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脉的青岛市环境协调区建筑创作风格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5 15:08
一个城市中的建筑创作并非肆意发挥的艺术设计,它应当具有一定的文化针对性和环境适应性。城市又可被称为是文化的容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地域建筑则集中体现了城市文脉要素,涵括了城市文脉灵魂。 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经济近年来经济增长的高达8%,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新形势下的城市化过程中,经济结构变化明显,社会发生全方位变革,建筑时刻刷新城市的面貌,地域物质空间和文脉精神空间产生剧变甚至重新建构。而青岛作为一个风格独特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环境协调区的空间发展与建筑创作出现了明显断层现象,城市也因此同其他城市一样陷入了风貌趋同的城市特色危机。 本文赋予环境协调区的建筑创作风格构建以地域文化承载,论证得出:城市应当以地域为“基础土方”,以文脉为“框架结构”,以环境协调区为“粘合剂”,整合构建历史与现代相融合的环境协调区和谐风貌。 本文共有6章,将主要分为5个部分进行分析。其中第1,2章为第一部分,第1章阐述了论文的研究内容、目标,提出研究的意义、方法,概括出论文的整体框架、思路,第2章则明确了研究背景和概念,分析了国内外优秀城市建筑创作特色;第3章为第二部分,在实际调研和...
【文章页数】:1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的
1.1.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1.2 研究的主要目的
1.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2.1 文献资料分析法
1.2.2 实地调研法
1.2.3 数字化处理法
1.2.4 深度访谈法
1.3 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3.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3.2 研究的实践意义
1.4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5 研究逻辑框架与研究思路
1.5.1 逻辑框架
1.5.2 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研究背景概述
2.1 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发展历程概述
2.1.1 国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历程
2.1.2 我国国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发展
2.2 历史文化名城中环境协调区的研究概述
2.2.1 环境协调区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的关系
2.2.2 环境协调区的相对概念与协调更新要求
2.2.3 环境协调区保护规划的内容与原则
2.2.4 环境协调区保护规划的历史意义
2.3 基于地域文脉的建筑创作风格研究概述
2.3.1 地域性建筑创作风格领域的研究现状
2.3.2 建筑创作风格对文脉的呼应
2.3.3 基于城市地域文脉进行建筑创作的指导意义
2.4 国内外优秀历史文化名城建筑创作的类比研究
2.4.1 国内优秀历史文化名城建筑创作特色研究——中国苏州
2.4.2 国外优秀历史文化名城建筑创作特征研究——意大利威尼斯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青岛市环境协调区地域文脉与创作实例分析
3.1 物质层面的青岛市环境协调区地域文脉分析
3.1.1 自然环境方面
3.1.2 建成环境方面
3.2 人文层面的青岛市环境协调区地域文脉分析
3.2.1 历史文化方面
3.2.2 社会心理行为
3.3 基于地域文脉的环境协调区建筑创作实例分析
3.3.1 青岛市环境协调区小港“里院”改造分析
3.3.2 青岛市环境协调区新型“廉租房”建设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青岛市环境协调区建筑创作风格构建
4.1 地域性特征革新
4.1.1 建筑气质——多样的建筑色彩,并注重色调的冷暖对比
4.1.2 建筑主体——丰富的建筑材质,并注重材料的质感对比效果
4.1.3 建筑细部——深层发掘多重处理手法,并注重组合对比效果
4.2 文脉内涵特色延伸
4.2.1 体现多元文化的沿袭
4.2.2 体现对大众审美情趣的呼应
4.2.3 体现社会历史人文的影响
4.3 城市信息提取整合
4.3.1 注重表达与细节
4.3.2 追求秩序与统一
4.3.3 力图完善与综合
4.3.4 进行调查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青岛市环境协调区建筑创作风格初探
5.1 青岛九中老校区改造项目
5.1.1 青岛九中老校区改造项目背景与地域性特征革新
5.1.2 青岛九中老校区改造项目慨况与文脉内涵特色延伸
5.1.3 青岛九中老校区设计思路结合城市信息提取
5.1.4 青岛九中老校区改造设计方案
5.2 青岛台东万佳广场规划方案
5.2.1 青岛台东万佳广场规划项目背景与地域性特征革新
5.2.2 青岛台东万佳广场规划项目慨况与文脉内涵特色延伸
5.2.3 青岛台东万佳广场规划设计思路结合城市信息提取
5.2.4 青岛台东万佳广场规划设计方案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附录 1 青岛市龙江路 2 号旧城改造设计
附录 2 青岛市环境协调区建筑创作风格需求调查
附录 3 优秀历史建筑施罗德住宅设计分析
附录 4 青岛历史建筑代表性抽象符号语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反思城市观察[J]. 鲁安东. 建筑学报. 2012(08)
[2]创造与延续——历史建筑适应性再生概念的界定[J]. 刘旻. 建筑学报. 2011(05)
[3]苏州地域特色的建筑审美与实践初探[J]. 张承,徐勇. 华章. 2010 (27)
[4]青岛近代工业建筑再利用模式浅析[J]. 王润生,王晓静. 工业建筑. 2009(10)
[5]关于青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战略构想[J]. 杨硌堂.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9(09)
[6]城市规划多源数据整合与数据库建设[J]. 陈伟清,刘彦花.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7]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方法探究[J]. 赵海波. 山西建筑. 2009(01)
[8]人口、资源、环境协调指数的构建方法初探[J]. 周祝平,柴志春. 当代财经. 2008(09)
[9]近代建筑再利用的具体策略及实践方法——以清华大学科学馆为例[J]. 盖世杰,戴林琳,田庆平. 建筑学报. 2008(03)
[10]青岛发展的战略性选择[J]. 郑卫星,林玉森,王曦. 中国国情国力. 2005(11)
博士论文
[1]重庆地区建筑创作的地域性研究[D]. 卢峰.重庆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历史街区环境协调区的城市设计研究[D]. 田丽娟.苏州科技学院 2008
本文编号:3702830
【文章页数】:1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的
1.1.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1.2 研究的主要目的
1.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2.1 文献资料分析法
1.2.2 实地调研法
1.2.3 数字化处理法
1.2.4 深度访谈法
1.3 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3.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3.2 研究的实践意义
1.4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5 研究逻辑框架与研究思路
1.5.1 逻辑框架
1.5.2 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研究背景概述
2.1 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发展历程概述
2.1.1 国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历程
2.1.2 我国国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发展
2.2 历史文化名城中环境协调区的研究概述
2.2.1 环境协调区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的关系
2.2.2 环境协调区的相对概念与协调更新要求
2.2.3 环境协调区保护规划的内容与原则
2.2.4 环境协调区保护规划的历史意义
2.3 基于地域文脉的建筑创作风格研究概述
2.3.1 地域性建筑创作风格领域的研究现状
2.3.2 建筑创作风格对文脉的呼应
2.3.3 基于城市地域文脉进行建筑创作的指导意义
2.4 国内外优秀历史文化名城建筑创作的类比研究
2.4.1 国内优秀历史文化名城建筑创作特色研究——中国苏州
2.4.2 国外优秀历史文化名城建筑创作特征研究——意大利威尼斯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青岛市环境协调区地域文脉与创作实例分析
3.1 物质层面的青岛市环境协调区地域文脉分析
3.1.1 自然环境方面
3.1.2 建成环境方面
3.2 人文层面的青岛市环境协调区地域文脉分析
3.2.1 历史文化方面
3.2.2 社会心理行为
3.3 基于地域文脉的环境协调区建筑创作实例分析
3.3.1 青岛市环境协调区小港“里院”改造分析
3.3.2 青岛市环境协调区新型“廉租房”建设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青岛市环境协调区建筑创作风格构建
4.1 地域性特征革新
4.1.1 建筑气质——多样的建筑色彩,并注重色调的冷暖对比
4.1.2 建筑主体——丰富的建筑材质,并注重材料的质感对比效果
4.1.3 建筑细部——深层发掘多重处理手法,并注重组合对比效果
4.2 文脉内涵特色延伸
4.2.1 体现多元文化的沿袭
4.2.2 体现对大众审美情趣的呼应
4.2.3 体现社会历史人文的影响
4.3 城市信息提取整合
4.3.1 注重表达与细节
4.3.2 追求秩序与统一
4.3.3 力图完善与综合
4.3.4 进行调查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青岛市环境协调区建筑创作风格初探
5.1 青岛九中老校区改造项目
5.1.1 青岛九中老校区改造项目背景与地域性特征革新
5.1.2 青岛九中老校区改造项目慨况与文脉内涵特色延伸
5.1.3 青岛九中老校区设计思路结合城市信息提取
5.1.4 青岛九中老校区改造设计方案
5.2 青岛台东万佳广场规划方案
5.2.1 青岛台东万佳广场规划项目背景与地域性特征革新
5.2.2 青岛台东万佳广场规划项目慨况与文脉内涵特色延伸
5.2.3 青岛台东万佳广场规划设计思路结合城市信息提取
5.2.4 青岛台东万佳广场规划设计方案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附录 1 青岛市龙江路 2 号旧城改造设计
附录 2 青岛市环境协调区建筑创作风格需求调查
附录 3 优秀历史建筑施罗德住宅设计分析
附录 4 青岛历史建筑代表性抽象符号语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反思城市观察[J]. 鲁安东. 建筑学报. 2012(08)
[2]创造与延续——历史建筑适应性再生概念的界定[J]. 刘旻. 建筑学报. 2011(05)
[3]苏州地域特色的建筑审美与实践初探[J]. 张承,徐勇. 华章. 2010 (27)
[4]青岛近代工业建筑再利用模式浅析[J]. 王润生,王晓静. 工业建筑. 2009(10)
[5]关于青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战略构想[J]. 杨硌堂.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9(09)
[6]城市规划多源数据整合与数据库建设[J]. 陈伟清,刘彦花.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7]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方法探究[J]. 赵海波. 山西建筑. 2009(01)
[8]人口、资源、环境协调指数的构建方法初探[J]. 周祝平,柴志春. 当代财经. 2008(09)
[9]近代建筑再利用的具体策略及实践方法——以清华大学科学馆为例[J]. 盖世杰,戴林琳,田庆平. 建筑学报. 2008(03)
[10]青岛发展的战略性选择[J]. 郑卫星,林玉森,王曦. 中国国情国力. 2005(11)
博士论文
[1]重庆地区建筑创作的地域性研究[D]. 卢峰.重庆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历史街区环境协调区的城市设计研究[D]. 田丽娟.苏州科技学院 2008
本文编号:3702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702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