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我国城市灾害韧性评估及其提升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1 03:09

  本文选题:灾害韧性 + 指标体系 ; 参考:《规划师》2017年08期


【摘要】:构建韧性评价体系是韧性量化的基础,韧性的量化对韧性理论的实践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韧性基线模型(BRIC)为研究基础,结合专家咨询方法,从经济韧性、社会韧性、环境韧性、社区韧性、基础设施韧性及组织韧性6个方面构建我国的城市灾害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全国288个地级市的灾害韧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国内城市总体处于较低韧性的状态,不同城市的韧性指数差异较大;城市韧性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影响城市灾害韧性的因素主要包含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管理与社会保障等方面。最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城市灾害韧性的提升策略。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oughness evaluation system is the basis of toughness quantifica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oughness theory.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toughness baseline model (BRICM), and combines with the expert consultation method, from the aspects of economic toughness, social toughness, environmental toughness, community toughnes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rban disaster toughness is constructed in 6 aspects of infrastructure toughness and organizational toughness, and the disaster toughness of 288 prefectural cities in China is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omestic cities are in a state of low resilience. The resilience index of different cities is quite different, the urban resilience shows obvious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phenomenon,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urban disaster resilience mainly include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social security and so on.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the strategy of improving urban disaster resilience is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村镇所;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08280)
【分类号】:TU984.1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欧龙;王正;;浅析地下物流系统对城市灾害的应对[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0年18期

2 ;其他城市灾害[J];科学生活;2006年08期

3 苏幼坡;;城市灾害避难系列讲座 避难所的安全评价[J];现代职业安全;2009年01期

4 翟国方;;规划,让城市更安全[J];国际城市规划;2011年04期

5 阳明华;论法律在城市减灾中的作用[J];城市与减灾;2003年03期

6 吴新艳;试论城市灾害救援体系的建设[J];城市与减灾;2003年06期

7 陈金;侯秀丽;;加强城市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助力社会和谐发展[J];价值工程;2013年15期

8 郭冬岩 ,郝春新;强化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研究构建城市灾害综合防御体系[J];城市与减灾;2002年06期

9 金磊;建议编制中国城市灾害年鉴[J];城市规划;1992年06期

10 姚玲玲;李冰;王晶;;浅议城市灾害与灾害管理[J];山西建筑;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高惠瑛;王璇;;我国城市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的思考[A];第三届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沈玲屹;;对云南省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反思[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C];2012年

3 韩淑云;;城市公众安全文化教育研究的思考——以“北京城市居民危机意识社会调查”分析为例[A];2011北京两届联席会议高峰论坛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于文静;“旱涝叠加”:考验城市灾害承载力[N];中国建设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欧阳小芽;城市灾害综合风险评价[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174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19174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5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