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标性景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9 06:54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景观日益趋同化。与此同时,各大城市纷纷建设城市地标来体现现代形象,出现一种盲目的“地标热”。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笔者选择地标性景观作为研究方向,以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作为研究对象。本论文采用理论研究、实地调查、公众调研等方法,综合景观学、城市设计美学、生态学、建筑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基础,对南京城市地标性景观进行了深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与研究。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阐述研究课题的时代背景、学术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方法、主要创新点及相关概念等,并指出了课题研究目的与现实意义。第二章分析地标性景观的产生、分类与特征,历史阶段的表现与目前中国城市地标性景观的现状及误区。第三章详细分析南京历史时期城市地标性景观的表现与存在形式,介绍南京现代城市概况。通过调研得出公众心中的南京城市地标,详细分析了中山陵、玄武湖、紫峰大厦的地标特征,总结目前南京城市地标性景观的现状与误区。第四章详细分析地标性景观对城市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第五章在前文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南京地标性景观的发展方向与建设建议。第六章总结本论文的研究成果,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文章来源】: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背景
1.1.2 学术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的意义
1.5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6 相关概念研究
1.6.1 地标的概念
1.6.2 城市地标的概念
1.6.3 地标性景观的概念
第二章 地标性景观的形成与发展
2.1 地标性景观的形成、分类与特征
2.1.1 地标性景观的形成
2.1.2 地标性景观的分类
2.1.3 地标性景观的特征
2.2 地标性景观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2.2.1 地标性景观在各个历史阶段的表现与发展
2.2.2 国内现代城市地标性景观的现状及误区
2.3 小结
第三章 南京城市地标性景观分析
3.1 南京历史时期地标性景观概述
3.1.1 六朝时期
3.1.2 南唐时期
3.1.3 明初时期
3.1.4 民国时期
3.1.5 本节小结
3.2 南京现代城市概况
3.2.1 自然地理
3.2.2 发展现状
3.2.3 城市景观
3.3 南京城市地标性景观的公众调研与分析
3.3.1 调研问卷的设计、目的及对象
3.3.2 调研问卷的数据收集方法
3.3.3 调研问卷的数据结果分析与总结
3.4 南京城市地标性景观分析
3.4.1 中山陵景观的地标特征分析
3.4.2 玄武湖景观的地标特征分析
3.4.3 紫峰大厦景观的地标特征分析
3.4.4 三者地标性景观之间特征的对比与总结
3.5 南京城市地标性景观建设现状及误区
3.5.1 南京现代城市地标性景观现状
3.5.2 南京现代城市地标性景观的误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南京地标性景观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4.1 南京地标性景观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
4.1.1 经济作用
4.1.2 文化作用
4.1.3 社会作用
4.2 南京地标性景观给城市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4.2.1 地标性景观旅游造成的环境问题
4.2.2 城市地标性景观建设带来的社会争议
4.2.3 地标性景观巨大的资源耗费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南京城市地标性景观发展的方向与建议
5.1 南京城市地标性景观发展的方向
5.1.1 打造文化地标性景观
5.1.2 打造生态地标性景观
5.1.3 体现技术与人文关怀
5.1.4 城市地标性景观的多元化发展
5.2 现代城市地标性景观建设的建议
5.2.1 符合城市设计美学
5.2.2 重视地域特色与历史文化
5.2.3 服务于城市居民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永远的图腾——中山陵谒陵大事记(上)[J]. 杨智友. 档案春秋. 2011(10)
[2]图腾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J]. 赵婷婷,陈出云. 商场现代化. 2011(15)
[3]成都城市形象标志征集之所想——从国际城市标志看中国城市标志形态的发展[J]. 李金莉. 美术教育研究. 2010(03)
[4]浅议地标建筑在城市导向识别系统中的意义——以青岛地标建筑为例[J]. 王晓飞. 大众文艺. 2010(12)
[5]苏州的文化地标——论沧浪亭的主题[J]. 曹林娣.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02)
[6]地标建筑与城市精神[J]. 张东,魏萍. 北京规划建设. 2010(03)
[7]解读苏州现代标志性建筑的艺术魅力[J]. 王维. 科技资讯. 2009(33)
[8]从《金陵五题》到“金陵四十八景”——兼论古代文学对南京历史文化地标的形塑作用[J]. 程章灿,成林. 南京社会科学. 2009(10)
[9]旅游城市地标初探——以上海为例[J]. 李海霞,孙厚琴.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3)
[10]城市旅游地标理论与实践意义[J]. 纪花,吴相利.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9(04)
硕士论文
[1]场所与景观比较性研究[D]. 朱斌.大连理工大学 2010
[2]风景名胜公园天际线研究[D]. 张荣超.南京林业大学 2009
[3]地标景观建筑设计中城市文脉传承的运用方法研究[D]. 胡小祎.武汉理工大学 2009
[4]景观的地域性特色研究[D]. 陈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6
[5]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变迁之解读[D]. 吴晓晖.同济大学 2006
[6]地标景观的生成及意义探析[D]. 郑加华.华中科技大学 2004
[7]纪念性景观研究[D]. 丁奇.南京林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96411
【文章来源】: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背景
1.1.2 学术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的意义
1.5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6 相关概念研究
1.6.1 地标的概念
1.6.2 城市地标的概念
1.6.3 地标性景观的概念
第二章 地标性景观的形成与发展
2.1 地标性景观的形成、分类与特征
2.1.1 地标性景观的形成
2.1.2 地标性景观的分类
2.1.3 地标性景观的特征
2.2 地标性景观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2.2.1 地标性景观在各个历史阶段的表现与发展
2.2.2 国内现代城市地标性景观的现状及误区
2.3 小结
第三章 南京城市地标性景观分析
3.1 南京历史时期地标性景观概述
3.1.1 六朝时期
3.1.2 南唐时期
3.1.3 明初时期
3.1.4 民国时期
3.1.5 本节小结
3.2 南京现代城市概况
3.2.1 自然地理
3.2.2 发展现状
3.2.3 城市景观
3.3 南京城市地标性景观的公众调研与分析
3.3.1 调研问卷的设计、目的及对象
3.3.2 调研问卷的数据收集方法
3.3.3 调研问卷的数据结果分析与总结
3.4 南京城市地标性景观分析
3.4.1 中山陵景观的地标特征分析
3.4.2 玄武湖景观的地标特征分析
3.4.3 紫峰大厦景观的地标特征分析
3.4.4 三者地标性景观之间特征的对比与总结
3.5 南京城市地标性景观建设现状及误区
3.5.1 南京现代城市地标性景观现状
3.5.2 南京现代城市地标性景观的误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南京地标性景观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4.1 南京地标性景观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
4.1.1 经济作用
4.1.2 文化作用
4.1.3 社会作用
4.2 南京地标性景观给城市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4.2.1 地标性景观旅游造成的环境问题
4.2.2 城市地标性景观建设带来的社会争议
4.2.3 地标性景观巨大的资源耗费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南京城市地标性景观发展的方向与建议
5.1 南京城市地标性景观发展的方向
5.1.1 打造文化地标性景观
5.1.2 打造生态地标性景观
5.1.3 体现技术与人文关怀
5.1.4 城市地标性景观的多元化发展
5.2 现代城市地标性景观建设的建议
5.2.1 符合城市设计美学
5.2.2 重视地域特色与历史文化
5.2.3 服务于城市居民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永远的图腾——中山陵谒陵大事记(上)[J]. 杨智友. 档案春秋. 2011(10)
[2]图腾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J]. 赵婷婷,陈出云. 商场现代化. 2011(15)
[3]成都城市形象标志征集之所想——从国际城市标志看中国城市标志形态的发展[J]. 李金莉. 美术教育研究. 2010(03)
[4]浅议地标建筑在城市导向识别系统中的意义——以青岛地标建筑为例[J]. 王晓飞. 大众文艺. 2010(12)
[5]苏州的文化地标——论沧浪亭的主题[J]. 曹林娣.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02)
[6]地标建筑与城市精神[J]. 张东,魏萍. 北京规划建设. 2010(03)
[7]解读苏州现代标志性建筑的艺术魅力[J]. 王维. 科技资讯. 2009(33)
[8]从《金陵五题》到“金陵四十八景”——兼论古代文学对南京历史文化地标的形塑作用[J]. 程章灿,成林. 南京社会科学. 2009(10)
[9]旅游城市地标初探——以上海为例[J]. 李海霞,孙厚琴.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3)
[10]城市旅游地标理论与实践意义[J]. 纪花,吴相利.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9(04)
硕士论文
[1]场所与景观比较性研究[D]. 朱斌.大连理工大学 2010
[2]风景名胜公园天际线研究[D]. 张荣超.南京林业大学 2009
[3]地标景观建筑设计中城市文脉传承的运用方法研究[D]. 胡小祎.武汉理工大学 2009
[4]景观的地域性特色研究[D]. 陈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6
[5]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变迁之解读[D]. 吴晓晖.同济大学 2006
[6]地标景观的生成及意义探析[D]. 郑加华.华中科技大学 2004
[7]纪念性景观研究[D]. 丁奇.南京林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964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596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