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残疾人家庭支持政策研究述评
本文关键词: 老年残疾人 家庭支持政策 家庭保障 出处:《社会保障研究》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现代社会风险程度加剧,老年残疾问题日益凸显。在我国机构照料和社区照料供给严重不足、且老年残疾人对照料服务支付能力低下的基本国情下,家庭照护成为老年残疾人照料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随着家庭规模缩小与家庭结构改变,家庭对于老年残疾人的照护能力逐渐削弱。老年残疾对家庭成员的生活产生很大影响,老年残疾加剧了老年人残疾人对家庭的依赖程度。因此,如何完善老年残疾人家庭支持政策以提升家庭照料能力,完善家庭保障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已成为当前社会政策需要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试图从老年残疾人家庭政策的概念界定、发展状况、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这几个方面,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老年残疾人家庭支持政策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评析。
[Abstract]: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life expectancy and the increasing risk of modern society, the disability of old ag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In our country, institutional care and community care supply is seriously inadequate. Under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low ability to pay for care services, family care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forms of care for the elderly disabled. However, with the reduction of family size and changes in family structure. The elderly disability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life of the family members, and the elderly disability exacerbates the degree of dependence on the family of the elderly disabled persons. How to improve the family support policy for the elderly disabled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family care and improve the positive role of family security in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efine the concept of the family policy of the elderly disabled people, the status of developmen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t this stage,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on the elderly disabled family support policy related research is combed and evaluated.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D669.69;D669.1
【正文快照】: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残疾人口为4416万人,占全国残疾人总数的53.24%。老年残疾人口已经成为老年人群体和残疾人群体中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老年残疾人具有老年和残疾双重弱势特征,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家庭支持一直是我国老年残疾人生存的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玉萍;杨梦愚;晏静露;;农民工核心家庭融入城市的生计特征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2 李秋生;;有感于家庭类型[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84年05期
3 王炜;战后日本家庭的变化[J];日本问题;1990年06期
4 ;中国家庭面临变局[J];教师博览;2014年05期
5 林闽钢;梁誉;刘璐婵;;中国贫困家庭类型、需求和服务支持研究——基于“中国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建设”项目的调查[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6 吴翠蓉;;20世纪上半叶泉州华侨家庭类型及其变化[J];海交史研究;2012年01期
7 孙芬,郭长伟;论社会转型中的家庭思想政治工作[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胡宗健;两性与家庭——《文化与两性》之一章(上)[J];零陵师专学报;1996年Z1期
9 阙政;;全家一起来“变形”[J];新民周刊;2012年34期
10 王东海;;建设新农村必须关注家庭变化[J];实践(思想理论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朱惠静;;《重组家庭子女的青春期教育研究》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2 王瑛;;搞好“三理”教育的关键在家庭[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3 刘德枝;;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马晓晗 王跃生;“421”:未来的家庭结构主流?[N];中国社会报;2006年
2 吴帆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社会转型中的家庭变迁及政策理论框架[N];中国人口报;2012年
3 ;关注农村非常规核心家庭[N];中国人口报;2009年
4 唐灿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从家庭结构到家庭关系的转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李国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宅男宅女:日本家庭制度走向解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胡琪 张苹 上海市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儿童家庭发展能力解析与测度[N];中国人口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康传义 实习生 韦林鹿;两类家庭最苦[N];陕西日报;2014年
8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李小彤;农民工流动伴随着农村家庭结构的悄然变化[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 宋健;中国家庭的规模与结构趋向[N];中国人口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邓遂;系统论视野下的乡村家庭突发事故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2 肖倩;制度再生产:中国农民的分家实践[D];上海大学;2006年
3 许沃伦;“祖荫”博弈与意义建构—大理白族“不招不嫁”婚姻的人类学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胜杰;鲁西南农村青年女性的婚恋与家庭[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2 韩雅婷;家庭发展能力与养老模式选择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范增丽;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聊城大学;2015年
4 王晓婷;“家和万事兴”:家庭社会工作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5 丁怿;基于散居家庭环境的微型网络服务平台交互设计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6 崔U,
本文编号:1490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1490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