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1949-2019)农村基层治理法制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5-02-09 14:19
  农村地区的平稳有序发展和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息息相关。法律作为维持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最稳定、最有效的保障力量。农村基层治理法制在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农村经济平稳增长的制度保障和缓和农村矛盾的制度途径,而且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法制是法治的基础,法制化也是法治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只有在农村基层治理法律体系上进行了完善,才会使得农村法治有了既定制度的依靠。然而,我国农村基层治理因其受到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法律意识不足等因素影响,其法制化程度严重滞后于农村治理需要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需要。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给农村基层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基层治理法制建设是一个探索、研究、实践的过程,需要长期、大量的投入,只是单纯依靠政府是无法实现农村基层治理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更为多元、有效的力量来推动基层治理的法制化发展。本研究共分为九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引入研究缘起,述评当前国内外对基层治理法制的演技现状,明晰研究基点;第二章是研究理论基础部分,在介绍当前中国农村基层治理的概念、主要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中国农村基层治理法制化的重点,分析统治、管理与治理的联系...

【文章页数】:1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4-1我国农业政策调整趋势

图4-1我国农业政策调整趋势

华中农业大学2019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若没有合适的手段对这些群众进行行为规范,将造成不利的社会影响。4.1.3政策要素的倾斜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在1982年到198年连续5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此后因为改革....


图4-2村组制的组织结构

图4-2村组制的组织结构

史内在逻辑和时代因素,其变迁规律从主体角度观察,其主要规律主要是由国家利益和乡村利益的结合而产生变化。在我国,农民的自我管理主要体现在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这是中国独有的民主实践。以集体土地所有为基础建立的村民委员会具有强烈的封闭性和排他性,虽具有独立性与自治性的特点,....


图5-1传统解决基层矛盾问题的无效性Fig.5-1Theineffectivenessoftraditionallysolvingtheproblemofgrassroots

图5-1传统解决基层矛盾问题的无效性Fig.5-1Theineffectivenessoftraditionallysolvingtheproblemofgrassroots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1949-2019)农村基层治理法制化研究缺乏利益代表机制的农民开辟了诸如“上访”“静坐”一类的维权方式。但是这些杂乱无章的维权方式不但于保障农民权益无用,更是社会不安定的来源。①5.2.3基层治理转型中传统理念与实践模式的双重阻滞(1)维稳理念下农民利益表达....



本文编号:40323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40323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4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