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太行山南部商帮合院住居形态及现代适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8 04:58
  传统民居作为乡村聚落中凸显传统风貌的代言人,生动展现着当地的传统生活方式、历史人文记忆和空间组织形态。伴随着飞速前进的城市化进程,传统民居这一珍宝被肆意毁坏,走向消亡。我国的传统民居作为反映社会历史发展最全面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传承地域文化最坚实的载体,在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将关注目光仅仅停留在著名的古村落研究,却忽视了偏远的或规模较小的传统民居的住居形态和现代适应性研究。本文基于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以多学科交叉的视角对太行山南部地区(滏口陉沿线东麓邯郸、西麓长治)的商帮合院住居进行深入的调研及测绘,试图在了解该类合院住居居民生活及空间特色后,建立商帮合院住居形态模式体系,并对其现代适应性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有利于与发展、文化传承的策略这一层面进行创新。第一章为基础研究,就选题背景与课题定位、相关概念、研究现状等方面展开论述。第二章从自然环境、历史积淀、文化互动、社会发展四个层面深入剖析商帮合院所在地——太行山南部滏口陉沿线的自然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地域特征,从而有利于发掘其住居形态形成根基。第三章通过从聚落人文背景、合院住居概况、使用现状三个层面...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1.2 课题缘起
    1.2 研究对象和相关概念界定
        1.2.1 研究对象
        1.2.2 相关概念界定
    1.3 相关研究现状
        1.3.1 相关理论的研究
        1.3.2 关于区域内的研究
        1.3.3 关于现代适应性研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2 太行山南部地区地域特征概述
    2.1 自然环境
        2.1.1 地形地貌
        2.1.2 气候条件
        2.1.3 物产资源
    2.2 历史积淀
        2.2.1 建制沿革
        2.2.2 宗族观念
        2.2.3 商贸发展
        2.2.4 风俗习惯
    2.3 文化互动
        2.3.1 宗教文化
        2.3.2 商帮文化
        2.3.3 戏曲文化
        2.3.4 移民文化
    2.4 社会发展
        2.4.1 土地政策的更新
        2.4.2 乡村建设的发展
        2.4.3 保护意识的强化
    2.5 本章小结
3 太行山南部商帮合院实态调研分析
    3.1 调研综述
        3.1.1 调研背景
        3.1.2 调研对象
        3.1.3 调研成果构成
    3.2 徐家大院调研
        3.2.1 聚落人文背景
        3.2.2 合院住居概况
        3.2.3 使用现状概况
    3.3 房家大院调研
        3.3.1 聚落人文背景
        3.3.2 合院住居概况
        3.3.3 使用现状概况
    3.4 张氏住宅调研
        3.4.1 聚落人文背景
        3.4.2 合院住居概况
        3.4.3 使用现状概况
    3.5 申家大院调研
        3.5.1 聚落人文背景
        3.5.2 合院住居概况
        3.5.3 使用现状概况
    3.6 陈氏住宅调研
        3.6.1 聚落人文背景
        3.6.2 合院住居概况
        3.6.3 使用现状概况
    3.7 闫氏住宅调研
        3.7.1 聚落人文背景
        3.7.2 合院住居概况
        3.7.3 使用现状概况
    3.8 本章小结
4 太行山南部商帮合院住居形态模式研究
    4.1 聚落组织
        4.1.1 自然类选址模式
        4.1.2 人文类选址模式
        4.1.3 聚落生长模式
    4.2 平面形制
        4.2.1 院落分隔模式
        4.2.2 正房平面形制
        4.2.3 厢房围合模式
        4.2.4 倒座平面形制
    4.3 立面形式
        4.3.1 立面色彩
        4.3.2 屋顶形式
        4.3.3 窗洞元素
        4.3.4 立面组织
    4.4 功能空间
        4.4.1 入口空间
        4.4.2 居住空间
        4.4.3 厨卫空间
        4.4.4 储存空间
    4.5 文化表达
        4.5.1 农耕文化的表达途径
        4.5.2 宗法礼教的表达方式
        4.5.3 防御观念的构建表现
        4.5.4 民俗民风的表现载体
    4.6 本章小结
5 太行山南部商帮合院住居现代适应性研究
    5.1 现代功能的演化进程
        5.1.1 现代功能的使用现状
        5.1.2 现代功能的改造模式
        5.1.3 现代功能的发展定位
    5.2 现代适应性影响因素
        5.2.1 适居性要素
        5.2.2 冲突性要素
    5.3 发展定位评价体系
    5.4 现代适应性优化策略
        5.4.1 宏观规划
        5.4.2 住居营建
        5.4.3 社会引导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调研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刘家寨传统民居建筑营建技术研究[J]. 杨文斌,刘莹.  华中建筑. 2016(09)
[2]我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变革的思路与框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相关内容解读[J]. 陈小君.  法学研究. 2014(04)
[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院落式住宅探讨[J]. 张德涛.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4(06)
[4]结构形态的发展与展望[J]. 斋藤公男,苏恒.  时代建筑. 2013(05)
[5]下梅古镇邹氏祠堂考工札记[J]. 金子伯.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S2)
[6]神农氏与太行山地区关系之考察[J]. 刘毓庆.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7]明清河南武安商人兴起的历史背景[J]. 吴志远.  中州学刊. 2012(02)
[8]基于生态环境分区的山西省气候特征分析[J]. 程建业.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4)
[9]古镇街道空间模式及保护研究[J]. 洪孟良.  中外建筑. 2011(07)
[10]中西文化差异比较三题[J]. 王丽梅,戴宏图.  求索. 2011(05)

博士论文
[1]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研究[D]. 黄家平.华南理工大学 2014
[2]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建筑环境适应性保护研究[D]. 陈媛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3]外来建筑文化在岭南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D]. 王瑜.华南理工大学 2012
[4]清代河南商品经济研究[D]. 吴志远.南开大学 2012
[5]湘西少数民族传统木构民居现代适应性研究[D]. 李哲.湖南大学 2011
[6]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 夏桂平.华南理工大学 2010
[7]中原文化与河南地域建筑研究[D]. 郑东军.天津大学 2008
[8]传统民居生态建筑经验及其模式语言研究[D]. 赵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涉县刘家寨古村落聚落空间形态研究[D]. 李磊.河北工程大学 2016
[2]邯郸传统民居大院的空间形态研究[D]. 贾梦萍.河北工程大学 2016
[3]山西传统村落与传统民居空间形态研究[D]. 苏毅南.太原理工大学 2016
[4]冀南武安地区的“两甩袖”院落式传统民居研究[D]. 李光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5]山西晋商大院的建筑形态研究[D]. 王楠.西安工程大学 2015
[6]冀南地区传统合院式民居空间形态研究[D]. 高婵.河北工程大学 2015
[7]太行山南部民居调研—古建宅院修复改造并利用实例[D]. 赵康玲.河北大学 2015
[8]南太行山区传统地域建筑保护与更新研究[D]. 马海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9]基于文化地理学的肇庆市传统村落及民居研究[D]. 彭丽君.华南理工大学 2015
[10]基于文化地理学的广州地区传统村落与民居研究[D]. 冯志丰.华南理工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830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4830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5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