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吐鲁番绿洲城乡居民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6 07:48
  目前,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退化速度的加剧,生态恶化的空间范围进一步扩大,脆弱的生态环境背景下,干旱区的人们为了发展经济的需要,采取掠夺式的资源开发,迫使目前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激烈。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和乡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不同社会群体,对自然的不同态度以及自我行为从而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本文围绕人类行为与生态的关系,对城乡居民行为在生态环境中的影响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与调查研究,对目前人类面临的生态困境寻找新的思考点,为城乡社会-生态系统系统稳定,可持续发展从人的行为管理层面提出建议。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理论研究为主线,实证研究作为理论假设的探索性研究。通过野外考察、农户调查对城乡居民开展社会生产和生态环境方面的调查,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各个社会经济指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本文运用3S技术,通ArcGIS平台建立“居民-社会经济”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并利用空间内插法功能对影响生态环境的指标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其空间分异规律。统计分析与Arc GIS相结合的方法(综合指数评价法,多元回归... 

【文章来源】:新疆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吐鲁番绿洲城乡居民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比研究


研究区野外考察Fig4-1Thefieldinvestigationofthestudyarea

农户调查


课题组拟定了详细的访谈提纲(附表 1),主要调查内容有:首先,在艾丁湖乡收集自然和社会统计资料,然后进行农户调查。农户调查主要基于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选用调查问卷、观察法、小型座谈会、知情人深入访谈等 。入户调查工作与村干部深入访谈后逐户进行,先通过 GPS 定点,确定每个农户居住点空间位置,再进行问卷调查时间约为半个小时,获得 372 份有效问卷。在 7 月中旬完成调研数据库的录入、整理工作。建立农户属性数据与地块的空间数据相链接的“农户—社会生态经济”数据库。问卷内容主要包括:1,农户基本情况:包括家庭人口、劳动力、房屋和其他财产、教育程度、从事非农业情况、农户收入及支出、农民负担,农户经营类型;2,土地利用情况:包括农地面积、种植结构、劳动力、化肥、农药、农家肥投入、土地产出、牲畜数量,耕地撂荒等。3,农户行为调查,包括环保意识,法制意识,投资意识,消费结构。3,政府行为因素调研,包括投资行为,帮办贷款行为,激励和约束行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吐鲁番地区水环境变化及应对措施[J]. 马兴波.  新疆水利. 2013(03)
[2]徐州市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态势分析[J]. 杨木,奚砚涛,李高金.  水土保持研究. 2012(02)
[3]城乡边界地域居住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潘金瓶.  中国城市林业. 2011(04)
[4]统计分析中的定量与定性研究[J]. 崔岩.  现代经济信息. 2011(11)
[5]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西部贫困退耕山区农户生计状况分析[J]. 黎洁,李亚莉,邰秀军,李聪.  中国农村观察. 2009(05)
[6]干旱区绿洲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以乌鲁木齐为例[J]. 魏晓婕,杨德刚,乔旭宁,张进英.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11)
[7]冬季温度的主成分分析[J]. 张红卫,申双和,陈怀亮.  安徽农业科学. 2008(25)
[8]新疆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的初步评估[J]. 张家宝,陈洪武,毛炜峄,赵逸舟,江远安,辛渝,陈颖,王慧,王铁,李元鹏,李兰.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8(04)
[9]汉唐时期吐鲁番地区的农业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 王晓晖.  江西社会科学. 2008(05)
[10]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研究及调控[J]. 吴传钧.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博士论文
[1]金沙江上游流域生态承载力及人与生态系统关系研究[D]. 刘婷婷.成都理工大学 2012
[2]谱主成分分析及其在多指标评价体系中的应用[D]. 苏时光.中国农业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吐鲁番车师人经济发展研究[D]. 于沙沙.石河子大学 2013
[2]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人地耦合系统演变[D]. 热比亚木·买买提.新疆大学 2012
[3]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海洋地质灾害预报决策系统的设计实现[D]. 张庆红.青岛理工大学 2010
[4]甘肃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的空间差异研究[D]. 饶斌.兰州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591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4591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6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