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业兴旺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5-02-09 19:08
实现产业兴旺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一步,也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产业兴旺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第一,我国长期的传统式的农耕导致我国大部分农民信息上的闭塞和思想上的束缚,从而对新事物,新思想接受上的缓慢;第二,由于农产品生长周期长储藏周期短的“一长一短”的特性,对于农村交通和对农产品的深加工要求度高;第三,相比于城市农村地区对于现在网络信息的利用程度低,不能及时掌握市场信息,经常发生丰产不丰收的情况;第四,农村产业布局分散,组织效率低,缺乏规范科学的管理,导致难以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基于以上问题再结合目的导向和问题导向的基础上文章从农产品的需求分析、产学研一体化、农业产业信息化以及基层职业规范化等方面,并通过文献研究、规范与正式分析、归纳推理和证伪的方法对农村的产业兴旺问题作出论述研究。论文分为引言和六个部分内容对我国产业兴旺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研究。引言部分阐述了对于产业兴旺问题研究的来源以及理论和现实意义、国内外对于农村产业问题的研究现状、所用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第一部分对农村产业和产业结构等基本概念做出论述说明,以及对于“马克思产业优先增长”...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来源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来源及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以及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2 主要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
2.1 农村产业
2.1.1 产业兴旺
2.1.2 农村产业结构
2.2 理论依据
2.2.1 马克思产业优先增长思想
2.2.2 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思想
2.2.3 习近平“乡村振兴”战略
3 农村产业发展现状
3.1 我国农村产业发展现状
3.2 产业兴旺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4 农村产业兴旺的措施
4.1 加快农村土地有效流转
4.1.1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4.1.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2 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2.1 大众需求的变化要求
4.2.2 社会发展阶段变化要求
4.2.3 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要求
4.3 走新型合作化道路
4.3.1 新型合作化的重要性
4.3.2 合作化的积极作用
4.4 实行基层职业规范化管理
4.4.1 农村基层企业规范化
4.4.2 农村基层职业制度化
4.5 促进农民思想的提高
4.5.1 社会认识和社会生产的互相作用
4.5.2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 产业兴旺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1 农村精神文明问题
5.1.1 缺乏法制教育
5.1.2 人际关系不和谐
5.1.3 思想政治教育不完善
5.2 农村产业发展和农产品问题
5.2.1 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
5.2.2 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
5.2.3 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5.3 农业现代化速度缓慢
5.3.1 传统的农业耕种方式
5.3.2 基础设施的不完善
5.4 职业农民问题
5.4.1 政府对培育职业农民的力度不够
5.4.2 农民自身对于职业化要求度低
6 针对产业兴旺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6.1 加强农民精神文明建设
6.1.1 促进农村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共同发展
6.1.2 强化农民主体价值的自我认知与实践
6.1.3 深入现实解决农民实际思想问题
6.1.4 优先开展农村发展前沿问题中的文明实践
6.2 促进产学研的优化统一
6.2.1 优化农业人才培养模式
6.2.2 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6.3 加快农业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6.3.1 发展智能化农业管理平台
6.3.2 发展农业营销新模式
6.3.3 建设“互联网+”农业人才队伍
6.3.4 拓宽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
6.3.5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保障
6.4 推进职业农民建设
6.4.1 农民职业化的实施背景
6.4.2 农民制度化的重要性
6.4.3 职业农民是产业兴旺的持续保障
7 产业兴旺的积极影响
7.1 促进人力资源的平衡
7.2 缓解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
7.3 “20 字方针”的实现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后记
本文编号:4032727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来源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来源及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以及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2 主要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
2.1 农村产业
2.1.1 产业兴旺
2.1.2 农村产业结构
2.2 理论依据
2.2.1 马克思产业优先增长思想
2.2.2 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思想
2.2.3 习近平“乡村振兴”战略
3 农村产业发展现状
3.1 我国农村产业发展现状
3.2 产业兴旺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4 农村产业兴旺的措施
4.1 加快农村土地有效流转
4.1.1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4.1.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2 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2.1 大众需求的变化要求
4.2.2 社会发展阶段变化要求
4.2.3 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要求
4.3 走新型合作化道路
4.3.1 新型合作化的重要性
4.3.2 合作化的积极作用
4.4 实行基层职业规范化管理
4.4.1 农村基层企业规范化
4.4.2 农村基层职业制度化
4.5 促进农民思想的提高
4.5.1 社会认识和社会生产的互相作用
4.5.2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 产业兴旺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1 农村精神文明问题
5.1.1 缺乏法制教育
5.1.2 人际关系不和谐
5.1.3 思想政治教育不完善
5.2 农村产业发展和农产品问题
5.2.1 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
5.2.2 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
5.2.3 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5.3 农业现代化速度缓慢
5.3.1 传统的农业耕种方式
5.3.2 基础设施的不完善
5.4 职业农民问题
5.4.1 政府对培育职业农民的力度不够
5.4.2 农民自身对于职业化要求度低
6 针对产业兴旺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6.1 加强农民精神文明建设
6.1.1 促进农村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共同发展
6.1.2 强化农民主体价值的自我认知与实践
6.1.3 深入现实解决农民实际思想问题
6.1.4 优先开展农村发展前沿问题中的文明实践
6.2 促进产学研的优化统一
6.2.1 优化农业人才培养模式
6.2.2 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6.3 加快农业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6.3.1 发展智能化农业管理平台
6.3.2 发展农业营销新模式
6.3.3 建设“互联网+”农业人才队伍
6.3.4 拓宽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
6.3.5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保障
6.4 推进职业农民建设
6.4.1 农民职业化的实施背景
6.4.2 农民制度化的重要性
6.4.3 职业农民是产业兴旺的持续保障
7 产业兴旺的积极影响
7.1 促进人力资源的平衡
7.2 缓解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
7.3 “20 字方针”的实现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后记
本文编号:40327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4032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