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霞角村传统聚落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8 06:14
  广东中部地区由于其地域上的多样性,历史渊源和文化交流的传统聚落区,催生了各种建筑文化和民风民俗。传统聚落既往的居住生活环境,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已不能得到满足社会人们日益发展的物质和空间设计需求。众多承载丰富历史信息与建筑文化的传统区落,因为盲目的拆旧建新,肆意改造等行为,导致大量的传统聚落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许多传统村落也因此失去往昔古镇的氛围。霞角村围屋作为惠阳地区传统聚落的代表,其具有的五大围屋的研究价值很高,建筑保存相对完整,同样面临困境与挑战。经过笔者实地调查发现,霞角村目前的拆旧建新、自然侵蚀等多种因素导致大量传统建筑流失,其面临发展和保护的困境,虽然当地政府正在推进第二批建设新农村示范省点,霞角村作为重点扶植对象,但是其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以及政策并不完善,对于古建筑保护和修复仍然有许多不当方式。因此,对于霞角村古建筑的保护面临重大的危机,同时也是一种机遇,对于保护和发展形式非常严峻。霞角村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良井镇在2012年1月被列为“广东省古镇古村落”。近代中国在饱受战争和发展摸索阶段对于古村的破坏冲击非常严重,但是庆幸的是其历史文脉和整体建筑格局保持较为完整... 

【文章来源】: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霞角村传统聚落形态研究


霞角村地理位置(来源:自绘)

鸟瞰图,鸟瞰图,来源,岗楼


第三章霞角村聚落空间形态163.2.1大福地大福地建于清朝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1795年),距今220年。该围屋位于霞角村宏基小学西侧,整个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500多平方米。150多个房间,有两层结构和三层楼(楼角)。祠堂建筑工艺精湛,有《嫦娥奔月》、《百鸟归巢》、《七姐妹下凡》等多幅彩描,由于后期的维护,至今保存较好。倒座与开阔的禾坪(晒场)相连,围屋前有风水塘,面积约三千五百平方米(图3-1)。图3-1大福地围屋鸟瞰图(来源:霞角村村史馆处摄)Fig.3-1Aerialviewofdafudipaddock(source:XiajiaoVillageHistoryCenter)3.2.2象岗楼(城内)象岗楼始建于公元1746年。整栋房屋面积约4096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192平方米。外墙高约6米,厚0.4米,距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四周围墙使用灰沙夯筑而成,建筑坐北朝南。与其他围屋不同的是,其建筑后方带围龙,而且城内房屋的大门不是面向月池,而是向东开启,月池和围屋被一堵墙隔开。整个围墙有九个大厅,十八口井和九十二个房间。它在视觉上像一座城堡,所以被称为“城中村”(图3-2)。

鸟瞰图,岗楼,鸟瞰图,来源


第三章霞角村聚落空间形态17图3-2城内(象岗楼)围屋鸟瞰图(来源:霞角村村史馆处摄)Fig.3-2Bird"s-eyeviewoftheenclosedhousesinthecity(source:XiajiaoVillageHistoryCenter)3.2.3水尾仔水尾仔始建于1879年,长40.7米,宽32.6米,建筑面积1326.82平方米。坐北向南,属三堂两横式客家围屋,堂屋被两个大天井和三个大厅(下厅、中厅、上厅)分成了东西对称的两部分,每个部分有12个房间,分成平行的三个横排、两个小天井和三个淋浴间。3.2.4忠心屋忠心屋始建于清朝乾隆末年(公元1790-1795年),原名为“九福堂”,以九祖杨千功的名字命名,后更名为“忠心屋”,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分别2829平方米、5658平方米。整座建筑坐北朝南,四周围墙高6米,使用灰沙夯造,墙厚0.4米,忠心屋祖祠属三堂两横式围屋。整座坐北朝南。南墙上有四个对称的侧门和一个正门。每个门有五个台阶把房子向上抬高一米(图3-3)。墙距瓦面1.5米处采用泥砖砌筑,这是客家人的一种常见建筑方式。在两侧横屋的中部有一个90平方米的天井。天井使用麻石铺建,井面铺设青砖。


本文编号:34831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4831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6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