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市民化的国际理论、经验借鉴及启示
本文关键词: 农民 市民化 农民市民化 出处:《河南社会科学》2015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可见,我国的农民市民化的转换不仅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目前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策略。但是,我国的农民市民化过程复杂,还缺少相应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这需要我们去借鉴一些国外关于农民市民化的理论及实践模式,同时,由于时代及国情不同,我们又不能照搬国外的模式,但可以在国外理论和经验研究的启示下,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民市民化方式。这包括改革二元户籍制度、营造公平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机制以及加强社区建设等措施。
[Abstract]: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 CPC Central Committee decided to promote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transfer population and gradually turn the eligible agricultural transfer population into urban residents. The transformation of peasant citizenship in China is not only the necessary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istory, but als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 CPC Central Committee. The concrete strategy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well-off society and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n an all-round way. However, the process of peasant citizenship in our country is complicat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is still lacking. This requires us to draw lessons from some foreign theories and practical models of farmer citizenship,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different times and national conditions, we can not copy the foreign model. But under the enlightenment of foreign theory and experience research, we can explore the suitable way of farmers' citizenship, which includes the reform of dual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To create a fair social security and employment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 community construction and other measures.
【作者单位】: 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管理学院;
【基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10CSH044)
【分类号】:F323.6;F299.2
【正文快照】: 一、导言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由市民占总人口的比例标明。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由1979年的18.96%提高到1998年的30.4%,平均每年增长0.62个百分点;2000年以后,我国城市化水平则以每年提高约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1],到2013年已经达到52.57%[2]。麦肯锡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磊;;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与启示[J];经济纵横;2007年03期
2 黄国清;李华;苏力华;杨同华;;国外农民市民化的典型模式和经验[J];南方农村;2010年03期
3 杨涛;施国庆;;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综述[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07期
4 朱信凯;;农民市民化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农民工问题的启示[J];中国软科学;2005年01期
5 李仙娥,王春艳;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比较[J];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峰;王庆峰;;论清代玉米种植对救荒事业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3期
2 史保金;;英·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3 彭慧蓉;钟涨宝;;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跳跃转移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4 梁中芳;;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因素——世界各国发展农村的成功经验与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5 王进;侯远志;;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6 罗琴;周艳球;;新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7 陈秀;藏少梅;于学江;;农民市民化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8 李瑶;王彩虹;姚莉;;城镇化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与农村产业结构[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9 董芳;周江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中的土地出让利益博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10 温丽;;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实证研究——基于VEC模型的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波;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于天琪;社会经济地位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务伟;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陈伙林;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财政支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刘祖军;福建集体林权流转实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杨向飞;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发展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苟爽;明清以来仡佬族分布格局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杨柳;沙岗村儿童抚育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阿不都艾尼;在京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邵宁;身份与排斥:中美非主流社会群体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健;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初探[J];财政研究;2004年06期
2 景普秋,陈甬军;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研究[J];东南学术;2004年04期
3 葛永明;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关心“失土农民”[J];调研世界;2002年03期
4 朱明芬,李一平;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J];调研世界;2002年12期
5 宋斌文,樊小钢,周慧文;失地农民问题是事关社会稳定的大问题[J];调研世界;2004年01期
6 鲍海君,吴次芳;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J];管理世界;2002年10期
7 国土资源部征地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征地制度改革研究报告[J];国土资源通讯;2003年11期
8 梁謇;试析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两类典型[J];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11期
9 马晓茗,曾向阳;我国征地制度及其改革问题的几点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吴利生;论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及其改革[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莉萍;华静怡;;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再就业的社会资本分析[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陈广桂;孟令杰;;市民化中的农民与政府行为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10期
3 翟秀海;;谈农村城镇化与农民市民化的协同发展[J];商业时代;2009年16期
4 莫佩华;;试论社区对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影响[J];消费导刊;2009年18期
5 周玉梅;杨立铭;冯利民;;农民市民化的主要障碍及对策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年12期
6 张航;;我国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述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7 戴前宏;;制约我国农民市民化的内在因素分析[J];经济师;2011年03期
8 孙波;白永秀;马晓强;;农民市民化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J];生产力研究;2011年05期
9 王鑫;张进宝;;社区建设视角下的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以南京市J社区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4期
10 魏后凯;陈雪原;;带资进城与破解农民市民化难题[J];中国经贸导刊;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增磊;;农民市民化中的问题及路径分析[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叶显东;熊瑛;;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思考[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3 周海;;发达地区的农民市民化转化对策研究——以张家港塘桥片区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梅建明;;进城农民的“农民市民化”意愿考察——对武汉市782名进城务工农民的调查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文军;;农民的“终结”与新市民群体的角色“再造”——以上海郊区农民市民化为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6 朱巧玲;甘丹丽;;加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建设是农民市民化的关键[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刘增禄;;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民市民化遇到的制度性障碍及突破[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富兴;农民市民化: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保证[N];驻马店日报;2005年
2 ;农民市民化更需要角色再造[N];文汇报;2010年
3 记者 雷蕾;济宁市:关注“农民市民化”实现[N];人民政协报;2013年
4 徐东锋 首席记者 邱丽娜;青冈祯祥镇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N];黑龙江经济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王拉田;年内9万农民市民化[N];宝鸡日报;2013年
6 见习记者 陈婧;农民市民化需制度配套和产业支撑[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7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李强;城镇化的关键是农民市民化[N];人民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厉晓杭 海曙记者站 张立;农民市民化需注重文明引导[N];宁波日报;2013年
9 整理 王平;“新型农村社区”对农民市民化具有重要意义[N];东方城乡报;2014年
10 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 穆光宗;应为农民市民化扫平障碍[N];健康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波;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杨风;人口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刘国新;中国特色城镇化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芹;农民市民化素质教育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2 赖代煌;困境与超越:体制视角下的农民市民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帅启梅;社区发展因素对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深层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孙冰;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滕学琴;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郑悦;当代中国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7 尤燕芳;无锡实施“两置换一转化”推动农民市民化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8 李晶晶;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市民化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9 贾瑞娜;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困境及对策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3年
10 孟江东;我国农民市民化面临的三大变迁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42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1442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