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农地城市流转对不同年龄阶段失地农民的福利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1 19:10

  本文关键词: 土地经济 农地城市流转 模糊数学 不同年龄失地农民 福利影响 出处:《中国土地科学》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研究目的:研究农地城市流转对不同年龄阶段失地农民的福利影响,为制定差别化的征地补偿政策提供借鉴。研究方法:以武汉市江夏区、东西湖区、新洲区和洪山区为研究区域,将失地农民分为小于45岁、45—65岁、大于65岁三个年龄阶段,然后以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为依据,利用模糊数学法,对不同年龄段失地农民的福利变化进行定量测度。研究结果:(1)农地城市流转对不同年龄阶段失地农民的福利影响存在差异。45—65岁失地农民的福利变化最大,其福利水平下降了18.69%;其次是小于45岁的失地农民,下降了16.62%;大于65岁的失地农民下降了12.74%。(2)不同年龄阶段失地农民的各功能性活动指标在农地城市流转后的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存在不同。失地农民的经济状况、居住环境、健康、社会参与功能均有所下降,社会保障和住房条件功能得到了改善,但变化程度不同,而发展机遇和交往与闲暇功能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失地农民中变化方向不同。研究结论:根据失地农民年龄特点制定合理细致的征地补偿政策,是提高失地农民福利水平、减小福利差异的重要途径。
[Abstract]: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rural land transfer on the welfare of different age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00304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2ZYTS017)
【分类号】:F323.89;F321.1
【正文快照】: 修稿日期:2014-09-261引言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经历着城市化,城市居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了2013年的53.73%[1-2],在未来20年内,中国所有的城市仍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3]。与此同时,因不断受到城市和省级层面景观城市化和经济增长的正反馈的推动[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祥琪;陈钊;赵阳;;程序公正先于货币补偿:农民征地满意度的决定[J];管理世界;2012年02期

2 秦立建;陈波;蒋中一;;我国城市化征地对农民健康的影响[J];管理世界;2012年09期

3 高进云;周智;乔荣锋;;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框架下土地征收对农民福利的影响测度[J];中国软科学;2010年12期

4 徐唐奇;李雪;张安录;;农地城市流转中农民集体福利均衡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5 张安录;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农地城市流转机制与制度创新[J];中国农村经济;1999年07期

6 聂鑫;汪晗;张安录;;基于公平思想的失地农民福利补偿——以江汉平原4城市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0年06期

7 郭玲霞;高贵现;彭开丽;;基于Logistic模型的失地农民土地征收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资源科学;2012年08期

8 马爱慧;蔡银莺;张安录;;耕地生态补偿相关利益群体博弈分析与解决路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07期

9 胡动刚;闫广超;彭开丽;;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微观福利效应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先蓉;邓晓宇;;高校贫困生现象:效率与道德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丁文广;秦静;;甘肃省文县自然—社会环境与贫困危机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4 吴艳美;任建兰;;山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贫困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5 叶明;;城乡收入差距的制度检视及展望——基于户籍制度的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6 刘明明;;论我国土地发展权制度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7 闵捷;;农地城市流转“燃烧”机制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3期

8 吴春梅;路宏伟;;江苏“脱贫攻坚”工程解读[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9 屈晓娟;;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城市生活能力研究——以陕西省渭南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10 陈平;;安徽省农民进城务工对“三农”建设的推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俊武;卢现祥;;公共支出、政府治理、部门效应与共享式增长——基于中国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张曙光;;政府经济管制的法律经济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3 曲振涛;周方召;仲深;;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观——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法经济学视角解读[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韩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分配:演进与问题[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勇;李广斌;;新农村建设下的苏南农村生活世界合理化隐忧——基于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徐大建;;社会公平、和谐与经济效率[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7 胡道玖;;可行能力视野下的公共财政制度[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8 王东;;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哲学基础与四大难题[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黄斌;;保险与经济发展:新发展视角[A];改革开放三十年:保险、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挑战——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8[C];2008年

10 林奇胜;;城市用地扩张控制的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慧;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市场机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青;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控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王昱;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汪毅霖;以自由作为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经验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赵双阁;政治文明视阈下舆论监督法治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平平;农地城市流转的交易成本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胡漪;社会理性决策视角下的农地城市流转效益测度[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齐自琨;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裴雅青;香江苑建设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宋委倩;诸城市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彭光灿;马克思人学理论视野下的人本管理理论重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世杰;焦作市农地流转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石凯;北京市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伟;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完善[J];财经科学;2004年02期

2 蔡银莺;张安录;;江汉平原农地保护的外部效益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1期

3 蔡运龙;霍雅勤;;中国耕地价值重建方法与案例研究[J];地理学报;2006年10期

4 毛峰;政府该为失地农民做什么——对2942户失地农民的调查[J];调研世界;2004年01期

5 刘菁;;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J];党政干部论坛;2007年03期

6 胡涵钧,俞萌;环境经济研究的福利标准[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霍雅勤,蔡运龙;耕地资源价值的评价与重建——以甘肃省会宁县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年05期

8 鲍海君,吴次芳;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J];管理世界;2002年10期

9 钱忠好;土地征用:均衡与非均衡——对现行中国土地征用制度的经济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12期

10 赵忠;;我国农村人口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J];管理世界;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高进云;乔荣锋;张安录;;农地城市流转福利变化的经济学分析框架[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周诚;[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2 于建嵘;[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进云;农地城市流转中农民福利变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2 彭开丽;农地城市流转的社会福利效应[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雷;失地农民“可行能力”研究[D];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2005年

2 刘丽军;基于经济增长的耕地非农化收敛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兴辉;王丽;;京津冀地区城市流强度的动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年01期

2 李昌强;王丽会;南月省;;济南都市圈城市流强度研究[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3 孙继琼;徐鹏;;成渝经济区城市流强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现代商业;2010年30期

4 薛宗保;;成渝经济区城市流强度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年01期

5 张林友;;福建省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基于城市流强度提升的视角[J];龙岩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袁媚;;杭甬温区域城市流强度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08期

7 袁晓玲;范玉仙;;城市流强度时空动态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城市问题;2012年08期

8 林东华;吴秋明;;福建省城市流强度与结构研究[J];东南学术;2013年01期

9 张晓冰;对农村的智力掠夺[J];中国农村经济;1988年06期

10 李渊妮;张新民;;广东省城市流强度与结构的动态变化分析[J];特区经济;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兆德;孔伟;;基于县域单元数据分析的山东省城市流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2 孙继琼;;成渝经济区城市流强度实证研究[A];西部发展评论(2005年第4期 总第18期)[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首席记者 张守梅;铸造城市流通力的“钢筋铁骨”[N];牡丹江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昌强;基于城市流的济南都市圈经济空间联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聂玉梅;基于城市流理论的云南省对外服务能力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3 芮祖平;城市流视角下江淮城市群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4 朱海莲;农地城市流转对不同年龄段失地农民的福利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5 李颖;沈阳都市圈生成与发育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6 李愿科;基于多中心视角的武汉城市圈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蕾;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北京经济功能提升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82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1482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8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