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角下永泰县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的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9 17:14
随着永泰县列入全国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为了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永泰县作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探讨如何以旅游为纽带,研究提出适合当地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是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基础和关键。本文主要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多功能性理论、产业融合理论、杜能农业区位论等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SWOT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通过分析永泰县自然、人文等特性,评价了永泰县发展乡村旅游的空间差异性,构建了从全域旅游视角下永泰县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的路径、旅游产品体系及空间分布格局,首次在永泰县提出了适合乡村旅游发展的四种模式,即旅游+农业、旅游+互联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旅游+教育产业,并从政策保障、资金保障与社区参与等角度提出保障措施。研究得出结论,永泰县应根据本地资源禀赋特征,依托地方个性化、差异化的特色资源、生态和文化,探讨出不同空间区域融合发展的路径,从产业联动发展、塑造品牌产品、优化空间格局、统筹兼顾发展等处着手,梳理归并旅游资源,加强农村旅游产品产业联系,充分整合旅游+等相关...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92.2理论基础2.2.1农业多功能性理论农业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具有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功能,各功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多功能有机系统特性[19],如图2-1所示。该理论第一次出现在1988年欧盟的《乡村社会的未来》中。2007年我国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正式提出开发农业的多功能,包括保障食品及原料供给、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就业增收、挖掘传承文化等功能。该理论(尤其是农业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文化休闲功能)能在发展乡村旅游时作为重要理论支撑[20]。因此,本文在后续的研究中,将运用农业多功能理论对永泰县乡村旅游产品进行研究。图2-1农业多功能性理论Fig.2-1Theoryofagriculturalmulti-function2.2.2产业融合理论产业融合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当前,多数产业可持续发展均涉及产业融合,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亦涉及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内容,因而本文将运用该理论进行相关研究。旅游产业融合指的是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技术密切结合,产生新的业态。一方面,旅游产业融合可以体现在“食、注行、游、购、娱”的渗透融合和提质升级;另一方面,旅游产业融合可以表现为与一、二、三
第三章永泰县全域旅游基本概况15第三章永泰县全域旅游基本概况3.1永泰县基本概况永泰县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核心城市的西翼,属“省会城区近郊”、“福州市半小时经济圈”,如图3-1所示;境内已形成较发达、便捷、高效的运输网络,向莆铁路、福永高速横亘县域,湄俞高速正在全力建设中,距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仅1小时车程。永泰县辖9个镇(樟城、城峰、清凉、葛岭、梧桐、嵩口、长庆、大洋、同安),12个乡(塘前、丹云、白云、富泉、岭路、赤锡、洑口、盖洋、东洋、霞拔、盘谷、红星),总面积2241平方公里。2018年全县户籍人口38.3万人,常住人口25.45万人。图3-1永泰县区位图Fig.3-1LocationmapofYongtai永泰县是中国李果之乡、中国武术之乡、中国温泉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及中国天然氧吧,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与生态景观优势,为全县开展乡村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促进当地居民就业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述评[J]. 彭亚萍,白祥. 天津农业科学. 2018(02)
[2]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 詹艳. 现代商业. 2018(03)
[3]区域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孙景荣. 现代经济信息. 2017(24)
[4]田园综合体目标导向下乡村旅游区规划建设——以思良江乡村旅游区规划(2017—2021)为例[J]. 袁媛. 规划师. 2017(12)
[5]田园综合体(上)[J]. 孤鹜. 湖南农业. 2017(04)
[6]中外乡村旅游内涵及发展模式比较[J]. 王露. 中国名城. 2017(03)
[7]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环巢湖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 方玲梅,李月红,杨帆,丁龙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8]全域旅游的理性思考[J]. 张辉,岳燕祥. 旅游学刊. 2016(09)
[9]解析全域旅游发展模式[J]. 蒙欣欣.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6(04)
[10]乡村转型发展产业驱动机制:以盘锦乡村旅游为例[J]. 程哲,蔡建明,崔莉,刘彦随.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6(01)
博士论文
[1]中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D]. 潘顺安.东北师范大学 2007
[2]喀斯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 王秀峰.武汉理工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卜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7
[2]基于全域旅游视角下松溪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 陈宗宁.福建农林大学 2017
[3]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 刘洪科.山东农业大学 2015
[4]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型及实证研究[D]. 伍婷.广西师范大学 2014
[5]福州市休闲农业布局与发展策略研究[D]. 曾辉.福建农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65056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92.2理论基础2.2.1农业多功能性理论农业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具有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功能,各功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多功能有机系统特性[19],如图2-1所示。该理论第一次出现在1988年欧盟的《乡村社会的未来》中。2007年我国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正式提出开发农业的多功能,包括保障食品及原料供给、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就业增收、挖掘传承文化等功能。该理论(尤其是农业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文化休闲功能)能在发展乡村旅游时作为重要理论支撑[20]。因此,本文在后续的研究中,将运用农业多功能理论对永泰县乡村旅游产品进行研究。图2-1农业多功能性理论Fig.2-1Theoryofagriculturalmulti-function2.2.2产业融合理论产业融合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当前,多数产业可持续发展均涉及产业融合,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亦涉及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内容,因而本文将运用该理论进行相关研究。旅游产业融合指的是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技术密切结合,产生新的业态。一方面,旅游产业融合可以体现在“食、注行、游、购、娱”的渗透融合和提质升级;另一方面,旅游产业融合可以表现为与一、二、三
第三章永泰县全域旅游基本概况15第三章永泰县全域旅游基本概况3.1永泰县基本概况永泰县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核心城市的西翼,属“省会城区近郊”、“福州市半小时经济圈”,如图3-1所示;境内已形成较发达、便捷、高效的运输网络,向莆铁路、福永高速横亘县域,湄俞高速正在全力建设中,距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仅1小时车程。永泰县辖9个镇(樟城、城峰、清凉、葛岭、梧桐、嵩口、长庆、大洋、同安),12个乡(塘前、丹云、白云、富泉、岭路、赤锡、洑口、盖洋、东洋、霞拔、盘谷、红星),总面积2241平方公里。2018年全县户籍人口38.3万人,常住人口25.45万人。图3-1永泰县区位图Fig.3-1LocationmapofYongtai永泰县是中国李果之乡、中国武术之乡、中国温泉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及中国天然氧吧,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与生态景观优势,为全县开展乡村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促进当地居民就业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述评[J]. 彭亚萍,白祥. 天津农业科学. 2018(02)
[2]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 詹艳. 现代商业. 2018(03)
[3]区域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孙景荣. 现代经济信息. 2017(24)
[4]田园综合体目标导向下乡村旅游区规划建设——以思良江乡村旅游区规划(2017—2021)为例[J]. 袁媛. 规划师. 2017(12)
[5]田园综合体(上)[J]. 孤鹜. 湖南农业. 2017(04)
[6]中外乡村旅游内涵及发展模式比较[J]. 王露. 中国名城. 2017(03)
[7]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环巢湖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 方玲梅,李月红,杨帆,丁龙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8]全域旅游的理性思考[J]. 张辉,岳燕祥. 旅游学刊. 2016(09)
[9]解析全域旅游发展模式[J]. 蒙欣欣.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6(04)
[10]乡村转型发展产业驱动机制:以盘锦乡村旅游为例[J]. 程哲,蔡建明,崔莉,刘彦随.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6(01)
博士论文
[1]中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D]. 潘顺安.东北师范大学 2007
[2]喀斯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 王秀峰.武汉理工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卜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7
[2]基于全域旅游视角下松溪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 陈宗宁.福建农林大学 2017
[3]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 刘洪科.山东农业大学 2015
[4]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型及实证研究[D]. 伍婷.广西师范大学 2014
[5]福州市休闲农业布局与发展策略研究[D]. 曾辉.福建农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65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465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