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旅游业绿色发展指数测度及提升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5 19:51
2018年,国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该战略对于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矛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同时,该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传统村落是我国乡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村落的发展既关乎乡村地区重构与建设的成败,也关乎中国传统文化多样性的存续。但是,由于快速城市化、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转型等原因,传统村落发展目前面临着自然衰退、空心化、文化断裂、价值观失落等问题。多年来,很多村落想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收效甚微。而旅游业绿色发展的研究为传统村落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视角与新契机。基于此,本文首先采用文献综述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传统村落旅游业绿色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测度模型。并且,通过对青海省3个具有典型性的传统村落做实地调研,采用TOPISIS法实证分析了旅游业绿色发展指数,并且根据测度探究传统村落旅游业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上述分析与研究,提出传统村落旅游业绿色发展的模式提升。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传统村落旅游业绿色发展内涵:以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和目标,着重强调传统村落在旅游绿色发展...
【文章来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传统村落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
1.1.2 绿色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要求
1.1.3 旅游业绿色发展是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1.2 研究目标及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传统村落遴选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2 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2.1 旅游业绿色发展研究综述
2.1.1 概念界定
2.1.2 国外研究现状
2.1.3 国内研究现状
2.2 传统村落旅游相关研究综述
2.2.1 概念界定
2.2.2 国外研究现状
2.2.3 国内研究现状
2.3 绿色发展指数研究综述
3 传统村落旅游业绿色发展指数测度模型构建
3.1 传统村落旅游业绿色发展内涵及特征
3.1.1 传统村落旅游业绿色发展内涵
3.1.2 传统村落旅游业绿色发展特征
3.2 传统村落旅游业绿色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 构建的目标
3.2.2 构建的原则
(1)目的性
(2)科学性
(3)可操作性
(4)代表性
(5)可比性
3.2.3 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3.2.4 研究指标构建说明
3.3 指标权重的确定
3.3.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3.3.2 构造判断矩阵
3.3.3 权重确定
3.4 传统村落旅游业绿色发展指数评价模型构建
4 传统村落旅游业绿色发展指数测度实证分析
4.1 调研地概况
4.2 实证分析
4.2.1 绿色旅游资源禀赋指数
4.2.2 旅游业绿色发展经济效益指数
4.2.3 社会发展指数
4.2.4 生态文明建设指数
4.2.5 政策管理有效度
4.2.6 传统村落旅游业绿色发展指数
4.3 传统村落旅游绿色发展中存在问题
4.3.1 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亟待提高
4.3.2 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
4.3.3 村落空心化严重
4.3.4 传统村落社区参与度低
4.3.5 制度红利滞后
5 传统村落旅游业绿色发展提升模式
5.1 传统村落旅游业发展模式
5.2 传统村落旅游业绿色发展提升模式
5.2.1 特色资源驱动型:产业结构优化,保护性开发资源
5.2.2 城市带动型:产品特色化,创新主题设计
5.2.3 景点拉动型:依托景区联合发展,多元化社区参与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讨论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附录 B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海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J]. 陈蓉,马耀峰. 青海社会科学. 2019(06)
[2]乡村振兴背景下“五位一体”乡村共同体建设路径研究[J]. 甘娜,汪虹成,陈红利. 农村经济. 2019(11)
[3]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探讨[J]. 刘春莲.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9(05)
[4]制度嵌入:民族传统村落旅游发展模式的演进逻辑[J]. 张洪昌,舒伯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5]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旅游研究展望[J]. 钟林生,王朋薇. 旅游导刊. 2019(01)
[6]国内绿色发展评价研究综述[J]. 陈柯. 市场研究. 2019(01)
[7]历久弥新——闽南传统村落空间文化传承发展实践[J]. 金承协,林怡婕,陈庆懋. 中外建筑. 2018(12)
[8]鲁西北传统村落文化生态数字化保护模式[J]. 胡建华,李洪涛,周延飞. 文化学刊. 2018(11)
[9]基于两山理论的传统村落旅游业绿色发展模式探讨[J]. 唐承财,郑倩倩,王晓迪,邹兆莎.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02)
[10]大城市边缘区旅游开发引导的乡村转型发展模式——以武汉市为例[J]. 魏超,戈大专,龙花楼,刘嗣明. 经济地理. 2018(10)
博士论文
[1]全球价值链下中国旅游产业绿色化评价与升级研究[D]. 田磊.山东师范大学 2019
[2]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的统筹性响应机理与发展路径研究[D]. 翟洲燕.西北大学 2018
[3]碳中和视角下乡村旅游地净碳排放估算与碳补偿研究[D]. 丁雨莲.南京师范大学 2015
[4]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 刘沛林.北京大学 2011
[5]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研究[D]. 陈健.华中农业大学 2009
[6]中国绿色旅游发展研究[D]. 李相沄.中央民族大学 2007
[7]中国生态旅游业研究[D]. 吴易明.江西财经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传统村落活态保护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D]. 丁志华.中国矿业大学 2019
[2]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文旅特色小镇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 梁红洲.广西大学 2019
[3]旅游型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与居民幸福感关联研究[D]. 高楠.长安大学 2019
[4]武汉大余湾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 周晨.华中师范大学 2018
[5]人居环境科学视角下热贡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D]. 吕咪咪.长安大学 2017
[6]安多藏区传统聚落与民居建筑研究[D]. 柯熙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7]乡村旅游绿色评价与绿色运作流程再造[D]. 雷子珺.重庆理工大学 2015
[8]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民居考察研究[D]. 孙宇.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2010
[9]乡村旅游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研究[D]. 张娴.四川农业大学 2008
[10]我国古村落旅游资源及其评价研究[D]. 朱晓翔.河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70482
【文章来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传统村落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
1.1.2 绿色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要求
1.1.3 旅游业绿色发展是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1.2 研究目标及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传统村落遴选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2 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2.1 旅游业绿色发展研究综述
2.1.1 概念界定
2.1.2 国外研究现状
2.1.3 国内研究现状
2.2 传统村落旅游相关研究综述
2.2.1 概念界定
2.2.2 国外研究现状
2.2.3 国内研究现状
2.3 绿色发展指数研究综述
3 传统村落旅游业绿色发展指数测度模型构建
3.1 传统村落旅游业绿色发展内涵及特征
3.1.1 传统村落旅游业绿色发展内涵
3.1.2 传统村落旅游业绿色发展特征
3.2 传统村落旅游业绿色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 构建的目标
3.2.2 构建的原则
(1)目的性
(2)科学性
(3)可操作性
(4)代表性
(5)可比性
3.2.3 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3.2.4 研究指标构建说明
3.3 指标权重的确定
3.3.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3.3.2 构造判断矩阵
3.3.3 权重确定
3.4 传统村落旅游业绿色发展指数评价模型构建
4 传统村落旅游业绿色发展指数测度实证分析
4.1 调研地概况
4.2 实证分析
4.2.1 绿色旅游资源禀赋指数
4.2.2 旅游业绿色发展经济效益指数
4.2.3 社会发展指数
4.2.4 生态文明建设指数
4.2.5 政策管理有效度
4.2.6 传统村落旅游业绿色发展指数
4.3 传统村落旅游绿色发展中存在问题
4.3.1 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亟待提高
4.3.2 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
4.3.3 村落空心化严重
4.3.4 传统村落社区参与度低
4.3.5 制度红利滞后
5 传统村落旅游业绿色发展提升模式
5.1 传统村落旅游业发展模式
5.2 传统村落旅游业绿色发展提升模式
5.2.1 特色资源驱动型:产业结构优化,保护性开发资源
5.2.2 城市带动型:产品特色化,创新主题设计
5.2.3 景点拉动型:依托景区联合发展,多元化社区参与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讨论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附录 B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海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J]. 陈蓉,马耀峰. 青海社会科学. 2019(06)
[2]乡村振兴背景下“五位一体”乡村共同体建设路径研究[J]. 甘娜,汪虹成,陈红利. 农村经济. 2019(11)
[3]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探讨[J]. 刘春莲.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9(05)
[4]制度嵌入:民族传统村落旅游发展模式的演进逻辑[J]. 张洪昌,舒伯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5]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旅游研究展望[J]. 钟林生,王朋薇. 旅游导刊. 2019(01)
[6]国内绿色发展评价研究综述[J]. 陈柯. 市场研究. 2019(01)
[7]历久弥新——闽南传统村落空间文化传承发展实践[J]. 金承协,林怡婕,陈庆懋. 中外建筑. 2018(12)
[8]鲁西北传统村落文化生态数字化保护模式[J]. 胡建华,李洪涛,周延飞. 文化学刊. 2018(11)
[9]基于两山理论的传统村落旅游业绿色发展模式探讨[J]. 唐承财,郑倩倩,王晓迪,邹兆莎.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02)
[10]大城市边缘区旅游开发引导的乡村转型发展模式——以武汉市为例[J]. 魏超,戈大专,龙花楼,刘嗣明. 经济地理. 2018(10)
博士论文
[1]全球价值链下中国旅游产业绿色化评价与升级研究[D]. 田磊.山东师范大学 2019
[2]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的统筹性响应机理与发展路径研究[D]. 翟洲燕.西北大学 2018
[3]碳中和视角下乡村旅游地净碳排放估算与碳补偿研究[D]. 丁雨莲.南京师范大学 2015
[4]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 刘沛林.北京大学 2011
[5]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研究[D]. 陈健.华中农业大学 2009
[6]中国绿色旅游发展研究[D]. 李相沄.中央民族大学 2007
[7]中国生态旅游业研究[D]. 吴易明.江西财经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传统村落活态保护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D]. 丁志华.中国矿业大学 2019
[2]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文旅特色小镇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 梁红洲.广西大学 2019
[3]旅游型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与居民幸福感关联研究[D]. 高楠.长安大学 2019
[4]武汉大余湾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 周晨.华中师范大学 2018
[5]人居环境科学视角下热贡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D]. 吕咪咪.长安大学 2017
[6]安多藏区传统聚落与民居建筑研究[D]. 柯熙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7]乡村旅游绿色评价与绿色运作流程再造[D]. 雷子珺.重庆理工大学 2015
[8]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民居考察研究[D]. 孙宇.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2010
[9]乡村旅游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研究[D]. 张娴.四川农业大学 2008
[10]我国古村落旅游资源及其评价研究[D]. 朱晓翔.河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70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170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