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农村”规划的几点思考
摘要:加强新农村规划和整治,改善新农村人居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之一,新农村是我国农村村庄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既有广大村庄的特点又有自己的鲜明特色。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建设成绩显著,农村规划不断加强,投入力度逐年加大,新增住宅大幅增加,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生活富裕的地方,涌现出一批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生态优美的农村,它们像明珠一样镶嵌在中国广褒的大地上。
关键词:规划;村庄;新农村
1.前言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建设是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农村建设又落后于城市。户籍限制、城乡剪刀差、农业政策的缺失、对农村发展的漠视等等都导致了我国农村发展的严重滞后。
城市整体实力的上升使得其能够有实力扶助农村建设,随着国家整体发展提高和城市经济增强,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内需成为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增长点,而且,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来看,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没有农民收入的提高,其战略目标的实现无疑就是“空中楼阁”。因此,新农村建设是国家发展的必然,是城市后续发展的必须。在这个阶段,城市可以凭借自己的积累反哺乡村;工业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来反哺农业。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规划先行。规划是龙头,是村庄建设的蓝图,,事关新农村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大计。
2.当前农村建设中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分布较散,规模偏小,不利于基础设施配套,随意建设,布局凌乱,脏、乱、差现象普遍。功能落后,设计简单,施工质量堪忧,“一户多宅”和“空心村”现象并存,造成大量土地资源浪费。资金缺乏,投入不足,农村规划水平较低。
3.新颖的理念:以人为本,突出特色,是新农村规划编制的核心
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体现特色,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这是农村规划修编中必须注意把握的基本原则。
3.1以人为本,生态优先。
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村庄规划与设计的核心,也是内在之美。要维持自然生态过程的完整性和持续性,服从和不割断自然生态过程,保持原始的自然风貌。对乡村自然开放空间、乡村自然尺度、乡村自然地理形态及其联系、乡村生态循环等因素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要将山地、农田、水系等自然要素与新农村建设有机融合,根据村庄不同情况合理布置绿化,完善乡村生态网络。
3.2突出特色,因地制宜。
特色和个性是新农村规划建设的生命力。特色主要在三个方面,即自然地理特色、历史文化特色和地方建筑风貌特色。根据农村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脉、风土人情,结合民风民俗,合理利用特殊地形,体现乡土气息,确定建筑风格及建筑组合方式。村庄建筑风格应整体协调统一,注重特色空间的营造。
3.3节约资源和能源,坚持可持续发展。
农村规划一定要体现集约型发展。农村的道路不宜太宽,布局不宜太分散,住宅面积要适宜,农村的小广场不要追求气派。建筑用地宜满足日照、通风、交通、安全等要求外,还应注意集中建设以节约用地、方便管理和统一配置基础设施。住宅组团应避免单一、呆板的布局形式。应结合地形灵活布局,空间围合丰富,户型设计多样。同时,要坚持保障公共安全的原则,全面建设防洪、防火、防疫、防污染、减灾的公共安全体系。
4.发展趋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设新型农村
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农民居住环境、生活习惯迥异,在农村规划编制和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违背群众的意愿。当前一些地方积极探索,立足实际,总结出了建设中心村、合并弱小村、治理空心村等经验,为农村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4.1从整治环境入手,营造文明生态农村。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了温饱,并逐步向富裕迈进的农民迫切渴望改变落后的生活生产方式。从2008年开始,某市在全市开展创造文明生态村活动,选定41个试点村,科学制定规划,坚持以村庄“五化”(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四改”(改水、改厕、改厨、改栏圈)“三室”(图书室、卫生室、文体活动室)建设为着力点,使村容、村貌大为改观。2008年全市各试点村平均投入资金45万多元,村内硬化道路实现了“户户通”,村庄绿树环抱,庭院鸟语花香。所有创建村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100%的试点村建立了“三室”,完善了体育设施,丰富了群众文化体育生活。
4.2实现村企合一,建设中心农村。
部分工业基础较好的农村,实现村企合一,在发展工业的同时积极实施农村建设,实现良性互动,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如南山既是某市的一个行政村,又是一个企业集团。到2004年底,这个村拥有总资产15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2亿元,利税13.8亿元,综合实力列全国500强企业第266名。从1994年到2000年,南山集团先后兼并了后隋、达沟、西涧等9个贫困村,这些村集体的数百万债务由南山集团偿还,上千名劳动力在南山就业,上千名儿童在南山上学、入托,1547家农户像南山人一样,分批住上了166平方米的小别墅。
4.3搞好优势互补,逐步缩减弱小农村
某市沿海分布了53个港口渔业公司,养殖场和436个渔农结合村。这些区域是全市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隆起带”。为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他们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提出大村兼并小村,富村兼并穷村的思路,本着“自愿结合、互惠互利、有利生产、生活方便”的原则,打破传统的村落格局,积极引导贫富兼并,以富带贫,实现人口相对集中,二者优势互补,形成整体优势。到目前全市已有35个强村兼并了76个落后村,有23个行政村合并为10个居委会,为农村城镇化走出了一条新路。
4.4弘扬和培植特色,保留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名村
房干村位于某市城西北50公里的血野镇,过去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绿的山,绿的水,山清水秀是大自然和老祖宗对这个村百姓最大的馈赠。他们在村的规划和建设中,视自然生态为生命,千方百计的进行保护,最大限度的进行恢复原貌,做足“绿”和“水”的文章。现在这个村白墙红瓦的别墅式楼房掩映于青山绿水之中,有“农业生态好,中华第一村”之称号。
5.实施方案及措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统一的模式,关键在于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主动创造,建设具有体现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特色的居住环境。农村建设是一个综合、系统、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强行推行一种模式,不能脱离群众搞大拆大建,不能负债搞建设,不能强迫命令,一定要循序渐进。农村规划要特别注意尊重民意,听取群众的意见,维护群众的利益。规划编制应严格执行国家法规、规范,且不可不切实际的追求大院落,宽马路,大广场。避免增加基础设施的配置量,节约建设资金。规划一旦确立,一定要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会呈现千姿百态,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本文编号:13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13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