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我国草地生态补偿对农牧户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1-26 10:54
【摘要】:草地生态补偿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和保护将要或者已经破坏了的草地生态环境,我国目前开展的大规模的草地生态补偿项目有退牧还草、退耕还草还林、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等。我国草地生态补偿开展十几年来,草地生态得以恢复,草群高度、植被盖度、干草产量方面都有所改善。而农牧户作为生态补偿客体的最基本单位,农牧户的响应与生态补偿可持续性息息相关。本文分析总结了草地生态补偿对农牧户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生态补偿对农牧户家庭经济和农牧产业结构产生了一定的正面影响,但目前实践工作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补助标准和期限不合理;2)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资金缺口大;3)舍饲风险大;4)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5)缺乏技术补偿。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2)拓宽融资渠道;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4)发展集约化畜牧业;5)增加技术补偿;6)延长补助期限,发展后续产业。
[Abstract]:The purpose of grassl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s to restore and protect the grass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at will be or has been destroyed. The large-scale grassl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rojects currently being carried out in China include returning pasture to grass, returning farmland to grass and returning grass to forest. Grassl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subsidy reward mechanism. Grassl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in China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grassland ecology has been restored, grass height,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hay yield have been improved. As the most basic unit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the response of farmers and pastoralist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ustainability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grassl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n farmers and pastoralist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grassl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family economy and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but the practice is still in the immature stage. There are some urgent problems to be solved: (1) unreasonable subsidy standard and term; (2) laggard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ion mode with large shortage of funds; (3) high risk of house feeding; (4) difficulty in transferring surplus labor force; and (5) lack of technical compensation.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1) establishing reasonable compensation standard; 2) widening financing channel; 3) perfecting social security system; 4) developing intensive animal husbandry; 5) increasing technical compensation; 6) extend the period of subsidy and develop the following industry.
【作者单位】: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我国重点温带草原退化状况及成因分析”(2012FY111900)
【分类号】:F323.2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纪玉平;包利民;乌兰;;退牧还草工程对牧民增收的影响研究——以宁夏盐池县为例[J];北方经济;2007年08期

2 张伟;杜玉玲;;内蒙古农牧民收入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10期

3 陈佐忠;汪诗平;;关于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J];草地学报;2006年01期

4 赵春花;曹致中;荣之君;;退牧还草工程对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经济社会效益的影响[J];草地学报;2009年01期

5 聂学敏;石红霄;赵成章;;基于参与性调查的退牧还草政策可持续性分析——以黄河源区为例[J];草原与草坪;2010年01期

6 李文卿;胡自治;龙瑞军;高新才;李发弟;;甘肃省退牧还草工程实施绩效、存在问题和对策[J];草业科学;2007年01期

7 都耀庭;张东杰;;禁牧封育措施改良高寒地区退化草地的效果[J];草业科学;2007年07期

8 塔拉腾;陈菊兰;李跻;张继武;;阿拉善荒漠草地退牧还草效果分析[J];草业科学;2008年02期

9 王鹤龄;王润元;刘春芳;牛俊义;黄文德;;基于退耕还草的村域农牧结构优化生产模式——以甘肃省镇原县北庄村为例[J];草业科学;2008年04期

10 张建娥;;盐池草地禁牧期间农牧民违规放牧现象分析[J];草业科学;2008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邵治亮;陕北丘陵沟壑区退耕种草战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2 李金亚;中国草原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杰;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贡格尔草地生态补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天阁;高鹏;张亚冉;王涛;;西南丘陵区农民生计多样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2 李红梅;李林;邓振镛;黎明;;气候变化对青海高原及周边地区畜牧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3 王丹君;万军;吴秀芹;;区域尺度生态服务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4 赵年武;郭连云;侯万红;张梅兰;;高寒半干旱地区4种牧草的适应性及坪用价值[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5 田育红;;干扰我国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6 孙劲;;农民教育对凉山州高寒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作用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01期

7 杜英;王安;李建伟;;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01期

8 纪玉平;包利民;乌兰;;退牧还草工程对牧民增收的影响研究——以宁夏盐池县为例[J];北方经济;2007年08期

9 程秀丽;;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机制建立的背景和必要性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06期

10 韩向敏;胡江;魏彦民;陆会宁;;清水县梁家村草畜平衡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国牛业科学;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波;徐霖;崔剑;;走出绿色贫困——我国生态补偿、生态建设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吴国成;于海良;马喜斌;耿金山;李淑艳;张久德;;关于在河北省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设想[A];河北省畜牧兽医科技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杨理;侯向阳;;以草定畜的理论研究[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杨理;侯向阳;;以草定畜的理论研究[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张志民;延军平;张小民;;建立草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创新与政策导向专辑[C];2006年

6 樊胜岳;兰健;徐均;;草原休牧政策交易成本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安晓明;郭志远;;非对称性区域生态补偿的多目标设计模型——基于EKC非对称性的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邓正华;杨新荣;张俊飚;许志祥;;农村生活环境整治中农户认知与行为响应研究——以洞庭湖湿地保护区水稻主产区为例[A];2012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2年

9 廖文梅;孔凡斌;;基于排污权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3年

10 孟根巴根;;矿产开发与生态价值博弈背后的生态补偿机制之盲区[A];生态文明法制建设——2014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宏瑶;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郝文芳;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地恢复演替的生态学过程及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昌海;秦岭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本效益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斯丽娟;甘肃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刘兴元;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闵琪;从公共品需求到公共品供需均衡:理论与现实[D];山东大学;2011年

7 张福顺;不同干扰条件下荒漠啮齿动物种群和群落动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8 毕安平;水土流失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效应[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伟坤;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10 吕粉桃;青海大通山地退耕还林生境演变特征及其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宫旭胤;草畜平衡和精准管理模型在肃南县绵羊生产中的应用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赵彦泰;美国的生态补偿制度[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徐赫;基于CVM与TCM的城市滨水空间游憩价值评估对比[D];浙江大学;2011年

4 赵景学;藏北当雄县天然草地改良及牧户饲草平衡供给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王彩霞;不同社会群体认知草地功能和管理模式分异性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马晓文;退牧还草行政补偿制度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包乌兰格日乐;我区牧民草场权利保护现状的实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常山;全面禁牧对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敬东;天宝岩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10 孙树青;乌珠穆沁沙质退化草地人工补播调查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艳芳;罗剑朝;;退耕还林还草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0期

2 孙学力;;内蒙古牧区人口迁移流动分析[J];北方经济;2006年03期

3 薛凤蕊;姜冬梅;;“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06年21期

4 任继周;;在全球粮食危机和畜牧业投入产出比低下的新形势下节粮型草地畜牧业大有可为[J];北方牧业;2008年15期

5 谢旭轩;张世秋;朱山涛;;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6 吕永安,钟艳,孙妍;关于退耕还林还草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王立群,邱俊齐;试论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可实现性[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8 陈静,董春;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构想[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张鹏;王婷;;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对重庆市开县的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刘伟,王启基,王溪,周立,李有福,李发吉;高寒草甸“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成因及生态过程[J];草地学报;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龚袭;李希昆;;论西部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补偿问题[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2 吴国成;于海良;马喜斌;耿金山;李淑艳;张久德;;关于在河北省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设想[A];河北省畜牧兽医科技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仲雯雯;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张小燕;西北地区植被背景值及演替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3 杨世琦;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与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4 谢双红;北方牧区草畜平衡与草原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5 魏虹;五大牧区草畜业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6 董捷;退耕还林绩效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7 辛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1年

8 周新迁;中国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9 金良;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10 尤艳馨;我国国家生态补偿体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孙新章;河北坝上高原生态经济型农牧业发展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2 李蕾;西部退耕还林还草效益评价与补偿政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南秋菊;沽源县退耕还林还草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曹建军;玛曲草地生态系统服务、损失和恢复价值评估[D];兰州大学;2006年

5 魏松;内蒙古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效与问题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6 韩颖;内蒙古地区退牧还草工程的效益评价和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7 康欣;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8 赛希雅拉;内蒙古天然草原草畜平衡管理政策实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立国;李笑春;;系统论视阈下生态补偿体系的构建[J];生态经济;2013年10期

2 戴其文;;中国生态补偿研究的现状分析与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2014年02期

3 粟晏;赖庆奎;;国外社区参与生态补偿的实践及经验[J];林业与社会;2005年04期

4 毛锋;曾香;;生态补偿的机理与准则[J];生态学报;2006年11期

5 庾莉萍;;生态补偿:为了山清水秀[J];内蒙古林业;2007年01期

6 曹云;;实行生态补偿 促进和谐发展[J];中国林业;2007年01期

7 邓燔;陈秋波;章芸;;森林生态补偿体系的现状和局限[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0期

8 王海滨;邱化蛟;朱万斌;程序;;以生态服务的价值观浅析生态补偿和生态资产经营[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年03期

9 秦艳红;康慕谊;;国内外生态补偿现状及其完善措施[J];自然资源学报;2007年04期

10 李晟之;;论生态补偿背景下的协议保护[J];农村经济;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贤金;;土地生态补偿:模式类型、价值基础与实现路径[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8: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C];2008年

2 李永宁;;生态补偿法学涵义的经济学分析[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3 刘俊威;吕惠进;;生态补偿理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4 严力蛟;;生态补偿及其在实施过程中有关问题的探讨[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王超宇;邸永召;;生态补偿制度之探究——以正外部性的生态补偿为视角[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6 谢维光;陈雄;;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进展述评[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7 施燕;陈原笑;苏倪;;生态补偿概念辨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任诗君;;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理论与实践探索[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逸;黄贤金;胡初枝;;基于生态补偿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以江苏省沿海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李文华;;北京市森林的生态服务与生态补偿[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浙江生态补偿走向制度化[N];人民日报;2006年

2 顾瑞珍邋丁冰;环保总局:生态补偿试点将在四领域展开[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3 记者 王立忠;我市4个县(市)区获省政府生态补偿[N];铁岭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徐琦;生态补偿尚需平衡多重利益[N];中国环境报;2008年

5 农工党中央副主席 刘晓峰;加快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N];人民日报;2008年

6 孔志峰;生态补偿:不可忽视的责任[N];国际商报;2009年

7 记者 宋时飞;《生态补偿条例》起草工作启动[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8 记者 买天;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力度逐年加大[N];农民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尔德;区域性草原生态补偿定调[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10 魏家锋;神农架特色产业发展受益生态补偿[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立洪;生态补偿量化方法及其市场运作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2 宋蕾;矿产开发生态补偿理论与计征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余璐;生态补偿的政府间供给议价[D];暨南大学;2009年

4 金艳;多时空尺度的生态补偿量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黄润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6 王燕;水源地生态补偿理论与管理政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7 何承耕;多时空尺度视野下的生态补偿理论与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尤艳馨;我国国家生态补偿体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9 田民利;基于区域生态补偿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10 刘丽;我国国家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燕;生态补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周劲松;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陈孜;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葛丽燕;流域阶梯式生态补偿标准研究及应用[D];郑州大学;2012年

5 张慧;海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薛友;苏州生态补偿评估[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付二光;我国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8 何欣;西南山地水源地生态补偿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9 张建肖;陕西秦巴山区生态补偿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0 闫伟;生态补偿的市场机制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154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4154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d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