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河南省代际收入流动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30 07:01

  本文选题:代际收入 + 流动 ; 参考:《河南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在对已有文献阅读和梳理的基础上,试图从两个角度对河南省代际收入流动性进行分析:一是对河南省不同群体的代际收入弹性系数进行测量,从而总结出河南省代际收入弹性系数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二是通过构建结构方程对河南省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因素和传递路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代际收入弹性系数的变动趋势从1989—2011年期间存在着先减小、再逐步增大、从2009年度开始又有了小幅度减小的趋势。(2)河南省代际收入在收入、城乡、性别、部门、教育背景等差异的情况下,其代际收入流动性表现出了不同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生与河南省改革开发后不同群体的不同发展相关。(3)教育对河南省的代际收入流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同样具有重要影响的还包括父代通过对子代就业的影响而产生的代际间收入的传递。(4)家庭背景、父母持久收入对子代收入除了直接赠予之外,更多的是通过对子代教育和子代职业的影响而对子代的收入产生间接的影响,父代通过对子代职业的影响产生的间接收入传递要高于教育。本文在对河南省代际收入流动性相关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对河南省内代际收入流动性弱于全国水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这对我们找到可行的方法来提高河南省代际收入的流动,使河南省居民能够在机会上能够实现平等,最终实现河南省收入差距的缩小和改善提供了政策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了一下建议:(1)提高河南省教育水平,完善教育机制,使省内居民能够实现教育公平,从而能够通过自身努力提高自己改变自身收入不平等现状的能力。(2)仅仅依靠教育公平的实现是不够的,政府还应确保居民在教育能力提高后,能够获得公平的就业机会。(3)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通过对子代健康的影响来提高子代收入,也能够使贫困家庭的父代能够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子代的教育,从而提高贫困家庭子代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政府应努力推进河南省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完善。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reading and combing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mobility of Henan Province from two angles: the first is to measure the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elasticity coefficient of different groups in Henan Provinc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elasticity coefficient in Henan Province are summarized. The second i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ransmission path of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flow in Henan province by construc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change trend of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elasticity coefficient in Henan Province decreases first, then increases gradually from 1989 to 2011, and then decreases slightly since 2009. (2) the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in Henan Province is in income, urban and rural areas. When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gender, secto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etc., their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mobility shows different situations. The occurrence of this situation is related to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groups afte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Henan Province. (3) Education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flow in Henan Province. Also of major impact are the transmission of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by the father through its impact on the employment of the offspring. (4) the family background, the parents' persistent income to the offspring, in addition to the direct gift of income, Through the influence on the education and occupation of the offspring, it has an indirect effect on the income of the offspring, and the indirect income transmission of the father through the influence on the occupation of the offspring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educ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mobility in Henan Province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why the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mobility in Henan Province is weaker than the national level. This provides a policy basis for us to find a feasible way to improve the income flow between generations in Henan Province, so that the residents of Henan Province can realize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and finally narrow and improve the income gap in Henan Province. In this paper,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obtained: (1)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level of Henan Province, improve the education mechanism, so that the residents of the province can achieve education equity, So as to be able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change their income inequality through their own efforts. (2) it is not enough to rely solely on the realization of educational equity. Access to fair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3) A sou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can increase the income of children through their impact on the health of their children, and enable the parents of poor families to devote more resources to their children's education.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Henan Province.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舒天斌;张云梅;;论代际经济公正[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潘洪其;;“代际效应”损害就业公平[J];山东劳动保障;2006年10期

3 唐林翔;;大学生如何克服就业压力 解除就业“代际效应”的影响[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7年01期

4 邢建国;;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成长:代内成长与代际成长[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10期

5 庞晓波;赵玉龙;唐亮;;代际交换难题与货币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6年04期

6 舒天斌;张云梅;;论代际经济公正[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张续元;邵彩梅;王夏明;;代际和谐与和谐企业[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7年01期

8 韩军辉;;关于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的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年10期

9 李郁芳;孙海婧;;转型发展时期代际公共品的供给困局及其破解[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10 李郁芳;孙海婧;;代际公共品问题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宝华;;试论现代代际观[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3年

2 莫培滔;;老年人要做好家庭代际和谐的表率[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何佳讯;才源源;秦翕嫣;;消费者代际品牌资产的结构与测量:基于双向影响的视角[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陈亚南;;营建和谐的家庭[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魏仲吾;;代际交流的动力浅说[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蒋云峗;任若恩;;中国代际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研究[A];变革中的稳健: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5[C];2005年

7 韦贵tD;;坚持统筹兼顾发展代际和谐关系[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李宗明;;浅谈代际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一——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九)[C];2006年

9 伍如昕;;谁更幸福?——代际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10 马丁·柯利;马尔科·阿尔伯蒂尼;哈拉尔德·屈讷蒙德;李霞;;成人家庭代际联系:从比较调查研究得出的证据[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法国记者 邢雪;法国“代际合同”促进青年就业[N];人民日报;2013年

2 肖守渊;代际和谐离不开敬老爱老[N];江西日报;2014年

3 高昌;“代际文学”:一个热烈的伪话题[N];中国文化报;2005年

4 葛登扬;天津“代际婚姻”增多[N];新华日报;2004年

5 唐元仲;利益组合的代际婚姻不容乐观[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6 李郁芳 孙海婧;代际公共品:改革直面的重大实践问题[N];中国改革报;2009年

7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李翔;增强代际收入流动 改善长期分配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曹林;贫穷正在代际间传递[N];新农村商报;2013年

9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张守营;世界观的转变存在代际滞后[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10 ;代际变迁与市场未来[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汪燕敏;转型中国的代际收入流动研究:水平测度与机制分析[D];浙江大学;2015年

2 韩军辉;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肖代柏;消费行为的反向代际影响[D];武汉大学;2013年

4 方鸣;中国城乡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鲁婧颉;基于母亲教育与儿童健康关系的教育之非货币化代际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乔超;农村代际冲突中老人行动方式变迁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廖小平;伦理的代际之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温芳;保障性多代住居体系营建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一善;关于《世界上最大的经济骗局—代际之战》的韩汉翻译实践报告[D];延边大学;2015年

2 朱庆海;代际继承与教育公平[D];黑龙江大学;2014年

3 陈胜男;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4 尹秀;代际收入流动的职业传递效应分析[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5 王君;收入代际流动性的区域开放性差异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6 戴胜儒;农民代际文化冲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7 陈玉辉;反向代际影响对消费者渠道迁徙意向的作用机理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6年

8 陈昕;社会基本保险对代际私人转移支付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9 苏莹;美国华裔移民家庭代际冲突与沟通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10 王宇;中国城镇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854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0854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2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