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地成因与延续的历史人类学思考——以贵州省地湖乡为个案初探
本文关键词:插花地成因与延续的历史人类学思考——以贵州省地湖乡为个案初探
【摘要】:"插花地"是指某地在地理位置上与所处行政区或仅一线相连,或隔越他界,但都处在另一行政机构辖地包围之中的地域。鉴于插花地的成因极为复杂,且其成因和延续并非单一因素所使然,理应用结构性的视角对插花地的成因和延续进行多学科、全方位的研究。以贵州省天柱县地湖乡为例,探讨插花地的成因和延续,力图为类似插花地问题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凯里学院贵州省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中心;
【关键词】: 插花地 宗族 文化与生态 行政区划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11&ZD096)
【分类号】:K927.3
【正文快照】: 近年来,“插花地”现象备受历史地理学者的关注,研究重点聚焦于“插花地”的成因和性质。其原因在于,被称作“插花地”的特殊行政区,因远离“母体”瓯脱一隅,且与交界行政区辖地犬牙交错,从而造成了诸多管理上的疏漏和困难。“插花地”现象的普遍存在,不仅加大了行政管理的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琦;韩昭庆;孙涛;;明清贵州插花地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杨斌;历史时期西南“插花”初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傅辉;插花地对土地数据的影响及处理方法[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斌;;民国时期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清理拨正研究[J];地理研究;2011年10期
2 吴梦平;;对天柱县注溪“溜溜歌”之初探——以流传于天柱注溪一带为例[J];大众文艺;2012年08期
3 马琦;韩昭庆;孙涛;;明清贵州插花地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张中笑;;侗族民间祭祀乐研究[J];歌海;2010年04期
5 杜方芳;;侗族丧祭仪式中的佛道两参[J];歌海;2010年04期
6 钱晶晶;;桥:地方社会脉络下的文化符号——明清以来贵州三门塘人的修桥活动及其意义[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潘盛之;论侗族传统文化与侗族人工林业的形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石开忠;;侗族风雨桥成因的人类学探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宋小红;王荣礼;杨诗奕;;天柱县清香型烤烟种植适应性气候分析[J];贵州气象;2009年S1期
10 王荣礼;蒋小芹;宋小红;;村级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现状及其对策[J];贵州气象;2009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小红;王荣礼;张万东;;一次空报天气过程服务的思考[A];贵州省气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斌;明清以来川(含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傅辉;明以来河南土地利用变化与人文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范连生;建国初期三农问题与乡村社会变迁(1949-1956)[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袁轶峰;反客为主:清代黔西南民族区域的客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斌;化外与王化:明清以降清水江流域的宗族与苗疆社会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6 刘宗艳;酸汤话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顾诚;卫所制度在清代的变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2 许正文;潼关沿革考[J];人文杂志;1989年05期
3 杨斌;历史时期西南“插花”初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4 覃影;;边缘地带的“双城记”——清代叙永厅治的双城形态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11期
5 徐建平;;湖滩争夺与省界成型——以皖北青冢湖为例[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年03期
6 冯贤亮;明代江南的争田问题──以嘉兴府嘉、秀、善三县为中心[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0年04期
7 傅辉;插花地对土地数据的影响及处理方法[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庭硕;;从文化人类学到历史人类学[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09年04期
2 阿伦·I.古列维奇;周绍珩;;历史和历史人类学[J];第欧根尼;1991年02期
3 阿伦·I.古列维奇,周绍珩;历史和历史人类学[J];第欧根尼;1992年02期
4 E·勒胡瓦拉杜里,许明龙;事件史、历史人类学及其他[J];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03期
5 黄志繁;历史人类学:读《走进历史田野》[J];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01期
6 彭兆荣;边界的空隙:一个历史人类学的场域[J];思想战线;2004年01期
7 侯杰;试论历史人类学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史学月刊;2005年09期
8 王鸿儒;历史人类学与夜郎文化之谜[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周泓,黄达远;历史人类学:中国史学研究方法的新诉求[J];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01期
10 黄国信;温春来;吴滔;;历史人类学与近代区域社会史研究[J];近代史研究;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应强;;历史人类学的研究取向及意义(提要)[A];庆贺黄淑娉教授从教50周年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宋光宇;;礁溪风华录——台湾宜兰县礁溪乡的历史人类学考察[A];人类学与乡土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2005卷[C];2005年
3 刘琪;;流动性与多样性——对云南德钦县的历史人类学考察[A];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人类学高级论坛2012卷[C];2012年
4 王天鹏;;逃离与攀附:从“文化界定历史”论畲族与客家的形成和“土客”之争[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5 王媛;曹树基;;民居研究中的历史人类学方法与社会史视角之新探索——以松阳县石仓村为例[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仲伟民;历史人类学:跨学科研究的典范[N];光明日报;2005年
2 张小也;让理论从田野出发[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刘海涛;西方历史人类学的研究发展状况[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4 萧凤霞 美国耶鲁大学人类学系;跨越时空:二十一世纪的历史人类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蔡红华;马克思是人类学家吗[N];光明日报;2014年
6 中国政法大学 张小也;文献与田野:两个方法的辩论[N];社会科学报;2005年
7 杜博思(Thomas David DuBois) 新加坡国立大学历史系;从“局外人”到“局内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 韩f;历史人类学的缘起[N];文汇报;2011年
9 王明珂 台湾中兴大学文学院院长、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研究员;游移于边缘、边界的田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 郑成林;立足本土 回归整体:二十世纪澳门商业文明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应峰;中国式抵抗:高密阻路运动的历史人类学考察(1899-1900)[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玲玲;历史人类学视角下托马斯·贝恩哈特长篇小说《石灰厂》中现代艺术家的生存与恐惧[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2 徐庆红;闽东聚落社会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468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546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