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老龄化背景下基于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延迟退休决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07 03:22

  本文选题:三状态模型 + 个人效用最大化 ; 参考:《人口与经济》2017年03期


【摘要】: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又以较快的速度即将进入超老龄化社会,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压力持续加剧,从而不得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基于个人效用最大化原理,通过考虑工资回报率、劳动者区分因子等变量,建立三状态的最优退休年龄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比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不同退休倾向,并依据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化,从各省市的角度对1990年、2000年、2010年的最优退休年龄分布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脑力劳动者的最优退休年龄应以高于体力劳动者1—2年为宜;北京、上海等经济强省可率先推行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贵州、云南等地可较小幅度延迟或滞后延迟。
[Abstract]:After entering the aging society, our country is about to enter the super-aging society at a faster speed, and the payment pressure of the social security fund continues to intensify, so we have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deal with it.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individual utility maximization,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three-state optimal retirement age model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variables such as the rate of return on wages, the labor differentiation factor, and so on.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different retirement tendencies of mental workers and manual workers, and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of Chinese population,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ptimal retirement age in 1990, 2000 and 2010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rious provinces and ci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retirement age of mental workers should be higher than that of manual workers for 1-2 years, and that some economically powerful provinces such as Beijing and Shanghai can take the lead in implementing the policy of delaying retirement age. Yunnan and other places can be delayed or delayed by a small margin.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的长寿风险精算管理研究”(7167106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老龄化背景下新农保可持续发展的精算研究”(71271083)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长寿风险管理理论研究”(15ZDA19)
【分类号】:F24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华强;;从延迟退休看收入新政之必要[J];人力资源;2010年11期

2 本刊编辑部;;延迟退休的担忧与期待[J];中国卫生人才;2012年11期

3 本刊编辑部;徐炯权;;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走向背后的深度关注[J];老年人;2014年03期

4 ;中央明确渐进式延迟退休[J];中国总会计师;2013年11期

5 刘鸿娟;卫志民;;延迟退休:一厢情愿还是大势所趋[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4年04期

6 吴旭光;;延迟退休,到底该不该?[J];卓越理财;2012年07期

7 李强强;宋佳;;“老龄化中国”焦虑 延迟退休年龄引发社会热议[J];祖国;2012年14期

8 张文勇;;延迟退休怎样更合理[J];人力资源;2012年07期

9 青岚;;延迟退休年龄与国家能力成长[J];时代金融;2012年22期

10 毛海洋;;延迟退休 谁在说[J];中国卫生人才;2012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致平;“柔性延迟退休” 是否一剂良药[N];衡阳日报;2010年

2 河南 公务员 张枫逸;讨论延迟退休 不能只玩文字游戏[N];长江日报;2012年

3 本报评论员 刘凤羽;“延迟退休”是试探民意?[N];重庆商报;2012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 唐钧;延迟退休难合中国国情[N];中国经营报;2013年

5 省委党校国民教育本科部2011级社保专业 李明君;延迟退休年龄的几点思考[N];山西党校报;2014年

6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 张熠;延迟退休年龄会“抢饭碗”吗?[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康劲;“延迟退休”引出三大敏感话题[N];工人日报;2006年

8 记者 李栋 陆建銮 杨进;广州暂不考虑延迟退休年龄[N];广州日报;2010年

9 张传发;赞成“柔性延迟退休”的“四大理由”[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10 吴学安;延迟退休不可操之过急[N];工人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龙;中国延迟退休对失业率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5年

2 陈龙;关于延迟退休对适龄劳动力就业影响问题的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3 赵霖;延迟退休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4 李婷;我国渐进式延迟退休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仲衡;延迟退休的社会影响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罗汉群;河南省城镇职工延迟退休年龄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7 王淑月;延迟退休对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分析[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8 李爽;延迟退休年龄对我国就业率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9 王超;社会公正视角下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路径探析[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10 王莹;延迟退休法律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551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18551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2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