社会发展[J]. 孟航.  青海民族研究. 2005(04)

博士论文
[1]青海多民族地区乡土民居更新适宜性设计模式研究[D]. 崔文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2]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文化研究[D]. 龙珠多杰.中央民族大学 2011
[3]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中的图像记录研究[D]. 徐红梅.西南大学 2011
[4]空间词汇系统的认知语义分析[D]. 赵亮.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2007
[5]传统民居生态建筑经验及其模式语言研究[D]. 赵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河湟地区土族传统村落景观解析与传承[D]. 陈永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2]青海河湟地区山地庄廓聚落景观形态研究[D]. 宋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3]青海土族园林特色研究[D]. 张聪聪.青海大学 2016
[4]藏传佛教转经筒之审美意蕴[D]. 周姗姗.苏州大学 2015
[5]凤凰古城传统街巷界面解析[D]. 孙倩.华中农业大学 2014
[6]河湟地区土族村落景观研究[D]. 郭星.北京林业大学 2014
[7]汉、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比较研究[D]. 高倩如.兰州大学 2013
[8]土族婚俗变迁研究[D]. 李小萍.中央民族大学 2013
[9]青海庄窠式传统民居建筑研究[D]. 车姗.青岛理工大学 2012
[10]基于工业设计构思方法的城市景观设施设计表达[D]. 谢娜.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87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387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9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