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生态移民土地经营权转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汉中市为例
本文选题:生态移民 切入点:土地经营权 出处:《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年05期
【摘要】:文章在对生态移民土地经营权转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对陕南地区汉中市6个生态移民搬迁安置点258户搬迁农民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生态移民转让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及其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陕南地区生态移民转让土地经营权的意愿普遍较低,这对进行生态移民后原居住地的土地整理、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是十分不利的,而职业非农化程度、家庭非农收入比、安置点经济情况、拥有社保情况和土地经营权转让价金等5个因素是影响生态移民是否转让土地经营权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从严把移民安置选点关、努力提升安置质量,加强后续产业发展、提高就业容量,建立健全移民社会保障政策、维护移民合法权益,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多样化的土地转让模式等方面提出促进搬迁农户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对策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ecological immigration land management rights transfer factors of willingness and effect on the field survey data of Hanzhoung city in southern Shaanxi 6 ecological resettlement point of the relocation of 258 households farmers based on the use of Logistic two element regression model of ecological immigration transfer willingness and factors of the land use right for empir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ntion of land management rights transfer of ecological immigration in southern Shaanxi Province is generally low, the ecological immigration after the former residence of the land consolidation, land moderate scale operation is very unfavorable, and the degree of non-agricultural occupation, family non-agricultural income ratio, resettlement economy, 5 factors have social security and land the right to operate the transfer price is the main factor of ecological migration influence whether transfer of land management rights. On this basis, the article strictly to the resettlement point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placement, strengthen the follow-up industry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employment,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immigration policy of social security, safeguard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migrants and improve the land market, land transfer mode diversification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rational flow of land management right of rural household reloca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allocation.
【作者单位】: 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西部连片特困地区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对策研究”(13BJY034)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城乡统筹发展下的陕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绩效评价研究”(13D114) 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专项“汉水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研究”(14JK1113)
【分类号】:F3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林秀,刘承芳;从性别视角看中国农村土地调整中的公平问题——对全国1199个农户和2459个村的实证调查[J];现代经济探讨;2005年10期
2 乐章;;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及解释——基于十省份千户农民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02期
3 张玫;姬亚岚;霍增辉;张忠明;;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浙江省农业园为例[J];生态经济;2012年04期
4 谷树忠;王兴杰;鲁金萍;王亦宁;张新华;;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及其效应与创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年01期
5 陶然;童菊儿;汪晖;黄璐;;二轮承包后的中国农村土地行政性调整——典型事实、农民反应与政策含义[J];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10期
6 李实;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增长和分配[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2期
7 安海燕;洪名勇;;农地流转研究综述与展望[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年03期
8 邵景安;魏朝富;杨朝现;吕家恪;;城乡统筹区产业发展与土地流转协同路径创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利民;吕连菊;丁文斌;;小农经济下的农业产业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2 王东平;彭建强;闫震;;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经济供养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6期
3 姚涛;;土地流转对陕西省关中地区县域农业市场化运作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4 贾_g;孔繁成;;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7期
5 刘培;丁森林;;转型期提高农户经济效率:分工专业化与合作组织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6 龚丽春;;农村土地经营流转多重均衡发展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6期
7 周端明;刘军明;;二元性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进:理论模型与计量检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赵恒庆;;甘肃省农户收入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北方经济;2010年16期
9 宁薛平;文启湘;;金融中介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经验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杨晓维;农民收入与市场结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新艳;罗必良;;农地承包权的再分配:利益、法律、强力与情面——湖南H村调田规则的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张广辉;;农民土地流出意愿研究——基于辽宁西部三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贺振华;;农户的外出行为、土地流转与土地配置效率的可能改进[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4 王东平;彭建强;张素罗;闫震;周宏儒;;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经济供养影响的统计学分析[A];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李芝倩;;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陈晓红;王傅强;;中小企业发展、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夏龙;王兆洋;;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检验[A];农村公共品投入的技术经济问题——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柏银玲;马晓强;;农耕地改革中农民的“双保障”制度理论阐释与政策选择[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9 汪进;钟笑寒;;刘易斯转折点到来了吗?——理论辨析与国际经验[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30期)[C];2009年
10 汪进;钟笑寒;;刘易斯转折点到来了吗?——理论辨析与国际经验[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汇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W,
本文编号:1683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1683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