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历史记忆与巴蜀分界线复原——兼论历史研究中的“后代记忆”的科学运用
发布时间:2021-10-26 02:49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巴与蜀之间存在着一条带状巴蜀分界线,虽然在这个时期的文献中记载不系统不明确,但唐宋时期人们对此有较多的历史记忆,这种历史记忆以文本化的形式保存于唐宋各类地理总志之中,为我们复原这条带状界线提供了更多的史料。运用唐宋时人对巴与蜀的"后代记忆",可以复原出巴蜀带状分界线的大致走向:其东线位于难江县(今南江县)西-苍溪县西巴岳山(在今苍溪县禅林乡青山观村附近龙门山)-西充县(今西充县)-流溪县(今南充市嘉陵区新场乡)-青石县青石山(今合川区龙多山)-赤水县(今铜梁区安居镇西甘坝子)西-大足县巴岳山(在今铜梁到大足双桥之间巴岳山)-昌元县(今荣昌区)-江安县(今江安县)西,西线在嘉川县(今旺苍县嘉川镇)北-葭萌县(今剑阁县江口镇)-临津县(今剑阁县香沉镇)-西水县(今南部县保城乡)-永泰县(今盐亭县永泰乡旧县坝)-东关县(今盐亭县金鸡镇)-蓬溪县(今蓬溪县西北明月镇)-青石县(今潼南区玉溪镇青石坝)-遂宁县(今潼南区大佛坝)-大足县(今大足区龙岗镇)-公井(今自贡市贡井区)-南溪县(今宜宾市南溪区)东。研究表明,"后代记忆"的种类中地域记忆和风土记忆相对信度更高。利用"后代记...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7(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唐宋巴岭山与巴国的最西北界线
二巴州与利州②:古代巴蜀中段分割遗留
三阆州巴岳山与剑州⑤:巴蜀的中段北线的分割
四梓州永泰县与阆州、果州②:巴蜀中段界线
五合州巴岳山与遂州①:巴蜀中南的分界线
六青石山(龙多山):记载矛盾与巴蜀分界线
七昌州和普州②:“巴、蜀之境”“巴郡之西境”显现的巴蜀分割的混沌
八泸州、富顺监与荣州、戎州⑥
九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古代巴蜀界山:青石山、龙多山异同考[J]. 蓝勇,陈俊梁. 中华文化论坛. 2019(06)
[2]巴人地区青铜戈的考古发现与研究[J]. 朱世学.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02)
[3]巴式柳叶剑的考古发现与研究[J]. 朱世学.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5)
[4]先秦蜀国的都城和疆域[J]. 段渝. 中国史研究. 2012(01)
本文编号:3458673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7(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唐宋巴岭山与巴国的最西北界线
二巴州与利州②:古代巴蜀中段分割遗留
三阆州巴岳山与剑州⑤:巴蜀的中段北线的分割
四梓州永泰县与阆州、果州②:巴蜀中段界线
五合州巴岳山与遂州①:巴蜀中南的分界线
六青石山(龙多山):记载矛盾与巴蜀分界线
七昌州和普州②:“巴、蜀之境”“巴郡之西境”显现的巴蜀分割的混沌
八泸州、富顺监与荣州、戎州⑥
九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古代巴蜀界山:青石山、龙多山异同考[J]. 蓝勇,陈俊梁. 中华文化论坛. 2019(06)
[2]巴人地区青铜戈的考古发现与研究[J]. 朱世学.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02)
[3]巴式柳叶剑的考古发现与研究[J]. 朱世学.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5)
[4]先秦蜀国的都城和疆域[J]. 段渝. 中国史研究. 2012(01)
本文编号:34586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458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