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山侗水榕江情
本文关键词:苗山侗水榕江情
更多相关文章: 苗疆 古木参天 都柳江 无迹 生态环境 文化底蕴 红七军 镇台 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正风情浓郁,璞玉浑金,无迹不古,山水独秀。走进榕江,就是走进"人类疲惫心灵栖息的最后家园"。榕江旧称古州,为江南八百州之一,地处湘黔桂三省结合部中心地带,有"黔省东南锁钥,苗疆第一要区"之称。静卧都柳江畔,榕江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县域内峰峦叠翠、古木参天、河流密布、飞瀑云集。集聚侗苗水瑶,榕江有浓郁的民族风情。"爬窗探妹,隔窗对歌"的古朴习俗与侗族民居、雕房、吊脚楼等融为一体,构成了一道亮丽的诗画风景。
【关键词】: 苗疆;古木参天;都柳江;无迹;生态环境;文化底蕴;红七军;镇台;物质文化遗产;
【分类号】:K927.3
【正文快照】: 风情浓郁,璞玉浑金,无迹不古,山水独秀。走进榕江,就是走进“人类疲惫心灵栖息的最后家园”。 榕江旧称古州,为江南八百州之一,地处湘黔桂三省结合部中心地带,有“黔省东南锁钥,苗疆第一要区”之称。 静卧都柳江畔,榕江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县域内峰峦叠翠、古木参天、河流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光;清政府对苗疆的法律调整及其历史意义[J];清史研究;2002年03期
2 伍孝成;;清代边墙与湘西苗疆开发[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张振兴;;浅析湘西苗疆文化的历史生成——以明清时期苗疆边墙兴废为例[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6期
4 马国君;聂太广;;略论清朝经营黔东南苗疆政策的演变[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陶沙;;清代湘黔“苗疆”的开辟[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年12期
6 杨军昌;;“苗疆再造”与民族关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吴曙光;;1800-1949湘西苗疆的历史特征与文化特色——以“凤凰镇{x文化隆盛”为例[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1年03期
8 马国君;黄健琴;;略论清代对贵州苗疆“生界”的经营及影响[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1年04期
9 杨志强;赵旭东;曹端波;;重返“古苗疆走廊”——西南地区、民族研究与文化产业发展新视阈[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年02期
10 张中奎;;清代“苗疆缺”官制研究[J];求索;201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泽时;;民国初年苗疆之“寨款”理讼——以清水江文书为中心[A];2013年中国民族法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龙 胡政 易兴华 特约记者 黄前生;打通苗疆“开放路”[N];铜仁日报;2014年
2 解黎晴;徘徊在湘西苗疆边墙[N];中国审计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张春阳;散尽的苗疆烽烟[N];铜仁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王小梅 实习生 张新雨;专家学者热议贵州文化建设[N];贵州日报;2012年
5 记者 戴勤 蒋剑平 通讯员 向云峰;“苗疆要区”深耕民俗文化[N];湖南日报;2013年
6 董耀会;万里长城纵横谈(二十三)[N];西部时报;2005年
7 本报首席记者 郑劭清;苗疆深处“扁担精神”[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8 郭俊 刘忠培;色彩多样的古苗疆走廊[N];中国民族报;2014年
9 主持人:实习生 张新雨 本报记者 王小梅;搁浅在时光深处的“古苗疆走廊”[N];贵州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王小梅 实习生 张新雨;重构“古苗疆走廊”[N];贵州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胜勇;清朝经营贵州苗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谭必友;清代湘西苗疆多民族社区的近代重构[D];兰州大学;2006年
3 孙秋云;18世纪汉文明向苗疆的传播及苗文明的回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4 张振兴;清朝治理湘西研究(1644-1840)[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娟;18世纪湘西苗疆社会观念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曹淑丽;清代对苗疆地区的法律治理[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婷;清代湘西苗疆教育研究[D];吉首大学;2012年
4 彭春芳;明清时期湘西苗疆“边墙”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项玮;湘西苗疆抗战动员研究(1936-1938)[D];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
6 袁昌曲;治乱之间[D];西南大学;2010年
7 任均尚;论清前期贵州苗疆的经济开发[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吴才茂;信仰与叛乱[D];西南大学;2009年
9 伍磊;傅鼐湖南苗疆治理政策研究[D];吉首大学;2012年
10 马国君;对清朝“改土归流”的再认识[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236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723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