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和GIS的翁牛特旗土地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9 09:43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原因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一直是地理相关学科研究的前沿与热点。环境变化重要原因之一是由土地利用所引起,而土地利用又受到众多因子的支配,因此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与其驱动力之间的关系,并揭示其规律成为现实的必要性。本文选择科尔沁沙地西端的赤峰市翁牛特旗为研究区,在遥感、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的支持下,以翁牛特旗1989、2000、2006年TM影像和DEM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对翁牛特旗三个年份的土地利用进行现状分析,对1989-2000年间和2000-2006年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基于DEM的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和速度变化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本旗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施、合理提出整治对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现状:耕地面积很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以上,85%以上耕地分布在坡度小于8°的土地上,2006年25°以上的陡坡上仍有一部分耕地,应将其退耕还林还草;草地面积也很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5%以上,林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0%以上,...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翁牛特旗行政区划图
图 3-1 野外考察路线图利用类型图的生成IEW 软件环境下,对翁牛特旗 1989、2000、2006 年三个时相的交互直接判读的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将结果图输出4-3。高程模型的建立及信息提取
翁牛特旗坡度分级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DEM的广东省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 黎景良,后斌,危双峰,张晓东,钟凯文. 测绘通报. 2007(06)
[2]地形因子对京西门头沟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影响[J]. 冯朝阳,于勇,高吉喜,韩永伟. 山地学报. 2007(03)
[3]皇甫川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J]. 喻锋,李晓兵,王宏,余弘婧. 地理学报. 2006(06)
[4]我国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近期进展[J]. 王兵,臧玲.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02)
[5]基于DEM的长江上游土地利用分析[J]. 刘瑞民,杨志峰,沈珍瑶,丁晓雯,伍星,刘芳. 地理科学进展. 2006(01)
[6]全球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LUCC)研究及其进展[J]. 何蔓,张军岩. 国土资源. 2005(09)
[7]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认识和思考[J]. 张晶,刘书忠,付修勇. 德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4)
[8]科学发展观对中国土地整理的战略作用[J]. 陈建设,韩武波. 中国土地科学. 2004(04)
[9]高程与坡度对巫山县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的影响[J]. 马泽忠,周爱霞,江晓波,周万村. 水土保持学报. 2003(02)
[10]土地可持续利用及其实现[J]. 黄宜广,庞佑林.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4)
博士论文
[1]基于多源数据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D]. 杨武.同济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开发建设项目土地利用对水土保持景观的影响分析[D]. 孙顺蒂.北京林业大学 2007
[2]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驱动力研究[D]. 王海涛.东北农业大学 2007
[3]基于3S技术的宝鸡市金渭两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D]. 徐春迪.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26115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翁牛特旗行政区划图
图 3-1 野外考察路线图利用类型图的生成IEW 软件环境下,对翁牛特旗 1989、2000、2006 年三个时相的交互直接判读的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将结果图输出4-3。高程模型的建立及信息提取
翁牛特旗坡度分级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DEM的广东省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 黎景良,后斌,危双峰,张晓东,钟凯文. 测绘通报. 2007(06)
[2]地形因子对京西门头沟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影响[J]. 冯朝阳,于勇,高吉喜,韩永伟. 山地学报. 2007(03)
[3]皇甫川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J]. 喻锋,李晓兵,王宏,余弘婧. 地理学报. 2006(06)
[4]我国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近期进展[J]. 王兵,臧玲.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02)
[5]基于DEM的长江上游土地利用分析[J]. 刘瑞民,杨志峰,沈珍瑶,丁晓雯,伍星,刘芳. 地理科学进展. 2006(01)
[6]全球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LUCC)研究及其进展[J]. 何蔓,张军岩. 国土资源. 2005(09)
[7]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认识和思考[J]. 张晶,刘书忠,付修勇. 德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4)
[8]科学发展观对中国土地整理的战略作用[J]. 陈建设,韩武波. 中国土地科学. 2004(04)
[9]高程与坡度对巫山县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的影响[J]. 马泽忠,周爱霞,江晓波,周万村. 水土保持学报. 2003(02)
[10]土地可持续利用及其实现[J]. 黄宜广,庞佑林.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4)
博士论文
[1]基于多源数据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D]. 杨武.同济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开发建设项目土地利用对水土保持景观的影响分析[D]. 孙顺蒂.北京林业大学 2007
[2]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驱动力研究[D]. 王海涛.东北农业大学 2007
[3]基于3S技术的宝鸡市金渭两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D]. 徐春迪.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261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426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