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经验及对中国失地农民就业的启示
本文选题:发达国家 切入点:失地农民 出处:《世界农业》2015年05期
【摘要】: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主要场所,是农民重要的社会保障和基本的家庭经济基础,在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农村由于大量土地被征用,形成的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失地农民,其就业问题的解决成为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均建立起了有效的风险防范和管理制度,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相关做法和经验有着广泛的影响,通过对这些国家政策、制度、措施的梳理及启示的分析,有助于引导中国科学地制定针对性对策和措施。
[Abstract]:Land is the main place for farmers to survive, it is the important social security and basic family economic basis for farmers. In the process of accelerating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China, rural areas have been expropriated due to a large number of land. The settlement of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a huge vulnerable group, the landless peasants, has become the long-term peace and stability of the country. Important factors of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Major developed countries or regions in the world have established effective risk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Kingdom, The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s of Japan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in solving the employment of rural surplus labor have a wide influenc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olicies, systems and measures of these countries, Help guide China to scientifically formulate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作者单位】: 广西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F323.6;F249.2;F3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马林靖;田延晓;曹仕俊;;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创业问题研究——基于河北省265个失地农户的调研数据[J];当代经济管理;2012年01期
2 皋文;;农村劳动力空间转移次序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08年06期
3 安海燕;洪名勇;;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问题分析——以贵州省站街镇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1年11期
4 花文苍;;国外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经验及启示[J];江西农业学报;2007年08期
5 刘立宏;白书祥;;失地农民就业困难:成因与对策[J];理论探索;2011年06期
6 李林杰;石建涛;;日韩城乡统筹发展的经验借鉴[J];日本问题研究;2008年04期
7 李楠;刘宇辉;;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探究[J];生产力研究;2010年12期
8 谢勇;;日本的大学生就业促进措施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承辉;刘爽;;发达国家失地农民问题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12期
2 张宏艳;;新农村建设中北京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问题[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刘娟;王骏;;社会转型时期中外共富践行考鉴[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2年01期
4 吴玲;周冲;;中部农业大省土地流转以及失地风险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6期
5 袁强;;蛛网效应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其规避对策[J];北方经贸;2008年08期
6 张皓;康体鹏;;城市化:农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J];改革与开放;2009年11期
7 宋文霞;;失地农民合法权益与公共利益兼顾探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8 延庆县委研究室、延庆县人力社保局联合调研组;吕桂富;;让更多的农民成为“绿领”——关于延庆县绿色就业情况的调查[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9 王岱;蔺雪芹;司月芳;余建辉;;县域特色产业形成和演化机理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7期
10 王爱华;王艳峰;陈彬;;中国失地农民经济适应现状与对策——基于沈阳市两个失地农民社区的调查[J];改革与战略;2013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祥;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及引导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2 李存贵;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产业合作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3 刘晓霞;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航;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与地方政府的社会交换[D];上海大学;2010年
5 杜丽霞;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地方政府职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丛旭文;中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郑涛;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张希兰;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9 李雨;农民工就业保障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10 何仕;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丽芸;失地农民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张婷婷;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路颖;音乐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磊;太原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5 黄文娟;平顶山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胡薇;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郝紫茜;“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就业体系完善[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李贞;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安置补偿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周建坪;城市化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10 郑敏;都江堰市联盟社区失地农民非正规就业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莉;;从社会排斥视角看失地农民就业问题[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08期
2 郭素玲;;安阳市失地农民就业资本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鲍健强,佐佐木节;日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特点的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S1期
4 李文英;;日本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援助体系[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5 卢海元;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历史启示[J];中国劳动保障;2005年02期
6 黄晶梅;宋金泽;;影响吉林省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因素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7 甄君樝;;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和谐的基石[J];创造;2007年Z2期
8 肖绮芳;;日本城市化进程中农地制度改革及相关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与启示[J];东北亚论坛;2008年02期
9 张青;;制约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因素探析——基于沈阳市的实地调查[J];党政干部学刊;2010年07期
10 曲范祥;美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对我们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霍晓丽;[N];河北日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斯毅;;当前广东就业走势和政策取向[J];广东经济;2006年01期
2 龚华;;论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J];法制与社会;2007年02期
3 黄春燕;蒋乃华;;社会资本对农民就业转移影响的理论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黄玮;;上海离土农民“就业难”问题剖析与思考[J];社会观察;2005年12期
5 师连枝;;农村就业转移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根本动力[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田富强;;西安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7 郭素玲;;安阳市失地农民就业资本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杨艳琳;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战略思路[J];经济评论;1997年04期
9 翟加斌;;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的几点思考[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陈全明;张广科;;全面小康、和谐社会与我国就业发展机制[J];财政研究;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黄春燕;蒋乃华;;社会资本与农民就业转移[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2 黄春燕;;择业渠道、就业经历与农民工工资[A];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C];2009年
3 黄智权;;在全省再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春婷;;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劳动力就业的人力资本开发策略——以提高人口文化素质为主[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版编辑邋邓昌洪 赵童 江岚 彭云生 王志勇 谢素洁;解决移民零就业 共绘和谐新篇章[N];重庆日报;2007年
2 记者 吕佳 通讯员 马魁;潼关做好“归巢凤”创业再就业工作[N];渭南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林志文 通讯员 吴玫影 李红;广东江门:妇代会主任成就业好向导[N];中国妇女报;2009年
4 薛山 李云霞 张爱国;利津城乡统筹千方百计促就业[N];东营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赵丹丹 实习生 张梦雅 胡晶晶;实施就业扶持 营造创业环境[N];芜湖日报;2010年
6 何其多 记者 韩洁;“十一五”我市新增就业21.07万人[N];遵义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何瑞琳;市区新增政府购岗500个民生礼包[N];扬州日报;2011年
8 刘豫阳;重视离土农民再就业问题[N];联合时报;2005年
9 通讯员罗瑜;吉木萨尔县1.2万名富余劳动力就业[N];昌吉日报(汉);2011年
10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 张茉楠;问诊“无就业复苏”[N];上海证券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毕芬;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途径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2 王鹤;FDI流入、收入差距与就业转移[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海峰;失地农民就业与保障问题探讨[D];郑州大学;2006年
2 阿米尼汗·热石提;城市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弱势地位及改善机制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娟;女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构建研究[D];济南大学;2013年
4 梁红;我国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5 黄剑;昆明市城乡就业一体化实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吕靖;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的政府责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尚文君;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8 洪睿;被征地农民再就业及职业分化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云晨露;城乡统筹下的内蒙古农民就业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蒋沥泉;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政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586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1658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