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社会保障权司法救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9 04:06

  本文关键词:社会保障权司法救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社会保障权作为人类最基本的人权,其关注重点在于人在生病、年老、失业、伤残失去工作能力或各种灾害情况下的生活水准的保障权以及在生存权实现基础之上的发展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其正当性源于人类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自身生存和人格尊严的必然要求。社会保障是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飞速发展而兴起的一种以社会弱势群体为对象的保障工具,被称为“社会安全网络”。社会保障从无到有,从最初的贫困救济措施到现代化的社会保险行动,深刻地表达了人们对社会保障权的珍视与关切。 书写在宪法文本上的社会保障权要转化为具体、现实的权利必须确立社会保障权可以通过司法手段获得救济的地位。人们对社会保障权的可诉性虽然有着巨大的认识分歧与理论争论,但是通过对印度、美国、德国、法国以及区域性人权法院对社会保障权案例的考察,一个肯定的结论是社会保障权的可诉性不容置疑。社会保障权司法救济的研究对于构建和谐公平的社会具有现实意义。市场经济追求效率和利益最大化,财富和机会的配置是按市场规律自发的调节作用,其实现的平等是形式上的,结果未必公平正义。市场竞争的失败者或社会弱势群体并没有获得实质的财富和机会的公平分配,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和谐的后果。社会保障权是一种社会权,其价值理念是社会整体公平和正义,通过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实现实质正义的目的。目前我国社会贫富悬殊,基尼系数已突破社会安全线,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的威胁。对社会保障权司法救济机制研究能够为缩小贫富差距,化解社会矛盾提供现实的应对性策略。 社会保障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和宪法权利,有权利就有救济,传统上社会保障权的救济主要囿于社会保障争议的调解、劳动仲裁和民事诉讼程序以及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程序。这种私法上和公法上救济机制很难适应解决兼有有私法和公法性质的社会保障权益纠纷。一方面需要在现有的法律体制下完善和改造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程序,使社会保障权作为一般权利得到救济,例如要突破传统诉讼严格当事人适格和受案范围的规定,扩大社会保障权的救济范围,简化诉讼程序,降低当事人的维权成本,引入社会保障权民事和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充分救济公民社会保障权益。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将宪法作为法院审判案件的直接依据或建立违宪审查制度,使社会保障权作为宪法权利得到救济,所以,中国引入社会保障权宪法诉讼可行且必要。我国宪法救济的路径需要作出选择。从我国的司法实践来看,司法机关在少数案件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直接援引宪法条文裁判涉讼行为的合性性,或者通过对普通法律进行扩张解释,间接适用宪法权利规范裁判涉讼行为合法性,从而实现宪法权利的司法救济。我国必将改变此种含糊不清的局面,必将引入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的违宪审查制度,切实保障公民的宪法权利。 社会保障权具有社会权属性,兼有公法和私法的特征,对社会保障权的救济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要构建我国独特的、专门的社会保障权司法救济机制,在审判机制、程序设计、制度保障和司法救助等方面体现社会保障权救济的及时、充分和高效等原则,避免传统双轨制救济的不足。 我国应当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发展公益诉讼,保障社会弱势主体能够接近正义,使社会保障权全体能够获得有效的司法救济。公益诉讼在我国尚未成为制度性的要求,在社会保障权领域实施公益诉讼尤其需要立法先行,为之奠定合法性基础。另外,我们应当注意到社会保障权的保障毕竟受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制约,不仅仅是个法律问题,单纯依靠法律的手段不足以解决社会保障权的保障问题。在充分利用司法救济手段的同时也要注意克服其局限性。
【关键词】:社会保障权 可诉性 司法救济 公益诉讼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182.3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3
  • 绪言13-31
  • 0.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3-17
  • 0.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水平17-27
  • 0.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与不足27-29
  • 0.4 小结29-31
  • 第一章 社会保障权的语义和权利属性分析31-50
  • 1.1 社会保障权语义分析31-39
  • 1.1.1 社会保障权的词源考察31-36
  • 1.1.2 社会保障权的内涵36-37
  • 1.1.3 社会保障权的外延37-39
  • 1.2 社会保障权的权利属性39-48
  • 1.2.1 道德权利抑或法律权利39-42
  • 1.2.2 积极权利抑或消极权利42-44
  • 1.2.3 自由权抑或社会权44-47
  • 1.2.4 私益性权利抑或公益性权利47-48
  • 1.3 本章小结48-50
  • 第二章 社会保障权可诉性之学理争辩与司法实践考察50-69
  • 2.1 社会保障权可诉性的概念及由来50-52
  • 2.2 社会保障权的可诉性之争的现状考察52-56
  • 2.2.1 区域性人权机构与社会保障权的可诉性52-53
  • 2.2.2 全球性人权机构与社会保障权的可诉性53-56
  • 2.3 可诉性“否定说”的理由及反驳56-66
  • 2.3.1 公民和政治权利与社会保障权的差异分析56-60
  • 2.3.2 社会保障权可诉性的合法性之质疑及反驳60-64
  • 2.3.3 法院裁判社会保障权争议的机构能力不足64-66
  • 2.4 法院对社会保障义务类型的裁决66-68
  • 2.5 本章小结68-69
  • 第三章 我国社会保障权司法救济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69-96
  • 3.1 我国社会保障权司法救济的现状69-80
  • 3.1.1 社会保障权纠纷涉及法律关系的类型69-73
  • 3.1.2 社会保障权司法救济的原则73-77
  • 3.1.3 社会保障权司法救济的模式77-80
  • 3.2 我国社会保障权司法救济存在的问题及成因80-94
  • 3.2.1 普通司法程序存在若干弊端80-85
  • 3.2.2 劳动仲裁、行政复议与诉讼的衔接问题85-87
  • 3.2.3 维权成本问题87-88
  • 3.2.4 专门性程序和机构的缺位88-90
  • 3.2.5 司法制度的不完善90-93
  • 3.2.6 社会保障权公益诉讼与宪法诉讼的缺失93-94
  • 3.3 本章小结94-96
  • 第四章 社会保障权司法救济 域外经验与启示96-114
  • 4.1 国际与区域层面的救济96-100
  • 4.1.1 报告制度96-97
  • 4.1.2 申诉制度97-98
  • 4.1.3 国家间指控制度98-99
  • 4.1.4 通过对个人权利和政治权利扩大解释来救济社会保障权99-100
  • 4.2 国家宪法层面的救济和实践100-104
  • 4.2.1 作为客观法的救济100-101
  • 4.2.2 作为主观权利的救济101
  • 4.2.3 外国宪法救济的实证101-104
  • 4.3 国外普通法律层面的救济104-111
  • 4.3.1 英国、美国救济经验与启示104-108
  • 4.3.2 德国、法国救济经验与启示108-111
  • 4.4 本章小结111-114
  • 第五章 我国社会保障权司法救济的完善114-157
  • 5.1 社会保障权司法救济理念的创新和相关立法的完善114-117
  • 5.1.1 司法救济理念的创新114-115
  • 5.1.2 相关立法的完善115-117
  • 5.2 社会保障权司法救济审理体制的选择117-121
  • 5.2.1 行政司法体制117-119
  • 5.2.2 独立的审判法院119-120
  • 5.2.3 特别非独立的审判法庭120-121
  • 5.3 社会保障权司法救济 程序保障121-128
  • 5.3.1 普通程序的改良121-125
  • 5.3.2 特殊程序的规定125-127
  • 5.3.3 简易程序的运用127-128
  • 5.4 社会保障权公益诉讼制度128-144
  • 5.4.1 社会保障权的公益权属性128-130
  • 5.4.2 传统三大诉讼救济社会保障权的不足130-134
  • 5.4.3 公益诉讼与社会保障权的契合性134-136
  • 5.4.4 社会保障权公益诉讼制度之构建136-144
  • 5.5 理想途径 社会保障权宪法救济144-152
  • 5.5.1 社会保障权宪法救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145-147
  • 5.5.2 我国社会保障权宪法救济的路径选择147-152
  • 5.6 社会保障权司法救济保障制度的完善152-156
  • 5.6.1 诉讼费用缓缴、减免制度152-153
  • 5.6.2 社会保障权法律援助制度153-155
  • 5.6.3 社会保障权诉讼保险制度155-156
  • 5.7 本章小结156-157
  • 结语157-159
  • 参考文献159-171
  • 致谢171-172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1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泉,尚珂;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的实现[J];中国发展;2004年02期

2 潘孝珍;;关于社会保障权研究的文献综述[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09年11期

3 王建学;;论社会保障权的司法保护[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孙继伟;丁雷;刘宏艳;;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J];理论界;2007年03期

5 陈庆祥;;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6 剧宇宏;;社会保障权的本质、国别比较及现代意义[J];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7 吴义太;;试论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的法律保护[J];农业考古;2010年03期

8 李凌云;谁在为农民工社会保障立法?[J];社会观察;2005年06期

9 钱福臣;;宪法中私有财产权与社会保障权的优先顺位及其社会功效[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刘士平;邓娟;;论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的法律保护[J];太平洋学报;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芸;;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权的现状与思考——以浙江省为例[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广辉;;论农民的社会保障权及其实现[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3 邹艳姣;;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A];政府改革与行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晓红;周薇;;农民工社会保障权保护的法律思考[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侯昌路;;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探析[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6 刘国涛;;水污染事件中的公益诉讼[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7 毛永红;;公益诉讼制度构想[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刘忠权;任丽敏;杨红;;浅析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常艳;马剑萍;;我国检察机关参与公益诉讼的现状及其完善[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白仲清;;法律援助机构不予提供法律援助的通知应当接受司法审查[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莫纪宏;保障社会保障权是政府的绝对责任[N];检察日报;2011年

2 中铁建设集团公司 石慧;让农民工享有社会保障权[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4年

3 王巧玲;女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的缺失及救济[N];工人日报;2010年

4 张淑君 王天Ya;民盟中央:情注社会保障三提案找到落脚点[N];人民政协报;2007年

5 刘翠霄 董文勇;构建和谐社会应加强社会保障立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王儒楠;试论社会保障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N];光明日报;2006年

7 陈丽平;尽快修订残疾人保障法[N];法制日报;2007年

8 贾华;社会理性是社会保障法的基础[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9 贾华强 张兴;和谐社会中的劳动者权利[N];学习时报;2005年

10 林燕;民主与民生仍是宪法学研究热点[N];检察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龙飞;社会保障权司法救济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徐永峰;社会保障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张姝;社会保障权论[D];吉林大学;2005年

4 刘锦城;社会保障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杨华;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周向明;医疗保障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李晓新;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宪法基础[D];复旦大学;2009年

8 李冬;生育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杨正喜;珠三角以农民工为劳动者的劳资冲突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卓;公益诉讼与社会公正[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丽坤;论社会保障权的司法救济[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2 乔阁超;宪法上的社会保障权及其实现[D];复旦大学;2010年

3 王艳君;西藏社会保障权研究[D];西藏大学;2010年

4 陈秋玲;论农民的社会保障权[D];湖南大学;2010年

5 付莹;社会保障权实现中的个人责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吴天照;我国宪法中的社会保障权条款评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光辉;论我国农民的社会保障权[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金玲;社会保障权司法救济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何丽;我国对外输出劳务人员的社会保障权问题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10 蔺娜;社会保障权的宪法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社会保障权司法救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44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944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2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