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社会服务体系构建论纲
本文选题:社会服务体系 切入点:社会福利制度 出处:《社会建设》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现代社会服务体系是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医疗卫生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住房和家庭服务、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就业援助和社会救助服务)、社会福利服务等五部分组成。它的层次结构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物质福利是最低层次,灵性关怀和生命意义是最高层次,且与专业化、个性化社会工作服务形成一体两面和相互促进的格局。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战略重点由以社会保障体系为主,上升为以现代社会服务体系为主,其现代社会服务体系框架建设发展方向是福利化、法治化、专业化、体系化和综合性。此外,现代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与精髓是社会现代化和社会福利制度现代化,实质是中国版福利国家与福利社会建设,关键是运用福利性、专业化与个性化社会服务方法技能解决社会问题,最终目标是提高个人生活质量与全社会总体福利水平。
[Abstract]:The modern social servic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ramework of the modern social welfare system, consisting mainly of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basic education services, housing and family services, social security (including social insurance), Employment assistance and social assistance services and social welfare services are composed of five parts. Its hierarchical structure shows a variety of characteristics, material welfare is the lowest level, spiritual care and life significance is the highest level, and specialization. Individualized social work services form a two-sided and mutually reinforcing pattern. The strategic foc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welfare system has shifted from a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o a modern social service system.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framework of modern social service system is welfare, rule of law, specialization, systematization and comprehensiveness. In addition, the core and ess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social service system is social modernization and social welfare system modernization. In essence, the Chinese version of welfare state and welfare society construction, the key is to use welfare, specialization and personalized social service skills to solve social problems,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al life and the overall level of social welfare.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现代社会福利体系建构研究”(15ASH008)阶段成果
【分类号】:D6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然;;社会服务的国际借鉴与中国实践[J];中国民政;2011年08期
2 王伟;谢芳芳;;我国社会服务与管理创新的方向和路径刍议[J];改革与开放;2014年01期
3 潘屹;;国际社会服务理论与实践[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4年01期
4 ;锤炼爱心的社会服务课[J];中国妇运;2006年06期
5 琼·M.纳尔逊;包雅钧;;选举、民主与社会服务[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04期
6 王彬;;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现实意义及功能定位[J];学理论;2010年33期
7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调研组;;实践探索中的杭州市社会服务创新[J];杭州(我们);2010年12期
8 李兵;;国外社会服务发展历程及其启示[J];中国民政;2011年03期
9 邢颖;张慧婵;;拓宽服务渠道 提供发展保证[J];学习月刊;2011年02期
10 解飞厚;;强化高校社会服务 推进文化强省建设[J];世纪行;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光;董维春;;战后日本高校社会服务:形式、特点及其启示[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高巍;佘宇;;沈阳市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关于设立“云南省年鉴研究会培训中心”的通知[A];创新与发展——云南省年鉴论文选(续集)[C];2006年
4 李卫东;张晁军;赵桂儒;陈会忠;;大数据与地震社会服务[A];大数据、云计算与地球物理应用研讨活动论文摘要集[C];2014年
5 林万雄;;《现代社会亟待确认的“第三领域”》[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专辑[C];2000年
6 杨国明;;浅谈高校社科联“三下乡”开展社会服务的组织形式及其作用[A];民间组织理论探索——广西民间组织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施春林;;图书馆产业化理论初探[A];现代图书馆的人本主义思考与实践——2002江浙沪晋图书馆中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2年
8 邓焰;;博物馆与社会服务刍议[A];北京博物馆学会首届学术讨论会文集[C];1987年
9 霍瑞平;;加快学会改革发展进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10 杜保德;邓志峰;;以服务为引领,促进高职院校科研与社会服务融合发展[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城乡一体化与“三农”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涛;“社会服务令”让轻罪者重返社会[N];深圳特区报;2007年
2 王援;五洋社会服务三次跨越[N];杭州日报;2007年
3 知名杂文家 黎明 自由撰稿人 那小放 独立学者 许斌 媒体评论员 高剑 李坚;“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将带来什么?[N];东莞日报;2009年
4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教授 朱希祥;不应矮化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N];文汇报;2010年
5 甄炳亮 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副司长;高举社会服务的大旗[N];中国社会报;2011年
6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 关信平;把握社会服务与管理的必备之书[N];光明日报;2011年
7 记者 杨媛媛;乌市社会服务管理局成立[N];乌鲁木齐晚报(汉);2012年
8 甄炳亮 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副司长;澳门社会服务发展启示[N];中国社会报;2012年
9 顺德 陆湘敏;“社会服务抵罚款”应尽早试行[N];南方日报;2012年
10 冯亚平 民政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充分发挥民政在提供基本社会服务中的支撑作用[N];中国社会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荣峰;基于社会服务视角的佛教慈善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云亮;X基金会直接服务项目评估体系探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2 张敏;澳门社团的社会服务供给及其对大陆的借鉴意义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黄海沙;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统计分析及优化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姚林强;社会服务中的民主党派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5 邓辉;北京高校儿童社会服务项目儿童参与权实现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6 诸颖琳;我国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7 肖斯瑶;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社会服务中的合作经验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8 刘浩源;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9 张琳;地方高校社会服务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10 马洪香;民主党派社会服务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326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1632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