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
【摘要】:依据地理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了现行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应重视和增加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增加基础课程在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增加课程设置的分类方向。目的在于构建起符合综合素质培养要求的地理科学课程体系。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地理科学专业 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
【分类号】:G642.3;K90-4
【正文快照】: 自1998年教育部颁布《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以来,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一直在进行着改革,并且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每个高校都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对地理科学专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口健康、城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管华;;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2 郭金铭;袁天凤;;我国地理科学专业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8期
3 胡晓东;;新课改背景下高师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8期
4 赵媛,沙润;地理实践教学改革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地理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7期
2 卢松,陆林,徐茗;高等学校地理专业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课程建设研究——兼论芜湖市实习基地的建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3 李孝坤;冯维波;翁才银;高鑫;;人文地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现路径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4期
4 彭保发;陈端吕;熊建新;齐恒;;高校地理科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大家;2012年11期
5 范中桥;;对高师人文教育专业地理野外实习的思考——以大庆师范学院人文教育专业为例[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张茂恒;王建;陈霞;白世彪;孟景闻;;地球表层系统思想下的现代自然地理学实习改革思路[J];高等理科教育;2008年06期
7 邓琳;于嘉;杜楠楠;;地理实践教学改革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北方经贸;2012年03期
8 马玉香;高素芳;王玲;;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校人文地理课程群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9 李恒凯;王秀丽;况雄;;基于ArcGIS Flex API和Mobile的地理实习教辅系统[J];城市勘测;2013年03期
10 白世彪;王建;赵业思;郭海婷;李晶冰;;中奥地理学联合实习引导探究式教学实践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4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姜卉;地理教科书中地理技能内容的构成与编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罗伟伟;地理技能培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建宾;八年级地理技能及教学设计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乐相;建立区域性高中地理教师实践基地的研究与实践[D];鲁东大学;2012年
5 谢辉;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王晓蒙;山东省地理高考图表题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葆华;郭永昌;;基于能力培养的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张宏波;;高师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及特色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3 石杜丽;梅哲领;汪浩;;高校学术资源区域分布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1期
4 彭俊芳;论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创新[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5 刘成新;徐宣清;;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的区域性差异研究——以山东省“十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6 于庆军;;高师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地理教育;2009年04期
7 史培军,宋长青,葛道凯,傅伯杰,王民,刘宝元,王仰麟;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J];地理学报;2003年01期
8 袁书琪,彭俊芳;拓宽基础,重组整合,突出特色——论新世纪高师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福建地理;2002年02期
9 周朝坤;;基于教师专业化背景的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探索与思考[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淡勇,王引弟,刘丰,张粉艳;浅论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一文;;论地理科学的博雅二重性[J];内江科技;2007年01期
2 覃成林;地理科学研究结构探讨[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3 王向东;试论地理科学的基本价值[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4 董玉芝,张三焕;地理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关系探究[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5 王占利;;论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青春岁月;2012年14期
6 周尚哲,李吉均,王恩涌;地理科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若干问题[J];高等理科教育;2000年03期
7 周旗;建立可持续的地理科学S课程体系结构初探[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Z1期
8 莫大同;关于地理科学学科归类问题的分析——兼谈一些地理系改名问题[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9 周葆华;郭永昌;;基于能力培养的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地理科学”本科专业简介[J];池州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俊;和瑞芳;;现代科学分类中的地理科学与学科发展[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2 孙广友;;地理科学要锐意革新——大力强化工程技术层次将其改造为软硬兼备的现代大学科体系[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晴;;地理科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廖金凤;;地理科学专业的发展方向[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陈述彭;;地理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白光润;;21世纪中国地理科学发展方略探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李晴;;地理科学(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孙俊;;学科的地理科学:地理学发展的战略方向[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曾克峰;张志;;庐山综合地理实践基地建设的理念创新[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10 张_";陈烈;;论地理科学与可持续发展[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传喜;武大地理科学基地成为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N];中国测绘报;2008年
2 ;领略地理科学的魅力[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张平;地理科学新观念[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太原旅游学校史地组 杨玉芳;地理科学的机遇与发展[N];山西科技报;2003年
5 姜坤;创建信息时代的地理科学[N];中华读书报;2000年
6 王建敏;辽宁工大成立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N];中国测绘报;2006年
7 洪傲;地理科学:充满机遇和发展潜力的学科[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阮凌曦;农业不能忽视地理科学[N];农民日报;2008年
9 记者 薛冬;中科院地理资源科学创新基地揭牌[N];光明日报;2000年
10 记者 杨健;中科院崛起地理与资源创新基地[N];人民日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飞虎;高师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现状及改善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爽;地球科学数据网格及其对地理科学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3年
3 叶松林;新课程背景下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学生人文地理素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谢北川;风水民俗的地理科学性探讨[D];西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213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721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