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地区传统村落簇团空间结构的社会关联演进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6 18:07
传统村落快速消亡且衰败迹象明显,根据传统村落的相互依存性、群体相似性和个体差异性并存以及传统社会关系破碎化等特征,研究传统村落群体性结构的社会关联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拟:①依据群落生态学理论,选择鄂东地区为研究单元,以传统村落簇团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以社会记忆为载体,基于社会关联“联结-消解-重构”的演进过程,从地脉、人脉、文脉的层次,追溯簇团空间结构的社会关联特征,并与现状相比较,构建社会关联消解指数和社会记忆强度指标,探索不同类型的簇团空间结构在竞争、共生、寄生等作用机制下,表现出来的进展型和逆行演替规律及影响机制。②基于社会记忆符号系统,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识别簇团空间结构;结合实地实地调研和问卷统计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社会关联向度,通过聚类、叠置、模式识别等方法对传统与现状社会网络进行比较分析;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簇团空间结构的社会关联演进特征和影响机制。(1)历史时期,传统村落的簇团空间结构均呈现为网络型结构。在簇团的形成过程上,纵向上传大致经过了魏晋南北朝以前的萌芽期、隋唐五代至元时期的发展期、明时期的繁盛期、清时期的平缓期四个阶段,横向上尤其是以来自江...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理论基础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社会关联-社会记忆研究进展
1.4.2 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的研究进展
1.4.3 研究评述
1.5 研究方案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1.5.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历史时期传统村落社会关联与簇团空间结构
2.1 历史时期社会关联的内容与逻辑
2.2 传统村落社会关联及簇团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
2.2.0 时间过程
2.2.1 空间过程
2.3 历史时期传统村落社会关联类型与簇团空间结构
2.3.1 地脉关联及簇团空间结构
2.3.2 人脉关联及簇团空间结构
2.3.3 文脉关联及簇团空间结构
2.3.4 总体关联及簇团空间结构
2.4 传统村落社会关联与簇团空间结构的影响机制
2.4.1 自然因素条件
2.4.2 社会历史事件
3 现状传统村落社会关联与簇团空间结构
3.1 传统村落现状社会关联的转型与逻辑
3.2 传统村落簇团空间结构的社会记忆现状
3.2.1 现状传统村落簇团空间结构的选取对象
3.2.2 现状传统村落簇团空间结构的数据来源
3.2.3 传统村落社会记忆保存现状
3.3 现状传统村落社会关联及簇团空间结构特征
4 历史时期与现状簇团空间结构的差异性
4.1 方位差异
4.2 拓扑关系差异
4.3 相对距离差异
4.4 几何中心差异
5 传统村落簇团空间结构的社会关联演进规律
5.1 传统村落簇团空间结构与社会关联-社会记忆的相关性
5.1.1 研究方法
5.1.2 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
5.1.3 模型检验与结果
5.2 传统村落簇团空间结构的社会关联演进规律
5.3 传统村落簇团空间结构的社会关联演进的影响机制
5.3.1 生产方式的转变
5.3.2 村落的规模结构与功能
5.3.3 快速推进的旅游业
5.4 保护对策与建议
6 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与不足
6.2.1 创新之处
6.2.2 不足之处
6.3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古村镇保护与旅游发展路径选择——以萱洲古镇为例[J]. 刘天曌,刘沛林,王良健. 地理研究. 2019(01)
[2]古徽州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与演化研究[J]. 储金龙,刘瀚,李久林.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8(03)
[3]基于改进空间句法的近代广州古城空间演变研究[J]. 蒋金亮,徐向远,孙东琪,李宇.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8(03)
[4]冲突与协调:中国农村社会关系网络变迁反思[J]. 保虎.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8(01)
[5]湖南省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的空间形态与结构特征[J]. 胡最,郑文武,刘沛林,刘晓燕. 地理学报. 2018(02)
[6]鄂国史迹与楚人至鄂[J]. 蔡靖泉. 湖北社会科学. 2017(10)
[7]江西省传统村落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 魏绪英,蔡军火,刘纯青. 现代城市研究. 2017(08)
[8]论社会关联的形式:社会、宗教、政治——兼论中国社会的社会关联[J]. 刘拥华.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6(05)
[9]网络形镇村体系等级结构的实证研究[J]. 覃永晖,彭保发,王晶. 经济地理. 2016(07)
[10]地理学视角下的集体记忆研究综述[J]. 钱莉莉,张捷,郑春晖,刘培学,张家榕,张宏磊. 人文地理. 2015(06)
博士论文
[1]作为社会结构表征的中国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 张楠.天津大学 2010
[2]川盐古道上的传统聚落与建筑研究[D]. 赵逵.华中科技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703970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理论基础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社会关联-社会记忆研究进展
1.4.2 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的研究进展
1.4.3 研究评述
1.5 研究方案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1.5.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历史时期传统村落社会关联与簇团空间结构
2.1 历史时期社会关联的内容与逻辑
2.2 传统村落社会关联及簇团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
2.2.0 时间过程
2.2.1 空间过程
2.3 历史时期传统村落社会关联类型与簇团空间结构
2.3.1 地脉关联及簇团空间结构
2.3.2 人脉关联及簇团空间结构
2.3.3 文脉关联及簇团空间结构
2.3.4 总体关联及簇团空间结构
2.4 传统村落社会关联与簇团空间结构的影响机制
2.4.1 自然因素条件
2.4.2 社会历史事件
3 现状传统村落社会关联与簇团空间结构
3.1 传统村落现状社会关联的转型与逻辑
3.2 传统村落簇团空间结构的社会记忆现状
3.2.1 现状传统村落簇团空间结构的选取对象
3.2.2 现状传统村落簇团空间结构的数据来源
3.2.3 传统村落社会记忆保存现状
3.3 现状传统村落社会关联及簇团空间结构特征
4 历史时期与现状簇团空间结构的差异性
4.1 方位差异
4.2 拓扑关系差异
4.3 相对距离差异
4.4 几何中心差异
5 传统村落簇团空间结构的社会关联演进规律
5.1 传统村落簇团空间结构与社会关联-社会记忆的相关性
5.1.1 研究方法
5.1.2 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
5.1.3 模型检验与结果
5.2 传统村落簇团空间结构的社会关联演进规律
5.3 传统村落簇团空间结构的社会关联演进的影响机制
5.3.1 生产方式的转变
5.3.2 村落的规模结构与功能
5.3.3 快速推进的旅游业
5.4 保护对策与建议
6 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与不足
6.2.1 创新之处
6.2.2 不足之处
6.3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古村镇保护与旅游发展路径选择——以萱洲古镇为例[J]. 刘天曌,刘沛林,王良健. 地理研究. 2019(01)
[2]古徽州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与演化研究[J]. 储金龙,刘瀚,李久林.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8(03)
[3]基于改进空间句法的近代广州古城空间演变研究[J]. 蒋金亮,徐向远,孙东琪,李宇.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8(03)
[4]冲突与协调:中国农村社会关系网络变迁反思[J]. 保虎.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8(01)
[5]湖南省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的空间形态与结构特征[J]. 胡最,郑文武,刘沛林,刘晓燕. 地理学报. 2018(02)
[6]鄂国史迹与楚人至鄂[J]. 蔡靖泉. 湖北社会科学. 2017(10)
[7]江西省传统村落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 魏绪英,蔡军火,刘纯青. 现代城市研究. 2017(08)
[8]论社会关联的形式:社会、宗教、政治——兼论中国社会的社会关联[J]. 刘拥华.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6(05)
[9]网络形镇村体系等级结构的实证研究[J]. 覃永晖,彭保发,王晶. 经济地理. 2016(07)
[10]地理学视角下的集体记忆研究综述[J]. 钱莉莉,张捷,郑春晖,刘培学,张家榕,张宏磊. 人文地理. 2015(06)
博士论文
[1]作为社会结构表征的中国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 张楠.天津大学 2010
[2]川盐古道上的传统聚落与建筑研究[D]. 赵逵.华中科技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703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703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