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岭谷北部三江并流区河谷地貌发育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3 14:33
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条大河在云南西北部紧密相邻,并列南流,构成独特的纵向岭谷区,被称之为三江并流区,构成了中国西南纵向岭谷区的北部。该区地处我国青藏高原东南部及东南部边缘,是研究青藏高原东南部、云贵高原西北部自然环境演化及青藏高原隆升对云贵高原自然环境演化影响的关键地区。 纵向岭谷区北部的河谷地貌,具有:①突出的纵向岭谷,构成了绝无仅有的三江并流奇观;②地貌相对高差大,河谷深切;③河谷地貌受地质构造特别是断裂构造的控制:④流域内的地貌类型及地貌组合多样化特征突出;⑤河谷地质地貌环境具有较强的生态脆弱性;⑥河谷支流水源多发源于高山湖泊,两岸支流河谷分布不均匀等特征。该区群山高耸、河谷深切、峡谷群聚,是横断山区及我国峡谷地貌密集分布的典型代表区。对该区河流峡谷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并着重论述了金沙江虎跳峡的成因和形成时代。认为玉龙—哈巴雪山为一相对完整的块状山体,金沙江虎跳峡的发育不是构造控制沿断裂发育的峡谷,仅用河流溯源侵蚀原因也难以取得合理的解释:虎跳峡上下段河谷层状地貌是连续分布的,说明虎跳峡上下游河谷发育是同时代的,长江第一弯是古水洛河、冲江河及古金沙江上游等河流汇流口处而非袭夺湾...
【文章页数】:26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图表目录
英文目录
第一章 纵向岭谷北部三江并流区地貌与环境演化效应研究进展及其意义
一、对地貌与环境演化研究的认知
二、西南纵向岭谷区的界定及其概貌
三、纵向岭谷北部三江并流区及邻区地貌与环境演化研究进展
四、本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五、本选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框架与拟解决的问题
六、本选题研究的由来
第二章 纵向岭谷北部三江并流区河谷地貌发育与环境演化的地质基础
一、三江并流区地层概况
二、地质构造特征
三、影响河谷地貌发育的主要断裂
第三章 纵向岭谷北部三江并流区河谷地貌特征与主要类型
一、三江并流区河谷地貌的主要特征
二、纵向岭谷北部三江并流区主要河谷地貌
(一) 峡谷地貌
(二) 层状地貌
(三) 长江第一弯成因探析
三、纵向岭谷北部三江并流区地貌及河谷地貌演化机制、过程
第四章 纵向岭谷北部三江并流区晚新生代以来环境演化研究
一、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及环境效应
二、纵向岭谷北部三江并流区新构造期及环境演化
三、纵向岭谷北部三江并流区主要自然环境要素演化
四、三江并流区环境演化预测评估及其对策
第五章 西南季风与三江并流区气候环境演化
一、东亚季风、高原季风、西南季风及其关系
二、西南季风形成演化的影响因子
三、西南季风的形成
四、西南季风影响区域变化
第六章 纵向岭谷地貌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一、纵向岭谷地貌特征及其成因
二、西南纵向岭谷地貌的生态环境效应
第七章 本区干热河谷的特征及其成因
一、干热河谷研究概况
二、干热河谷的分布及其生态地理特征
三、干热河谷成因探析
第八章 主要结论及问题讨论
一、主要结论
二、问题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经历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晚中新世以来亚洲季风阶段性演化的海陆记录[J]. 郑洪波,黄湘通,刘锐,强小科.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5(02)
[2]纵向岭谷区生态系统变化及西南跨境生态安全研究[J]. 何大明,吴绍洪,彭华,杨志峰,欧晓昆,崔保山. 地球科学进展. 2005(03)
[3]夷平面研究评述[J]. 冯金良,崔之久,朱立平,刘耕年. 山地学报. 2005(01)
[4]40kaBP来亚非季风演化趋势及青藏高原泛湖期[J]. 贾玉连,施雅风,马春梅,申洪源,吴敬禄. 地理学报. 2004(06)
[5]纵向岭谷区地势曲线图谱及地貌特征分析[J]. 甘淑,何大明.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6)
[6]有关东亚季风的形成及其变率的研究[J]. 何金海,宇婧婧,沈新勇,高辉. 热带气象学报. 2004(05)
[7]云南点苍山冰川湖泊沉积物磁化率的影响因素及其环境意义[J]. 杨建强,崔之久,易朝露,张威,刘克新. 第四纪研究. 2004(05)
[8]云南曲靖盆地晚新生代孢粉植物群[J]. 王伟铭,舒军武. 古生物学报. 2004(02)
[9]全新世青藏高原东部西南季风的演变[J]. 洪冰,林庆华,洪业汤,朱咏煊,王羽,冷雪天. 地球与环境. 2004(01)
[10]西风带研究的重要意义[J]. 屈文军,张小曳,王丹,沈振兴,梅凡民,程燕,严立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4(01)
本文编号:3660215
【文章页数】:26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图表目录
英文目录
第一章 纵向岭谷北部三江并流区地貌与环境演化效应研究进展及其意义
一、对地貌与环境演化研究的认知
二、西南纵向岭谷区的界定及其概貌
三、纵向岭谷北部三江并流区及邻区地貌与环境演化研究进展
四、本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五、本选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框架与拟解决的问题
六、本选题研究的由来
第二章 纵向岭谷北部三江并流区河谷地貌发育与环境演化的地质基础
一、三江并流区地层概况
二、地质构造特征
三、影响河谷地貌发育的主要断裂
第三章 纵向岭谷北部三江并流区河谷地貌特征与主要类型
一、三江并流区河谷地貌的主要特征
二、纵向岭谷北部三江并流区主要河谷地貌
(一) 峡谷地貌
(二) 层状地貌
(三) 长江第一弯成因探析
三、纵向岭谷北部三江并流区地貌及河谷地貌演化机制、过程
第四章 纵向岭谷北部三江并流区晚新生代以来环境演化研究
一、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及环境效应
二、纵向岭谷北部三江并流区新构造期及环境演化
三、纵向岭谷北部三江并流区主要自然环境要素演化
四、三江并流区环境演化预测评估及其对策
第五章 西南季风与三江并流区气候环境演化
一、东亚季风、高原季风、西南季风及其关系
二、西南季风形成演化的影响因子
三、西南季风的形成
四、西南季风影响区域变化
第六章 纵向岭谷地貌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一、纵向岭谷地貌特征及其成因
二、西南纵向岭谷地貌的生态环境效应
第七章 本区干热河谷的特征及其成因
一、干热河谷研究概况
二、干热河谷的分布及其生态地理特征
三、干热河谷成因探析
第八章 主要结论及问题讨论
一、主要结论
二、问题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经历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晚中新世以来亚洲季风阶段性演化的海陆记录[J]. 郑洪波,黄湘通,刘锐,强小科.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5(02)
[2]纵向岭谷区生态系统变化及西南跨境生态安全研究[J]. 何大明,吴绍洪,彭华,杨志峰,欧晓昆,崔保山. 地球科学进展. 2005(03)
[3]夷平面研究评述[J]. 冯金良,崔之久,朱立平,刘耕年. 山地学报. 2005(01)
[4]40kaBP来亚非季风演化趋势及青藏高原泛湖期[J]. 贾玉连,施雅风,马春梅,申洪源,吴敬禄. 地理学报. 2004(06)
[5]纵向岭谷区地势曲线图谱及地貌特征分析[J]. 甘淑,何大明.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6)
[6]有关东亚季风的形成及其变率的研究[J]. 何金海,宇婧婧,沈新勇,高辉. 热带气象学报. 2004(05)
[7]云南点苍山冰川湖泊沉积物磁化率的影响因素及其环境意义[J]. 杨建强,崔之久,易朝露,张威,刘克新. 第四纪研究. 2004(05)
[8]云南曲靖盆地晚新生代孢粉植物群[J]. 王伟铭,舒军武. 古生物学报. 2004(02)
[9]全新世青藏高原东部西南季风的演变[J]. 洪冰,林庆华,洪业汤,朱咏煊,王羽,冷雪天. 地球与环境. 2004(01)
[10]西风带研究的重要意义[J]. 屈文军,张小曳,王丹,沈振兴,梅凡民,程燕,严立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4(01)
本文编号:3660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660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