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阈下我国社会保障文化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8 14:14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阈下我国社会保障文化建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保障文化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以人为本


【摘要】:社会保障文化作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软实力”,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与完善的重要支撑力量。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深深地植根于它所处的社会保障文化的氛围之中。社会保障文化为社会保障制度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和与时俱进的“新鲜养料”。在我国,社会保障文化主要包括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自觉意识、法律规范和社会保障水平与管理体制等内容。我国的社会保障文化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重要内容,同时,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对我国的社会保障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之以人为本思想是我国社会保障文化的价值基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之公平正义的思想是我国社会保障文化的价值尺度;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之和谐社会思想是我国社会保障文化的价值追求。在这三重思想的指导之下,我国社会保障文化始终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保持着本质上的一致性。同时,我国社会保障文化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之下,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获得了与时俱进的长足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文化。我国在社会保障文化的建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优秀的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针对我国社会保障文化建构中存在的理论研究不充分、公民社会保障文化意识不强、社会保障文化法制化不健全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建构的思路和对策。总体的思路和原则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具体的建构对策包括坚持以人为本的主体立场、发挥公平正义的价值尺度、实现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完善理论体系的研究、增强公民的社会保障文化意识、健全社会保障法制化建设。当今,我们国家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社会保障文化作为促进民生建设的重要力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我国的社会保障文化的内涵及外延,更好地建构我国的社会保障文化,意义深远。
【关键词】:社会保障文化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以人为本
【学位授予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3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8-9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9-11
  • 三、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11-13
  • 第一章 社会保障文化及相关概念界定13-23
  • 第一节 文化概述13-15
  • 一、文化的内涵与特性13-14
  • 二、文化的价值与功能14-15
  • 第二节 社会保障文化及社会保障制度概念界定15-20
  • 一、社会保障文化的含义15-18
  •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简介18-19
  • 三、社会保障文化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19-20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概述20-23
  •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内涵20-21
  • 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21-23
  • 第二章 我国社会保障文化建设的现状23-27
  • 第一节 我国社会保障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分析23-24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为思想基础23
  • 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文化体系基本形成23-24
  • 三、社会保障组织和管理程度稳步提高24
  • 第二节 我国社会保障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24-27
  • 一、我国社会保障文化理论研究不充分24-25
  • 二、我国公民的社会保障文化意识不强25
  • 三、我国社会保障文化法制化不健全25-27
  • 第三章 建构我国社会保障文化的对策27-39
  • 第一节 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思想指导27-32
  • 一、以人为本思想是社会保障文化的价值基础27-31
  • 二、公平正义思想是社会保障文化的价值尺度31
  • 三、和谐社会思想是社会保障文化的价值追求31-32
  • 第二节 我国社会保障文化的建构对策32-39
  •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主体立场准则32-33
  • 二、发挥公平正义的价值尺度功能33-34
  • 三、强化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引作用34-35
  • 四、完善社会保障文化理论的研究35-36
  • 五、增强公民的社会保障文化意识36-37
  • 六、健全社会保障文化法制化建设37-39
  • 结论39-40
  • 注释40-41
  • 参考文献41-4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情况44-45
  • 致谢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历史地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10期

2 韦柳霞;赵锋泓;;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童萍;;我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的现状和问题[J];岭南学刊;2010年04期

4 佘远富;;十七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创新与发展[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5 李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6 程广云;马克思主义文化精神及其中国化、现代化[J];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03期

7 唐欣;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的几个主要关系[J];甘肃理论学刊;1999年06期

8 史家亮,丁兆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运用和发展[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张向鸿;;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访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副主任张筱强教授[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吕欢;;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对当代文化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力之;;马克思主义文化价值对现代性危机的回应[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2 张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和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3 张霞;胥春雷;;讲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体会[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 郭孟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文化遗产保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刘宁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N];辽宁日报;2006年

3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黄力之;以新文化价值缓解现代性危机[N];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阎平;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与时俱进[N];光明日报;2011年

5 中央编译局教授 胡长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历史使命[N];光明日报;2012年

6 杨咸海;十六大报告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N];安徽日报;2003年

7 本报特约评论员;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做先进文化的建设者[N];西藏日报;2000年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研究》课题组;高度文化自觉与自信基础上的理论创新[N];中国文化报;2011年

9 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 贾璞琳;以人为出发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N];山西青年报;2013年

10 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运用与发展[N];光明日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露露;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2 杨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上官婷;邓小平文化思想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4年

4 杨学渊;论瞿秋白马克思主义文化观[D];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

5 张薇;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延边大学;2016年

6 王薇;中国文化现代化转型及其难点问题论析[D];中共重庆市委党校;2016年

7 王宇;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指导下的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8 石晋嘉;吉林省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9 吴丽娟;列宁的文化遗产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10 陈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角下的文化强国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553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10553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f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