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基于委托代理链的社保基金风险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17 20:06
【摘要】:近年来,频频发生的社保案件使得社保基金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备受关注。一方面,体系建设上,我国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作为战略储备;设立个人账户鼓励积累;同时积极建立各种补充保险如企业年金;另一方面,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这使得社保基金的大规模入市成为必然。总体来看,随着基金规模的迅速膨胀,委托代理投资成必然趋势。截止2008年底,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五项社会保险去年累计结余资金总额高达1.52万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障基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拟将社保基金中主要三项纳入研究范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险基金(养老保险基金为主体)、企业年金。以“社保基金”为三项总称。 广泛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存在着多层委托代理关系。并且存在以下特点:委托代理链冗长。初始委托人(参保人)与最终代理人之间是多级委托代理关系;初始委托人对最终委托人的监督是间接监督而不是直接监督;除了初始委托人和最终委托人之外,整个代理链上的环节都具有双重身份。全国社保基金的委托代理关系基本符合“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单一委托人、多元代理人的委托代理模型”和“多阶段委托代理模型”,对此较为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应当引起关注的就是“约束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在全国社保基金运营的“三级”委托代理关系中,第二、第三级的关系可以借鉴市场监督机制。对于社保基金而言,多层多级的委托代理关系构成了基金运营过程中完整的链条,即社保基金的委托代理链。因此,在委托人缺位的情况下,第一受托人转化为实际受托人,这是中国特殊情况下产生的特殊现象。 中国的社保基金问题多出现于“实际委托人”环节。当前,中国一般民众不仅难以获得有关养老基金的信息,而且十分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中国目前关键是要建立或指定一个全国性的养老基金监管机构,并制定养老基金运营者必须遵守的一些规范。从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角度看,拉美国家严格的监管模式在短期内要比欧美国家的监管模式更适合中国,因此,某些政策我们可以尝试去借鉴。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frequent social security cases have caused many problems in the social security fund management. On the one han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China has established the 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Fund as a strategic reserve; set up individual accounts to encourage accumulation; at the same time, actively set up various supplementary insurance such as enterprise annuity; 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basis of enlarging the scale, it is necessary to ensure the fund's value-preserving and increasing value, which makes it necessary for the social security fund to enter the market on a large scale. Overall, with the rapid expansion of the size of the Fund, principal-agent investment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By the end of 2008, five social insurance items, including old-age insurance, medical insurance, unemployment insurance, industrial injury insurance and maternity insurance, had accumulated fund balances of 1.52 trillion yuan last year. Social insurance fund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security fund. This paper intends to bring three main items of social security fund into the research scope: 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fund, social insurance fund (pension insurance fund as the main body), enterprise annuity. With "social security fund" for three general terms. In a wide sense, the investment of social security fund has multi-level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 And there are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long chain of principal agent. There is a multi-level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itial principal (insured) and the final agent; the supervision of the final client by the initial trustor is indirect rather than direct; in addition to the initial principal and the final client, The whole chain of agents has dual identities. The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 of the 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Fund basically accords with the "multi-task principal-agent model", "the principal-agent model of single principal and multi-agent" and "multi-stage principal-agent model". What should arouse the attention is "restraint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supervision mechanism". In the "three-level"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Fund, the second and third levels of the relationship can draw lessons from the market supervision mechanism. For the social security fund, the multi-level and multi-level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 constitutes the complete chain in the process of fund operation, that is, the principal-agent chain of the social security fund. Therefore, in the absence of the principal, the first trustee is transformed into the actual trustee, which is a special phenomenon in China. China's social security fund problems often appear in the "actual client" link. At present, Chinese people not only have difficulty in obtaining information about pension funds, but also lack relevant expertise. The key now is to set up or designate a national pension fund regulator and set some rules that pension fund operators must follo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lving the principal-agent problem, the strict supervision model of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is more suitable for China in the short term than that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Therefore, we can try to learn from some policies.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84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仲藜;汪文庆;文世芳;;全国社保基金的建立和初期发展[J];百年潮;2011年07期

2 赵琳;;大华农:增长被“隐藏” 社保基金坚守[J];股市动态分析;2011年34期

3 颜卫东;张志刚;傅义华;;筑牢社保基金安全通道[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1年07期

4 ;数字[J];现代商业银行;2010年04期

5 ;时事[J];今日重庆;2011年08期

6 刘维佳;;社保基金网上实时监管系统的探索与思考[J];新会计;2011年07期

7 龙海媛;黄国辉;;关于财政部门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几点思考[J];北方经济;2011年11期

8 庞波;;社保基金莫陷“缩水”窘境[J];中国社会保障;2011年05期

9 黄寅桓;;严把社保经办管理财务关[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1年08期

10 ;读者说[J];中国质量万里行;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银焕;;浅析我国社保基金监管制度的问题及完善[A];河南省金属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永泽;唐大鹏;;社保基金持股会计信息的市场反应——基于中国资本市场数据[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3 项怀诚;;全国社保基金的创新与发展[A];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角色——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4[C];2004年

4 武普照;王鹏志;;社保基金实业投资的流动性难题及破解路径——基于金融创新的视角[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5 李作尧;;新形势下全面深化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的思考[A];湖南省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首次理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吴玉明;申芍;;来自浙江省温岭市新河镇公共预算改革的阳光试验[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吴玉明;申芍;;来自浙江省温岭市新河镇公共预算改革的阳光试验[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樊纲;;中国的长期发展与社会保障[A];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角色——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4[C];2004年

9 ;社会保障基金监督与运营研究[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课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海春;林岚;王文建;;发展与完善:地市级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实证研究——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社保基金二季度持股基本情况一览[N];证券日报;2005年

2 湖北人民出版社 喻华伟;社保基金何时投资海外引人注目[N];证券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姜 楠;社保基金狂吃G股[N];证券日报;2005年

4 戴苏苏 徐寿松;社保基金存在安全隐患[N];中国老年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安明静;社保基金辟谣:“7·1投资港股”不实[N];国际金融报;2005年

6 李雄文;股市动荡 社保基金受影响[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南方;社保基金为形象而战[N];证券时报;2003年

8 通讯员 张昌林;州社保局不断完善社保基金稽核机制[N];博尔塔拉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王光平;全面推进社保基金监督工作[N];中国证券报;2008年

10 记者 陈岚桦 通讯员 潘春雄;社保基金清理回收近亿元[N];海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莉丽;社保基金信息生态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张越;基于经济周期的社保基金资产配置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李向军;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问题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4 赵飞;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及其风险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胡继晔;社保基金投资资本市场:理论探讨、金融创新与投资运营[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陈欣;公立医院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王献锋;农业国有企业监督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8 黄熙;社保基金筹资模式选择与投资运营管理[D];天津大学;2005年

9 陈曜;连续委托代理关系与供应链模型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许星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股票投资组合绩效评价及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瑜;社保基金投资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2 王玉峰;金融危机背景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策略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君艳;我国社保基金委托投资管理风险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彦丽;社保基金资本化运营与监管[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5 葛元;金融危机中社保基金产业投资方向选择的投入产出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6 杨凡;全国社保基金重仓股风险收益特征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赵坚;我国社保基金运转状况及其保值增值问题探讨[D];苏州大学;2003年

8 刘博;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操作对市场的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9 张晓凤;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杨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887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1887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f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