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改善民生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发布时间:2018-08-30 10:36
【摘要】: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视角看民生的改善,存在着诸如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失业率逐年攀升,物价持续上涨、人民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人民受教育程度低于发达国家,生态日益恶化、居民健康水平受到影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分配不均问题依然突出,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等亟待解决的难题。民生问题虽然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但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着力点可以看到,造成民生改善存在难题的根由主要有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依靠物质、能源消耗的发展方式,以及轻消费的发展方式等。因此,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视角推进民生改善,必须从推动转型升级、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社会建设等方面入手。
[Abstract]:Looking at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eliho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 are still serious employment situation, rising unemployment rate, rising prices,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affected, uneven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people's educational level is lower than that of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deterioration of ecology, the impact of residents'health, urban and rural incomes. The problem of people's livelihood is a comprehensive one, but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point of changing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at the root cause of the problem is the inconsistency of the main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refor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eliho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we must start with promoting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promoting green development and strengthening social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D67;F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龙;;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探索;2007年06期

2 ;如何理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三个转变”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J];兵团建设;2007年11期

3 王仕军;周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四个基本依据[J];红旗文稿;2007年21期

4 黎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及其途径[J];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5 许经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6 吴树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J];前线;2008年01期

7 刘世锦;;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认识和政策问题[J];前线;2008年02期

8 范和香;;政协委员建言推动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北京观察;2008年11期

9 本刊记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访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李宝卿[J];先锋队;2008年23期

10 牟少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甘肃科技纵横;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葛金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省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8年

2 刘跃奎;;把握经济发展规律 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改革开放30年我党领导经济建设新思路的重大理论创新[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3 李宏;;以新视角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困境与对策[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4 刘志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绿色家园的必由之路[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信仰与责任——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5 吴祖平;;加速发展必须统一思想真抓实干[A];“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贵州省社科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贵州省委十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座谈会观点摘编[C];2010年

6 孙发平;丁忠兵;;青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途径及政策建议[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上)[C];2011年

7 周铁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须重视对未来的研究[A];转型期的中国未来——中国未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杨春燕;;中国共产党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探索及启示[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庄荣盛;;体制不变,,经济发展方式难转[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10 王厚双;安江;俞培宁;;沈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建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N];四平日报;2007年

2 本报评论员;全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N];唐山劳动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高峰;经济发展方式“乾坤挪移”[N];新乡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彭虹;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专题展开学习讨论[N];昌都报;2007年

5 金台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N];台州日报;2008年

6 本报评论员;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N];徐州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刘大宏;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N];中国冶金报;2008年

8 刘大宏;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N];中国企业报;2008年

9 赵丕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做到“三解放”[N];青海日报;2008年

10 周凌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N];台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德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科技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白雪飞;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阶段测试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钱淑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其财税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4 赵琨;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4年

5 张倩;国有经济在加快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主导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崔立涛;浙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7 李文国;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8 孙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政视角:体制与政策演变及创新[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赵晨;地方政府、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刘敬孝;山东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人力资本作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玉梅;辽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2 骆希干;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其自主创新支持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3 陈卫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4 杨晶晶;河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体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5 刘静;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方式的变迁及其基本经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白宏博;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性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汪斌锋;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困境及出路[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陈静;河南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唐甜维;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困境[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资源有效利用[D];西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12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212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d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