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我国水库农村移民社会保障制度责任模型

发布时间:2018-05-26 08:27

  本文选题:水电开发 + 农村移民 ; 参考:《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5年04期


【摘要】:水库移民问题制约着我国水电资源开发的进展,建立完善的水库移民社会保障体系是突破制约的根本措施。针对水库农村移民群体,对水库农村移民社会保障权的责任主体进行辨析和界定。首先对农民原有土地保障的作用过程进行分析,明确土地具有保障功能并且其实现的物质基础是土地收益;进而从法规界定的权利属性和土地收益的转移角度辨析搬迁后移民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构建了水库农村移民社会保障制度责任模型:国家/政府对社会救助和基本社会福利负责,并对基本社会保险提供支持;水电开发主体对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负责;用人单位对雇员的基本社会保险和补充保障负责。并利用当前法律和已有案例对框架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可以作为构建水库农村移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并对水电资源和谐开发的实践和政策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Abstract]:The problem of reservoir migration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hydropow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erfect social security system for Reservoir Emigr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measure to break through the restriction. An analysis is made to clarify the guarantee function of the land and the material basis of its realization is the land income, and then the responsibility subject of the social security of the migrants after the relocation is identified from the rights attribute and the transfer angle of the land income, and the model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of the reservoir rural emigrants is constructed: the state / government's social assistance and the basic social welfare. It is responsible and provides support for basic social insurance; the main body of hydropower development is responsible for basic endowment insurance and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the employer is responsible for the basic social insurance and supplementary guarantee of the employees. And it uses the current law and the existing cases to make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framework model.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be used a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servoir rural emigration society.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guarantee system is of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practice and policy formulation of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hydropower resources.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管理与建设技术研究所;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中水电国际投资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9086,51079070,51379104)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课题(2013-ky-5)
【分类号】:D632.4;D632.1;TV69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钱文艳;建国后土地与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历史演变[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2 杨一帆;;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与社会保障——兼论构建复合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J];财经科学;2008年04期

3 郭道晖;;公民权与公民社会[J];法学研究;2006年01期

4 郑雄飞;;破解“土地换保障”的困境——基于“资源”视角的社会伦理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2010年06期

5 沈际勇;强茂山;;农村水库移民征地补偿合约探讨[J];水利经济;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樊启祥;水电项目开发利益共享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2 位涛;中国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中土地养老保障水平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飞飞;;基于农地流转的政府角色定位及行为模式探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3期

2 谢宗棠;王生林;;征地制度中耕地补偿体系的经济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2期

3 唐晶;周勇;;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城镇建设用地预测模型的研究——以湖北潜江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4期

4 张敏;朱嘉伟;李晓伟;吴荣涛;贺鹏飞;翟剑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5期

5 刘启东;姜乐军;;制度与现实之间的双重变奏——对南通市失地农民补偿的个案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6 张培明;郑循刚;张琳;;郑州市5区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7 吴壮金;周兴;左志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及其评价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8 王增军;孔小勇;朱丽玲;;基于数字地价模型的城镇土地级别调整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1期

9 曹佳蕾;;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相关概念界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10 胡小飞;胡月明;王璐;吴立潮;唐宪;黎诚;;小城镇地价时空变化驱动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胜兰;于凤瑞;;农民财产权收入的土地财产权结构新探——权利束的法经济学观点[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杜勇;;水库工程移民“双置换”安置模式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内生交易费用理论[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城乡一体化与“三农”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3 曲士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转变城市土地管理和利用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4 江冲;陈哲;李论;;基于耕地资源价值的征地补偿探讨[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朱谦;;环境民主权利构造的价值分析及其路径选择[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6 宋鹏飞;钱伟明;盛中华;谢保华;张文祥;;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土地利用规划思考[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7 刘吉伟;;建设用地集约节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8 崔力源;陈立本;;城镇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探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9 李世平;;浅议地下土地使用权登记[A];地理信息与物联网论坛暨江苏省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宋鹏飞;钱伟明;盛中华;谢保华;张文祥;;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土地利用规划思考[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承武;新疆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补偿问题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周江梅;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汤怀志;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郑翔;中国房地产开发用地政府管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肖轶;重庆市土地利用平衡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桂家友;中国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问题研究(1949-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天懿;天津市农业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赵鲲鹏;公民参与乡镇治理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玉强;网络舆情危机的政府适度反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孙建伟;涉地农民住房权与生存权保障实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洪蛟;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雷征;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时空演变及驱动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雍新琴;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黄瑶;中原城市群推进过程中的土地市场调控机制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漆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8 郑璇;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规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邱翔;莱芜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王礼志;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节约集约用地效果评价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莹;;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希望之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4期

2 曾庆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3 徐俊新;施国庆;郑瑞强;;水电移民安置利益相关者及其活动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5期

4 董彦龙;;河南省农业生产要素贡献率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5 姜伟;张欢;;中国农村土地养老保障研究——关于农村土地养老功能弱化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6 厉以宁;;论城乡二元体制改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魏薇;;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措施[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5期

8 杨翠迎;中国农村养老保障何去何从?——对农村养老保障现状与问题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5年08期

9 李珍;王海东;;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研究[J];保险研究;2012年02期

10 ;成都“户改”第四年[J];小康;2008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劳承玉 张序;[N];光明日报;2009年

2 秦晖;[N];经济观察报;2007年

3 郑功成;[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4 本报记者  杜海涛;[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清江;自然资源定价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陈昱阳;中国农村老龄人口经济供养与福利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曾宪影;公共财政视角下中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吴海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江苏农村养老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段跃芳;水库移民补偿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汪敏;农村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D];湖南大学;2007年

7 许月明;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绩效与创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8 刘子操;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9 贾丽萍;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重建[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唐文金;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蕴函;水资源收益分配制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2 王左权;我国水电站水资源费定价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3 黄晓;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4 杨召欣;基于资源价值功能的农地价格评估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5 高晓洁;和谐理念下的公路建设项目环境经济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张秀丽;基于我国土地资源新分类方法的土地资源价值核算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定国;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城镇安置刍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5年03期

2 施国庆;周云;王修荣;;库区农村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综合评价方法与应用[J];人民黄河;1992年05期

3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赵晓晓;哪些人可以享受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N];焦作日报;2009年

2 记者 葛建霞;我市扎实推进民生水利[N];安阳日报;2008年



本文编号:19365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19365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2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