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风险的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优化研究 ——以涞源县为例
发布时间:2021-10-08 09:10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及精准扶贫战略的全面推进,为乡村整治及规划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土地利用行为的深化,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生态文明建设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农村居民点是农村建设用地的主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山区,土地资源稀缺、自然地理条件特殊,其生态系统尤为脆弱,山区农村居民点如果发展不合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威胁。因此,基于生态理念优化农村居民点格局,既能使农村居民点有序发展,又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为实现乡村振兴与城乡统筹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本文以位于太行山区的涞源县为研究区,构建县域生态风险评价框架,采用生态损失度指数法评价县域生态风险,并对县域生态风险进行等级划分。同时,运用引力模型构建县域农村居民点复杂网络,评价农村居民点在复杂网络中的节点级别,基于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及居民点节点强度评价结果,将涞源县的农村居民点按级别划分为四种优化类型,从而为未来农村居民点发展策略提供参考。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构建县域生态风险评价框架评价县域综合生态风险,涞源县生态风险整体较低,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分布格局。涞源县共分为4级生态风险区,其中,Ⅰ级生态风险区面积为95644...
【文章来源】: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通用矩阵模型分析图
5 实证研究5.1 研究区概况5.1.1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涞源县位于保定市西北部太行山北端深山区,东接易县、涞水县,南部为抚平县、唐县,西面与山西省灵丘县隔山相望,北面则是河北张家口,位于东经114°20′~115°05′,北纬39°01′~39°40′。距北京 160 km,距雄安新区 110 km,距天津 210 km,地理位置优越,是京西生态高地上区域性交通枢纽。
图 5-2 涞源县农村居民点现状分布图Fig. 5-2 Distribu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of Laiyuan County源县的农村居民点斑块规模相差大,面积整体偏小,平均斑块面积为最大的乡镇是涞源镇,其农村居民点面积达到 669.70 hm2,烟煤洞为 107.33 hm2。从居民点面积在行政区中面积占比来看,涞源镇农%,留家庄乡占比最低,仅占 0.80%。就人均居民点面积而言,水 228.48 m2/人,涞源镇人居居民点面积最小,仅 83.19 m2/人。就居村居民点整体破碎度为 0.87,各乡镇农村居民点斑块破碎度在 0.1明涞源县农村居民点有很大的整合潜力。居民点区位分异现状城镇、交通、水系等方面来考虑涞源县农村居民点的区位分异现状响分布不同,通过做缓冲区,分析农村居民点的具体分布特征。居民点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距离城镇越近的地区一般情况下农村的农村居民点以城镇为中心,分布在半径为 1 km 的范围内,然而过 3 km 的的范围之外,说明涞源县仍有距离城镇较远的农村居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江苏沿海地区生态风险格局[J]. 许凤娇,吕晓. 生态学报. 2018(20)
[2]基于空间核密度的新型城镇化实验区农村居民点变化研究——以天津市蓟州区为例[J]. 谭博文,宋伟,陈百明,甄云鹏,康燕燕.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05)
[3]基于网络中心点辐射导向的农村居民点体系重组与优化——以重庆市江津区燕坝村为例[J]. 宿瑞,王成. 资源科学. 2018(05)
[4]景观生态风险研究进展及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价框架:ESRISK[J]. 曹祺文,张曦文,马洪坤,吴健生. 地理学报. 2018(05)
[5]农村居民点多维度特征组合布局分类研究[J]. 王居午,雷国平,马鑫鹏,郑志志,乐容潮. 江苏农业科学. 2018(06)
[6]基于综合质量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分区研究[J]. 贾丽,高泽崇,郑鹏飞,吴小曼,杨享兵,张长春. 江苏农业科学. 2018(04)
[7]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城镇居民点布局特征研究[J]. 何亚伯,周雅丹,张浩.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18(01)
[8]引入生态理念的农村居民点再利用研究[J]. 徐枫,王占岐,张红伟. 资源科学. 2017(07)
[9]基于复杂网络的辽宁省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变化分析[J]. 危小建,肖展春,侯贺平,陈竹安. 农业工程学报. 2017(08)
[10]基于引力模型的迁村并点问题研究——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J]. 何鑫茹,胡业翠,吕小龙.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7(02)
博士论文
[1]基于“三生”功能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研究[D]. 徐磊.华中农业大学 2017
[2]区域土地生态风险评估及防范[D]. 郭凯.武汉大学 2017
[3]农村居民点整治之模式识别、潜力测算与布局优化研究[D]. 刘建生.南京农业大学 2013
[4]渭河下游河流沿线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及管理研究[D]. 李谢辉.兰州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基于空间演变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D]. 吴弘璐.四川师范大学 2017
[2]基于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区域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异研究[D]. 昝旺.四川师范大学 2016
[3]面向生态安全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D]. 魏玉强.南京大学 2016
[4]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村域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研究[D]. 杜相佐.西南大学 2016
[5]点—轴作用下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整合研究[D]. 周磊.南京大学 2015
[6]基于复杂网络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 苑露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7]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县域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及优化研究[D]. 刘程鹏.湖南农业大学 2014
[8]甘肃白龙江流域生态风险评价[D]. 赵彩霞.兰州大学 2013
[9]基于3S技术的甘南地区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 王迅.兰州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23863
【文章来源】: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通用矩阵模型分析图
5 实证研究5.1 研究区概况5.1.1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涞源县位于保定市西北部太行山北端深山区,东接易县、涞水县,南部为抚平县、唐县,西面与山西省灵丘县隔山相望,北面则是河北张家口,位于东经114°20′~115°05′,北纬39°01′~39°40′。距北京 160 km,距雄安新区 110 km,距天津 210 km,地理位置优越,是京西生态高地上区域性交通枢纽。
图 5-2 涞源县农村居民点现状分布图Fig. 5-2 Distribu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of Laiyuan County源县的农村居民点斑块规模相差大,面积整体偏小,平均斑块面积为最大的乡镇是涞源镇,其农村居民点面积达到 669.70 hm2,烟煤洞为 107.33 hm2。从居民点面积在行政区中面积占比来看,涞源镇农%,留家庄乡占比最低,仅占 0.80%。就人均居民点面积而言,水 228.48 m2/人,涞源镇人居居民点面积最小,仅 83.19 m2/人。就居村居民点整体破碎度为 0.87,各乡镇农村居民点斑块破碎度在 0.1明涞源县农村居民点有很大的整合潜力。居民点区位分异现状城镇、交通、水系等方面来考虑涞源县农村居民点的区位分异现状响分布不同,通过做缓冲区,分析农村居民点的具体分布特征。居民点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距离城镇越近的地区一般情况下农村的农村居民点以城镇为中心,分布在半径为 1 km 的范围内,然而过 3 km 的的范围之外,说明涞源县仍有距离城镇较远的农村居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江苏沿海地区生态风险格局[J]. 许凤娇,吕晓. 生态学报. 2018(20)
[2]基于空间核密度的新型城镇化实验区农村居民点变化研究——以天津市蓟州区为例[J]. 谭博文,宋伟,陈百明,甄云鹏,康燕燕.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05)
[3]基于网络中心点辐射导向的农村居民点体系重组与优化——以重庆市江津区燕坝村为例[J]. 宿瑞,王成. 资源科学. 2018(05)
[4]景观生态风险研究进展及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价框架:ESRISK[J]. 曹祺文,张曦文,马洪坤,吴健生. 地理学报. 2018(05)
[5]农村居民点多维度特征组合布局分类研究[J]. 王居午,雷国平,马鑫鹏,郑志志,乐容潮. 江苏农业科学. 2018(06)
[6]基于综合质量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分区研究[J]. 贾丽,高泽崇,郑鹏飞,吴小曼,杨享兵,张长春. 江苏农业科学. 2018(04)
[7]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城镇居民点布局特征研究[J]. 何亚伯,周雅丹,张浩.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18(01)
[8]引入生态理念的农村居民点再利用研究[J]. 徐枫,王占岐,张红伟. 资源科学. 2017(07)
[9]基于复杂网络的辽宁省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变化分析[J]. 危小建,肖展春,侯贺平,陈竹安. 农业工程学报. 2017(08)
[10]基于引力模型的迁村并点问题研究——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J]. 何鑫茹,胡业翠,吕小龙.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7(02)
博士论文
[1]基于“三生”功能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研究[D]. 徐磊.华中农业大学 2017
[2]区域土地生态风险评估及防范[D]. 郭凯.武汉大学 2017
[3]农村居民点整治之模式识别、潜力测算与布局优化研究[D]. 刘建生.南京农业大学 2013
[4]渭河下游河流沿线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及管理研究[D]. 李谢辉.兰州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基于空间演变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D]. 吴弘璐.四川师范大学 2017
[2]基于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区域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异研究[D]. 昝旺.四川师范大学 2016
[3]面向生态安全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D]. 魏玉强.南京大学 2016
[4]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村域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研究[D]. 杜相佐.西南大学 2016
[5]点—轴作用下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整合研究[D]. 周磊.南京大学 2015
[6]基于复杂网络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 苑露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7]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县域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及优化研究[D]. 刘程鹏.湖南农业大学 2014
[8]甘肃白龙江流域生态风险评价[D]. 赵彩霞.兰州大学 2013
[9]基于3S技术的甘南地区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 王迅.兰州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238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423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