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中国旅游业空间分异的三次地理作用 ——基于Agent模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9 14:13
  旅游业空间分异研究作为旅游地理学乃至人文地理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就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本文在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我国旅游业空间分异的三次地理作用,并通过引入基于Agent(自主体)模拟的方法,设计了我国旅游业空间分异模拟系统,对我国旅游业空间分异形成的机理和动态过程进行了分析探索,论文撰写遵循观察现象—提出假设—实验设计—模拟验证的研究思路,将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首先通过综述已有的旅游业空间分异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国内外旅游业空间分异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者的空间分异研究、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异研究、旅游接待设施(宾馆、旅行社等)的空间分异研究以及旅游影响的空间分异研究四个方面。另外在综述以上所有文献的过程中,发现当前国内外对形成旅游业空间分异的机理与动态过程并不清楚,原因可能是由于旅游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因此本文在介绍Agent的概念和ABS(基于自主体模拟)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其在解决复杂系统上具有的先天优势,将其引入研究旅游业空间分异形成的机理与动态过程。第二章,本章针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通过4A级以上...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论
    1.1 旅游业的空间分异研究
    1.2 中国旅游业发展阶段的划分
    1.3 ABS与旅游模拟研究
第二章 旅游业空间分异的典型表象
    2.1 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异
    2.2 旅游者的空间分异
    2.3 旅游接待设施的空间分异
    2.4 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分异
    2.5 小结
第三章 ABS模型:三次地理作用建模
    3.1 旅游业空间分异的三次地理作用
    3.2 三次地理作用下的ABS模型
    3.3 小结
第四章 ABS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需求分析
    4.2 系统设计
    4.3 小结
第五章 旅游业空间分异的模拟结果分析
    5.1 数据来源及处理
    5.2 参数设置
    5.3 资源导向下的情景模拟
    5.4 市场导向下的情景模拟
    5.5 文化导向下的情景模拟
    5.6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及其应用[J]. 李山,王铮,钟章奇.  地理学报. 2012(04)
[2]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省区差异及变化[J]. 钱磊,汪宇明,吴文佳.  旅游学刊. 2012(01)
[3]江苏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J]. 靳诚,陆玉麒,范黎丽.  经济地理. 2010(12)
[4]旅行社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 王逸然,楼嘉军.  旅游论坛. 2010(06)
[5]江苏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研究[J]. 袁丁.  南京社会科学. 2010(11)
[6]基于agent的商业中心地空间结构动态模拟[J]. 薛领,罗柏宇,翁瑾.  地理研究. 2010(09)
[7]基于垄断竞争的大都市商业空间结构动态模拟[J]. 薛领,翁瑾.  地理学报. 2010(08)
[8]基于ESDA-GIS的城市旅游者空间分异[J]. 张燕,徐建华,王占永.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04)
[9]我国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微观机理与动态模拟研究[J]. 薛领,翁瑾.  旅游学刊. 2010(08)
[10]珠海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演变与优化[J]. 赵莹雪.  热带地理. 2010(04)

博士论文
[1]人地关系分析的自主体模拟理论框架及其平台开发研究[D]. 吴静.华东师范大学 2008
[2]经济增长中地理要素作用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D]. 刘清春.华东师范大学 2007
[3]旅游圈形成的基本理论及其地理计算研究[D]. 李山.华东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地理结构作用下经济危机发生与发展的ABS动力学建模与系统开发[D]. 顾高翔.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中国旅游圈空间格局的ABS分析[D]. 邱荣旭.华东师范大学 2010
[3]需求转型条件下北京休闲度假旅游吸引物空间分异研究[D]. 刘运伟.江西师范大学 2007
[4]中国4A级旅游景区(点)的区域差异及其标准化建设路径研究[D]. 陈亮.华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648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4648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0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