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江西富田古镇形态及建筑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7 20:12
  富田古镇位于吉泰盆地中央,属罗霄山脉中段,毗邻富水,地形以山地、丘陵、小平原为主。在古时,富田镇是赣中重要的交通物流重镇。在位置上具有控赣鄱之要冲,扼赣闽之咽喉;襟带荆楚,通衢京广;长珠三角,北引南连;海西新区,扶摇可接的区域优势,此外富田的空间结构为独特的多核结构—古镇区,陂下村,横坑村,三核平衡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且南北文化在这里交融,庐陵文化在这里孕育,更使这里的人文环境独具特色。 本文是对江西富田古镇形态及建筑特征的分析和探讨。通过实地考察、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以及借鉴城市规划、建筑学、环境心理学等多学科的方法来研究和探讨富田古镇,具体而言,本文从自然特征,人工特征,人文特征三方面梳理富田古镇的自然环境,空间结构,街巷布局,建筑特色,历史文化等。其中将古镇的规划布局特征与现代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结合起来,比较古镇规划特色与当代小城镇在整体形态构成与结构秩序组织上的相似性,得出古镇规划布局特征对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启发。最后通过总结古镇各方面特征,对整个富田古镇研究进行总结与展望,并为其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第一章绪论,阐明了研究目的和意义,并在回顾既往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范围与内容
        1.3.1 概念界定
        1.3.2 研究对象
        1.3.3 研究范围
        1.3.4 研究内容
    1.4 研究现状
        1.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 富田古镇研究现状
    1.5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1.5.1 研究创新点
        1.5.2 研究难点
    1.6 研究方法与研究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古镇概况
    2.1 吉安市青原区概况
        2.1.1 行政区划
        2.1.2 地理环境
        2.1.3 历史沿革
    2.2 古镇概况
        2.2.1 地理环境
        2.2.2 自然环境
        2.2.3 行政隶属
    2.3 古镇的形成因素
        2.3.1 自然因素
        2.3.2 经济因素
        2.3.3 政治因素
        2.3.4 文化因素
    2.4 小结
第3章 富田古镇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
    3.1 古镇自然环境
        3.1.1 地理特征—丘陵包裹,依山傍水
        3.1.2 自然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3.1.3 地方材料—种类多样,储量丰富
    3.2 古镇景观类型
        3.2.1 山—绵延起伏,层峦叠嶂
        3.2.2 水—蜿蜒曲折,清波荡漾
        3.2.3 田—清新自然,舒适惬意
    3.3 小结
第4章 富田古镇的人文环境特征分析
    4.1 古镇历史演变
        4.1.1 地势优越,因农而生
        4.1.2 交通发达,因商而兴
        4.1.3 文化繁荣,因文而盛
        4.1.4 河道变迁,古镇衰落
        4.1.5 古镇转型,新老并存
    4.2 古镇区域特色
        4.2.1 交通运输一襟带荆楚,通衢京广
        4.2.2 经济贸易一手工先进,商业繁荣
        4.2.3 移民迁入—文化交融,契机来临
        4.2.4 历史文化一底蕴悠长,名士荟萃
    4.3 古镇多元文化
        4.3.1 农耕文化一文化兴盛,分布广泛
        4.3.2 民俗文化一特色鲜明,形式多样
        4.3.3 宗教文化一派别众多,影响深远
        4.3.4 宗祠文化一崇宗祭祖,以祠为核
        4.3.5 红色文化一革命印记,历史传承
    4.4 小结
第5章 富田古镇的人工环境特征分析
    5.1 古镇整体空间特征
        5.1.1 空间结构—多核并存,新旧并置
        5.1.2 演变分析—由点到面,动态平衡
        5.1.3 规划特色—多核互补,和谐并存
    5.2 聚族而居的村镇布局
        5.2.1 空间秩序—等级分明,差别有序
        5.2.2 建筑分布—祠堂为心,扩散发展
        5.2.3 单体建筑—虚实有度,灵活生长
    5.4 古镇街巷特征
        5.4.1 街巷结构
        5.4.2 街巷尺度
        5.4.3 街巷功能
        5.4.4 街巷界面
    5.5 古镇建筑特征
        5.5.1 建筑概况
        5.5.2 建筑类型
        5.5.3 建筑形制
        5.5.4 建筑立面
        5.5.5 建构技术
        5.5.6 建筑材料
    5.6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附录1 参考文献
附录2 论文图表来源
附录3 陂下祠堂建筑实测图
附录4 王家祠堂建筑实测图
附录5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文化生态视角下的庐陵文化形成及其衍生演变——以富水河流域为例[J]. 王健,刘爱华.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02)
[2]商路、市镇与社会变迁:以赣东北为考察中心(1842—1937)[J]. 余朝阳,庞振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3]江西传统民居的平面模式解读[J]. 潘莹.  农业考古. 2009(03)
[4]江西民居史的分期[J]. 郑亚男,南川.  华中建筑. 2009(03)
[5]传统民居空间理念的现代运用——深圳万科第五园的思考[J]. 徐怡芳,王健.  建筑学报. 2008(04)
[6]明代江西地域文化的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刘凤,敖江彬.  成功(教育). 2007(09)
[7]论江西传统聚落布局的模式特征[J]. 潘莹,施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3)
[8]Ancient Town in Architectural Layers[J]. By YI FAN.  China Today. 2006(12)
[9]简析明清时期江西传统民居形成的原因[J]. 潘莹,施瑛.  农业考古. 2006(03)
[10]近代市镇研究的方法论[J]. 任放.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博士论文
[1]湖南沅水流域古镇形态及建筑特征研究[D]. 周红.武汉理工大学 2011
[2]长洲文氏家族文学研究[D]. 杨昇.苏州大学 2011
[3]传统乡村聚落二维平面整体形态的量化方法研究[D]. 浦欣成.浙江大学 2012
[4]湖北古镇的历史、形态与保护研究[D]. 刘炜.武汉理工大学 2006
[5]非正式制度与中国农村基层治理[D]. 胡晓霞.新疆农业大学 2007
[6]长江中游传统村镇建筑文化研究[D]. 万艳华.武汉理工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宗族文化视角下江西洽湾古镇传统建筑研究[D]. 赵殷英.武汉理工大学 2013
[2]产业发展视角下江西河口古镇研究[D]. 周斌.武汉理工大学 2012
[3]浦市古镇景观分析及其空间保护策略研究[D]. 帅雅琨.华中农业大学 2012
[4]产业文化视角下江西古镇形态特色研究[D]. 赵营超.武汉理工大学 2012
[5]湖南历史文化村镇空间形态研究[D]. 汤毅.湖南师范大学 2012
[6]汉江流域文化线路上的传统村镇聚落类型研究[D]. 吕晓裕.华中科技大学 2011
[7]赣南客家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初探[D]. 李秋生.长安大学 2010
[8]湖北古镇文化研究[D]. 杨成锦.武汉理工大学 2010
[9]赣文化时空演替和区划研究[D]. 侯军俊.江西师范大学 2009
[10]明清山东望族初探[D]. 马翠.山东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7043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7043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7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