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1-01-28 12:42
城镇化建设是新时代的重要任务,国家关于城镇化建设的规划要求,到2020年国家平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左右,同时要求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明确提出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发展是落实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云南省经济发展落后,城镇化水平较低,云南省在目前难以扭转的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城镇化的进程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二者之间很可能互相冲突,这就要求云南省要在城镇化发展与资源环境利用和保护之间寻求平衡。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城镇化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试图测算云南省各州市城镇化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是否协调,并找出引致两者之间关系的主要因素,进而可以找到促进各州市城镇化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协调发展的措施。综合考量后,本文首先选取了云南省11个州市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建立的指标体系测算云南省11州市的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然后根据响应模型测算城镇化水平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响应指数,正响应表明二者相互促进,良性协调发展,负响应表示二者相互抑制,是恶性发展,需要缓和改善,零响应表示二者无明显关系;最后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1...
【文章来源】:云南财经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12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四章 云南省 11 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对城镇化水平的响应表 4.1 展示了 11 州市的响应指数,根据 11 州市的响应指数在 2008-2016 年间正负变化将 11 个州市分类,并用 ArcGIS 直观地展示出来,其中Ⅰ类表示正响应类,即 2008-2016 年都是正响应;Ⅱ类表示优化响应类,即 2008-2016 年间响应的演变趋势最终是由负响应向正响应演变,Ⅲ类表示恶化响应类,即 2008-2016 年间响应的演变趋势最终是由正响应向负响应演变。如图 4.1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沿海城市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耦合协调关系[J]. 段佩利,刘曙光,尹鹏,张海峰. 经济地理. 2018(05)
[2]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研究:基于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观思想[J]. 陈肖飞,郭建峰,姚士谋.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04)
[3]中国省域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及影响因素[J]. 李琳,卢佳佳. 经济经纬. 2018(03)
[4]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与响应关系——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J]. 苟露峰,杨思维.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5]京津冀地区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空间集聚及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 贺三维,邵玺. 经济地理. 2018(01)
[6]雄安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调控提升研究[J]. "雄安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调控提升研究"课题组,葛全胜,杨林生,金凤君,朱会义.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11)
[7]中国沿海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与城镇化水平动态关联性分析[J]. 刘佳,李莹莹,王娟. 商业研究. 2017(04)
[8]河南省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 陈聪,丁志伟,康珈瑜,李燕菲.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9]城镇化发展与土地健康利用协同演化关系——以长春市为例[J]. 刘宝涛,王冬艳,刘惠清. 经济地理. 2016(10)
[10]人地关系视角下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以山东省为例[J]. 刘凯,任建兰,张理娟,王泽楠. 经济地理. 2016(09)
博士论文
[1]重庆市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研究[D]. 张贵先.西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本溪市城镇化与水生态环境响应及协调关系研究[D]. 顾春雨.辽宁大学 2017
[2]湖北省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耦合协调研究[D]. 张晓梅.华中师范大学 2017
[3]基于GIS技术的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研究[D]. 王帆.太原理工大学 2012
[4]湖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实证研究[D]. 马秋香.湖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05013
【文章来源】:云南财经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12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四章 云南省 11 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对城镇化水平的响应表 4.1 展示了 11 州市的响应指数,根据 11 州市的响应指数在 2008-2016 年间正负变化将 11 个州市分类,并用 ArcGIS 直观地展示出来,其中Ⅰ类表示正响应类,即 2008-2016 年都是正响应;Ⅱ类表示优化响应类,即 2008-2016 年间响应的演变趋势最终是由负响应向正响应演变,Ⅲ类表示恶化响应类,即 2008-2016 年间响应的演变趋势最终是由正响应向负响应演变。如图 4.1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沿海城市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耦合协调关系[J]. 段佩利,刘曙光,尹鹏,张海峰. 经济地理. 2018(05)
[2]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研究:基于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观思想[J]. 陈肖飞,郭建峰,姚士谋.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04)
[3]中国省域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及影响因素[J]. 李琳,卢佳佳. 经济经纬. 2018(03)
[4]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与响应关系——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J]. 苟露峰,杨思维.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5]京津冀地区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空间集聚及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 贺三维,邵玺. 经济地理. 2018(01)
[6]雄安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调控提升研究[J]. "雄安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调控提升研究"课题组,葛全胜,杨林生,金凤君,朱会义.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11)
[7]中国沿海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与城镇化水平动态关联性分析[J]. 刘佳,李莹莹,王娟. 商业研究. 2017(04)
[8]河南省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 陈聪,丁志伟,康珈瑜,李燕菲.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9]城镇化发展与土地健康利用协同演化关系——以长春市为例[J]. 刘宝涛,王冬艳,刘惠清. 经济地理. 2016(10)
[10]人地关系视角下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以山东省为例[J]. 刘凯,任建兰,张理娟,王泽楠. 经济地理. 2016(09)
博士论文
[1]重庆市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研究[D]. 张贵先.西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本溪市城镇化与水生态环境响应及协调关系研究[D]. 顾春雨.辽宁大学 2017
[2]湖北省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耦合协调研究[D]. 张晓梅.华中师范大学 2017
[3]基于GIS技术的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研究[D]. 王帆.太原理工大学 2012
[4]湖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实证研究[D]. 马秋香.湖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050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3005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