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日本养老产业化发展条件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1-01-27 18:49
  20世纪末21世纪初,日本养老社会保障产业化趋势的日渐强化,给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提供了一条可供参考的新思路,也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关注。然而,学者们似乎不约而同地将"跳跃性发展的可能"作为立论的基础,探讨中国养老社会保障制度的方法、模式、战略等问题,忽略了日本养老产业化产生的经济背景、社会保障水平以及个体需求所带来的产业化机遇与中国现实情况的差异性问题。目前,中国养老社会保障产业化时机尚未成熟,但日本的产业化发展仍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比如,法律法规的健全,护理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和基本护理内容的规范化等,都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文章来源】: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0,(01)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日本养老产业化发展条件及其启示


图1 日本社会保障各项收入所占比重(1980—2016)

曲线,社会保障,政府,国库


从图1上看,日本社会保障收入中另一来源是资产收入,至1997年基本与国库负担趋势相反,1998年与国库负担趋势相同,均跌入波谷。在2000年出现拐点之后国库负担与被保险者和事业主负担的趋势趋同,说明在社会保障的总收入中,国库作为国民负担的补充来源,其功能正在逐渐弱化。而其他公费收入和其他收入则截然相反,由原本的变化平稳转向迅速增长,与社会保障的民间负担呈互补趋势。2002年以来,日本经济有所恢复,GDP增长率在泡沫经济破灭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企业设备投资和产品出口则明显回升,成为拉动日本经济增长的主要方面[5]。但受巨额银行不良债权和日趋严重通货紧缩的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国债余额已逾GDP。在国内需求不足,外贸形势相对良好的情况下,政府公费和其他收入作为社会保障财源的另一补充渠道,其作用日益引人关注。值得注意的是,资本收入受经济景气程度的影响剧烈,社会保障经费来源比重的这种结构变化,给社会保障经费总额的稳定增长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图1和图2在2000年以后的振荡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图2显示的是社会保障经费的收支状况及政府与国民负担的情况,可以看出日本社会保障收支始终处于收入结余状态,每年个人缴纳额加上政府补贴部分的总数超过年支出额,即最上面一条曲线与下面一条曲线呈开放状态变化,这种开放程度越高,说明社会保障收入盈余额越来越高;最下面两条曲线是个人缴纳与政府补贴的差额,若社会保障经费不变的情况下,二者应该呈逆向相关的关系。自1994年以来,这一区间的关闭状态愈发明显,说明在社会保障收入中,国民缴纳费用所占比例显著下降,财政投入相对增加,社会保障累计盈余更多地是靠政府财政支出实现。而结余部分作为生息资本能够为政府补贴部分提供的支持也很有限。

家庭,年收入,二次分配,日本


尽管2000年日本经济受世界经济影响,对外出口量的增加,带动了GDP的有限增长,但由于国内需求持续不足,社会保障几乎已经失去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功能,从而限制了日本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日本经济面临的困境,国内需求才是经济稳定增长的保障。作为传统刺激消费的手段,社会保障虽然对拉动内需的影响微乎其微,但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依然相对显著。图3显示的是1990—2014年中9个年份不同收入家庭在总家庭数量中所占比重。可以看出,自1990至2014年日本社会收入初次分配结构以2005年为重要节点,2005年以前,年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在二次分配前的比重相对较小,2002年之后,数量激增,直至2014年前后仍呈上升趋势。在2005年之后,年收入在100万元以下的家庭异军突起,已经超过了所有收入层次家庭。


本文编号:30035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30035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e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