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侗族社会保障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0 08:24

  本文关键词:侗族社会保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现在正在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五保、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失险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长期在城镇务工的农民工尽量把其转化为城镇居民进而把他们纳入当地的城镇保障系统,这些城乡保障系统的完善使我国正向福利国家迈进。但是反观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使欧美福利国家面临巨大的冲击,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对美国庞大的政府养老金和医疗保健计划的改革计划不光刺激着每个美国人的神经,它也对全世界已经建成和正向福利国家迈进的国家和地区产生着巨大影响,我们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关注着这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在经济危机的泥潭中是如何在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之间进行作为的。 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的问题如何处理,不仅是要在现在全球经济危机期间好好思考,在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都应该好好思考。因为社会保障是对劳动成果的第二次分配,分配与生产、交换、消费都是经济活动的基本环节,为了经济活动得到稳态延续、再生产能够进行得下去,这四个环节一个都不能少,所以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都要思考好社会保障问题,为再生产能够进行提保障,进而使经济活动得到稳态延续。但是如何处理好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两者如何才能完美的结合起来考验着人类的智慧。欧美福利国家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中的困境,对正在向福利国家迈进的我国是一个反思的实例,在当前建设福利国家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找到一条不同于欧美福利国家的新路,来实现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的更好结合。好在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我国的56个民族中侗族关于社会保障的经验可以为我国现在建设福利国家提供较好的借鉴。 我国南方侗族有一套从出生到死亡的完善的社会保障,这一套社会保障对侗族社会中的个人、家族、村落、社区都发挥着很好的保障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在千百年的侗文化的浸沉中一直得到稳态的延续。为了使我国现代社会保障得到更完善的建设,研究侗族社会保障有其借鉴的意义。 社会保障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但是社会学研究社会保障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着手、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社会学访谈的方法来研究;而本论文主要从文化的视角来研究侗族社会,从制度设计、文化导向作用来研究侗族社会保障的运行,突破仅仅从经济方面来研究社会保障。从人类学的视角来看经济也是沉浸在文化之中的,经济需要文化的支撑。 但是侗族是一个有着将近300万人口、主要横跨湘、黔、桂三省(区)、并且在湖北等全国其它地区也有分布的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其还拥有千百年的历史,所以本论文主要选取湖南通道阳烂村做为主要的田野点,以阳烂为圆心辐射周边老王脚、黄土、芋头、横岭、坪日、坪坦、梓坛、阳烂、高步、高秀、高友、高团、都天十三个侗族村寨,通过对这些横跨湘、桂二省(区)、处于全国侗族主要分布区中心的南侗的研究,,从中对比分析出侗族社会保障运行的机制并进行相应的理论建构。 本论文主要通过笔者在阳烂及其周边地区做的三个月田野的资料,从下面四个方面来进行: 其一,侗族社会保障形成的原因。这主要从侗族社会形成的历史背景方面来研究,一方面从侗族生存的自然背景方面来研究,侗族生存的自然背景必然会对侗族社会的形成产生重大的影响,这必然也会是侗族社会保障形成的原因的一个重要的思考方面;另一方面从侗族族群扩散的历史过程来研究,群体发展是个体生命发展的扩大,在群体发展的过程中,个体的发展和群体发展如何结合在一起,形成命运的共同体这也是侗族社会保障形成原因的另一个重要的思考方面。 其二,侗族社会保障的表现形式。这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研究:一、个人方面,即个人从生到死的过程中有什么社会保障的表现形式;二、家族之间有什么社会保障的表现形式;三、聚落之间有什么社会保障的表现形式;四、社区之间有什么社会保障的表现形式。 其三,侗族社会保障的运行机制。这主要是通过对侗族的田野调查从物质、制度、精神信仰三个层面的文化事实,来理论思考侗族这个民族的发展延续从以个体生命为基础到社区的保障连成整体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如何形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的。 其四,侗族社会保障的当代价值。这主要是就当前全球经济危机下欧美福利国家社会保障所受到的冲击和我国当前建设新的社会保障的实际情况而言的,通过研究侗族社会保障可以运用这些模式和机制为我国新的社会保障的建设、甚至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事业提供借鉴。 总之,本论文主要是笔者在阳烂及其周边侗族地区三个月实地田野资料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建构。
【关键词】:侗族 社会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5;C913.7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第一章 导言12-19
  • 第一节 研究缘起12-14
  • 第二节 研究综述14-16
  • 第三节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的界定16-18
  • 第四节 研究的理论和方法18-19
  • 第二章 侗族社会保障形成的原因19-23
  • 第一节 侗族自然生境与社会保障的形成19-20
  • 第二节 侗族扩散历程与社会保障的建构20-23
  • 第三章 侗族社会保障的表现形式23-36
  • 第一节 个人历程的社会保障23-27
  • 第二节 家族间的社会保障27-30
  • 第三节 聚落间的社会保障30-33
  • 第四节 社区间的社会保障33-36
  • 第四章 侗族社会保障的运行机制36-45
  • 第一节 资源的适度利用与社会保障的]合36-38
  • 第二节 “款约”的社会规约与社会保障的运行38-41
  • 第三节 集体的生存意识与社会保障的升华41-45
  • 第五章 侗族社会保障的当代意义45-48
  • 第一节 对侗族社会保障的科学定位与评估45
  • 第二节 对我国现代社会保障建设的借鉴价值45-46
  • 第三节 对全球危机时期世界社会保障的反思46-48
  • 结束语48-49
  • 致谢49-50
  • 参考文献50-51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51-52
  • 附图52-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燕坤;;人类学非洲研究及中国学科建构的现实诉求[J];西亚非洲;2010年07期

2 肖唐镖;;当前中国农村宗族及其与乡村治理的关系——对新近研究的评论和分析[J];文史哲;2006年04期

3 周相卿;;台江五寨与原始宗教相关的苗族习惯法规范[J];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01期

4 孙平;;文身的意象——以监狱的田野调查为例[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5 郭亮;陈金全;;试论法律史研究的人类学进路[J];学术交流;2010年12期

6 廖国一;民族调查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和田野调查的科学方法[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1999年01期

7 黄柏权;土家族田野调查回顾[J];民族研究;2002年06期

8 陈兴贵;;中国民族学田野调查的历史回顾与反思[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6期

9 潘年英;;土著者说[J];百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张金岭;;文化想象中的“中国”──基于法国里昂民族志调查的思考[J];欧洲研究;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昌铎;;侗族学者老有所为的新贡献[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黄淑娉;;从异文化到本文化—我的人类学田野调查回忆[A];庆贺黄淑娉教授从教50周年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田华咏;;试论侗族冲傩文化与侗族医药文化的关系[A];全国首届侗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4年

4 谢守红;佘建喜;;侗族文化旅游开发探讨——以贵州黎平县为例[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田禾;;山曼先生[A];“当代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座谈会论文集[C];2007年

6 宋兆麟;;走进边疆地区——民族调查其乐无穷[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7 李进;文彤;;挖掘侗乡文化 塑造城市特色——以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设计为例[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周相卿;;雷公山地区苗族习惯法表现形式的实证分析[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9 杨林军;;从历史人类学视角评价《徐霞客游记》中的田野调查方法[A];徐霞客研究(第20辑)[C];2010年

10 吴国勇;;浅谈侗族文化与侗族医药的关系[A];2007全国侗族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福财;中蒙联合开展蒙古族长调民歌保护[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王玉贵;12年 220处不可移动文物与我们“永别”[N];南充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李波;记录下和顺土地上的文化印记[N];晋中日报;2010年

4 记者 咏梅;中蒙两国蒙古族长调民歌田野调查进入实施阶段[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5 记者 贺燕;省专家检查我市文物普查工作[N];汕尾日报;2009年

6 李欣;青海省长城资源田野调查工作启动[N];青海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郝静;寻觅历史的遗存[N];阿勒泰日报;2009年

8 通讯员 杨瑛;地区田野调查确定587个文物点[N];阿勒泰日报;2009年

9 记者 陈翩翩;古镇唐家湾处处有文物[N];珠海特区报;2010年

10 珠海特区报评论员;保护文物比发现文物更重要[N];珠海特区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军;水文化与教育视角下的侗族传统技术传承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赵淑岩;以校本课程建构透视牧区教育的自由与多元[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张祖群;清代以来咸阳村落的分布变化和社会之考察[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戴晓云;《北水陆法会图》考[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5 曾晓进;变迁、互动、交融与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赛吉拉胡;叙事民歌表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7 王传;华南学派探渊[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姗泽;生育文化的田野调查与教育内涵分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周相卿;黔东南雷山县三村苗族习惯法研究[D];云南大学;2004年

10 阚军;西南地区三个区域文化传承类型与教育法律保障的思考[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华锋;侗族社会保障研究[D];吉首大学;2012年

2 王晓雪;侗族建筑词汇探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3 章程;侗族傩舞“咚咚推”的象征符号解读[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陈哲;湖北省中等发达地区县域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状况[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袁理;司马迁著述《史记》的实地考察及其与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关联[D];赣南师范学院;2009年

6 曹寒娟;侗族服饰文化在社会转型期的演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7 桑童;贵州侗族纺织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刘艳艳;侗族鼓楼艺术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龙明莲;侗族摔跤文化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10 胡碧珠;湖南侗族鼓楼营建技艺[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侗族社会保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66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766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4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