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与贫困程度互动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20 10:33
【摘要】:金融排斥,其基本含义是指社会中存在某些群体因为缺乏足够多的方式或者途径去接触金融机构从而难以满足必要的金融产品服务需求的一种现象,而基于我国农村地区金融行业面临的现实情况,我们可以判定,我国农村地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金融排斥现象,且不同地区金融排斥程度不同。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比例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逐渐减小,但由社会、经济、环境的多变性,以及相互交织的复杂性,使得本就脆弱的农村居民应付各种风险的能力每况愈下;同时政府扶贫作用的边际效益递减,扶贫资金的目标瞄准不够准确,扶贫的强度开始降低,因此,相较于城市,我国农村地区最主要的问题仍旧是贫困,而减贫、脱贫是解决“三农”问题最终的目的和落脚点。通过文献阅读,发现农村地区金融排斥和经济发展程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贫困程度和经济发展也存在相关关系,地区金融排斥和贫困程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因此研究金融排斥和贫困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为农村地区降低金融排斥和贫困程度提供一点参考。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得出一般性结论,从而为文章提供研究思路;然后基于金融服务的使用度、可得度、深度、可负担度来建立四维的金融排斥指标体系,采用1995~2014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测算我国不同省份农村地区近20年的金融排斥指数;随后,基于数据的可获取性以及我国农村的现实国情,对R贫困指数测算方法进行衍生,采用1995~2014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测算出我国各省份农村地区近20年的贫困程度;其次,利用我国省际农村地区金融排斥和贫困程度的面板数据,建立联立方程,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和贫困程度的互动关系;最后基于实证结果,给出降低金融排斥和贫困程度的建议。结果发现,全国各省农村地区1995~2014年金融排斥指数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东部地区低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低于西部地区,即西部省份农村地区的金融排斥程度最高;而全国各省农村地区1995~2014年的贫困程度同样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西部地区最高最高,东部地区最低。而对于金融排斥和贫困程度的互动关系的实证结果发现,东部省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对贫困程度的影响不显著,贫困程度对金融排斥影响显著;而中部和西部省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对贫困程度影响显著,贫困程度对金融排斥影响也显著,均是正相关关系;全国区域内的实证结果和东部省份一致。无论金融排斥与贫困程度的关系如何,想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两者同时瞄准,但是区域间的侧重点会存在不同,农村贫困程度较小且不贫困是主要难题的东部省份应该侧重农村金融的发展,使金融业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而对于农村贫困程度较大且对当地金融排斥存在显著影响的西部省份,当前应该更加侧重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户社会保障强度,从而降低农村贫困程度,进而降低金融排斥程度。
[Abstract]:The basic meaning of financial exclusion is that there are some groups in the society because of the lack of sufficient means or means to contac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financial product service .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financial exclusion index of the rural areas in the eastern provinces i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western region , and the poverty level is the lowest in the western provinces .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832.35;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国农村地区又出现装电话难[J];江西通信科技;2002年01期

2 ;欧洲农业面面观[J];华夏星火;2005年10期

3 李道洋;;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准入政策的利弊分析及政策建议[J];济南金融;2007年12期

4 梁智华;苏黄兵;;对农村地区反假货币网络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广西金融研究;2008年10期

5 王军;;农村地区残损人民币缘何难兑换[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1期

6 李昭林;邵鹏斌;;对农村地区金融创新促进消费增长的研究——以甘肃静宁为例[J];西部金融;2010年02期

7 田霖;;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研究[J];调研世界;2010年02期

8 刘可;王秀杰;;浅析构建农村地区反假货币网络的难点及对策建议[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9 林丽琴;林智能;;农村地区金融便民服务的调查与思考——以福建省永春县为例[J];福建金融;2012年02期

10 王力;余苏珍;陈和利;王素珍;;江西省农村地区基本药物可获得性情况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祁帅;;论农村地区流通领域的改革[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罗忠;王洪飞;徐方忠;陈文泽;;工业发达的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影响因素分析[A];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3 刘洪亮;王洋;曾强;;天津市农村地区垃圾污水现状调查与研究分析[A];2008农村改水改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付刚;;农村地区反假货币形势分析与机制完善建议[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10期)[C];2011年

5 龚光彩;彭劲;冯启辉;张晓恒;;湘西北农村地区居民冬季能源利用情况调查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6 李e,

本文编号:21332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1332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a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