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居住权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本文选题:居住权 切入点:必要性 出处:《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居住权制度起源于罗马法,隶属于罗马法中的人役权制度。大陆法系国家在制定民法典时,大都确立并规定了居住权制度;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中也有涉及居住权的条文。我国《物权法》草案中曾经规定居住权,但最终将其删除。目前我国商品房的价格逐渐飙升,大多数城市居民无力购买,导致住房状况十分紧张。然而由于我国未规定居住权制度,所以城市居民无法通过居住权来维护自己的居住权益。另外,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也不完善,加剧了城市居民住房情况的恶化。本文围绕居住权制度展开论述,最后拟通过完善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和建立居住权制度,共同构成我国城市居民居住权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城市居民的居住问题。 本文内容包括引言和四个章节。 本文引言主要介绍了我国当今社会城市居民的居住现状,并对产生这种的现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而引出本文后续的论述。 本文第一章对居住权制度进行了概述。首先介绍了居住权的基础理论即居住权的起源、概念及分类,其次对居住权的功能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了居住权的价值。 本文第二章对两大法系国家规定的居住权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首先介绍了主要大陆法系国家对居住权制度的立法规定,其次介绍了主要英美法系国家涉及居住权的立法规定,最后分析了两大法系国家对居住权制度的联系和区别。 本文第三章阐述了我国创设城市居民居住权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首先分析了我国《物权法》未规定居住权制度的原因,然后具体阐述了我国设立城市居民居住权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本文第四章提出了建立城市居民居住权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想。首先,对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其次,论述我国应设立居住权并说明了其立法目标与立法体例;二者共同构成城市居民居住权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最终达到解决城市居民居住问题的目的。
[Abstract]:The system of residence right originates from Roman law and belongs to the system of servitude in Roman law. There are also provisions concerning the right of residence in the jurisprudence of common law countries. The draft of China's Real right Law once provided for the right of abode, but it was eventually deleted. At present, the price of commercial housing in our country is soaring, and most urban residents cannot afford to buy it. The housing situation is very tense. However, because our country does not have a residence right system, urban residents cannot protect their housing rights and interests through the right of residence. In addition, the housing security system in our country is also not perfe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ystem of residence right, and finally proposes to perfect the housing security system and establish the system of residence right in our country.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of urban residents' right of residence is formed to solve the residential problems of urban residents. This paper includes an introduction and four chapters.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urrent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social urban residents in our country, and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which leads to the further discussion of this article.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right of residence, the origin, 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right of residence, then analyzes the function of the right of residence, and finally analyzes the value of the right of residence.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autho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residence right system in the countries of the two major legal systems. Firstly, it introduces the legislative provisions of the residence right system in the major civil law countries. Secondly, it introduces the legislative provisions of the main Anglo-American law countries concerning the right of residence, and finally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an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legal system. The third chapt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establishing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of urban residents' right of residence in our country. Firstly, it analyzes the reasons why the system of residence right is not stipulated in the Real right Law of our country. Then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setting up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of urban residents' right of residence in China are expounded in detail. Chapter 4th of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establishing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of urban residents' right of residence. Firstly, it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housing security system of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erfect countermeasur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at the right of residence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our country and explains its legislative goal and legislative style, which together constitute the main content of social security of urban residents' right of residence, and finally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olving the problem of urban residents' residence.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3.2;D6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恒舒;;在物权法中设置居住权的理性思考[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4期
2 柯慈爱;;爱在黄昏的财产处理[J];老同志之友;2011年04期
3 杨玉凯;;物权法中居住权法律制度研究[J];辽宁法治研究;2007年03期
4 孙莉;;落户不落脚的非直接亲属不享居住权[J];北京支部生活;2009年01期
5 那慧;;我们还能住回这套房子吗?[J];家庭科技;2009年06期
6 官海;;别给民工做虚幻的精神按摩[J];创业者;2003年10期
7 辛祥;;离婚后对前夫的住房还有居住权吗[J];新农村;2007年02期
8 柯慧;张妍;;居住权——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9年13期
9 陈琦;;关于在我国物权法中设置居住权问题之我见[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12期
10 王静波;任芳霞;;初探我国设立居住权制度[J];大家;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沂江;刘德军;;试论完善贵州省社会保障制度的背景[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2 朱德云;石钟毓;冯玉梅;邱敏;宫锡强;李珊;;山东社会保障制度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3 于景辉;;从矛盾到和谐: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中公平和效率的博弈[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吕学静;李静;;借鉴世界城市经验 发展完善北京的社会保障制度[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张冉;;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对政府的责任诉求[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家宝;孙雪元;;关于“沈本一体化”发展战略中的社会保障问题[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7 李智勇;;社会保障制度的中国模式初探[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张弘;;日本生活保护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耿殿铭;;黑龙江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其建设发展的研究[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08年
10 童菲;;金融危机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挑战[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郑功成;未来发展:中国需要一个怎样的社会保障制度[N];中国社会报;2003年
2 记者 管德泳;尽快建立完善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N];中国企业报;2000年
3 田晓云 田海明(山西);德国社会保障制度析[N];人民代表报;2003年
4 顾磊;让农村居民实现“老有所养”[N];人民政协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李晓莉;理性把握经济形势 切实关注民生话题[N];西安日报;2009年
6 刘晴;谁来保护我们的居住权益[N];中华建筑报;2000年
7 魏文彪;保障公民居住权是政府法定责任[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付风华;维护老年人的居住权[N];中国老年报;2003年
9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促进居民消费增长[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10 记者 丁燕 通讯员 康文彪;全区6万余重点优抚对象看病难题得到解决[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丹;作为基本权利的居住权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姜丽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劳动力市场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庄志杰;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4 胡威;社会保障制度及其政治价值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孟曙初;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刘志英;社会保障与贫富差距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王富博;居住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李平;中国转型时期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王建华;人口流动下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韩文丽;当代中国人口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风险分析与道路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帆;从公正视角论智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邬岩;我国农村赡养纠纷的社会保障制度回应[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芳华;超越“福利国家”[D];厦门大学;2001年
4 安福全;论社会保障制度的性质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D];安徽大学;2003年
5 彭润金;社会保障制度比较新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陈帆;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公正[D];新疆大学;2003年
7 饶雪松;对下岗再就业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考[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8 于先波;开征社会保障税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芮s,
本文编号:16306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1630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