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劳动学论文 >

“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结项成果综述

发布时间:2017-03-15 19:33
【摘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将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的主攻方向,侧重从理论上阐明中国文化、华夏文明与中国文学的关联,并尝试找出这种关联的因果关系模式。课题分别在中国文明发生论、文学人类学的学科建设论及新方法论三个方面做出学术突破。后两部书则以一中一西的个案研究,呈现文学人类学跨学科研究的前沿领域"神话历史"之系列成果。 【作者单位】: 湖北民族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神话学 玉石神话 四重证据法
【分类号】:I0-05
【正文快照】:
一、概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项目编号:10ZD100),于2010年12月立项,2011年2月开题,2016年6月结项。首席专家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叶舒宪研究员,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项目组成员五年来努力奋斗,成倍地超额完成计划。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舒宪;文学人类学的现状与未来[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2 彭兆荣;文学人类学叙事的“形式实体”[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户晓辉;关于文学人类学的批评与自我批评[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周泓,黄剑波;人类学视野下的文学人类学(上)[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王轻鸿;论文学人类学批评的审美性路径[J];思想战线;2003年04期
6 王轻鸿;论文学人类学批评的审美探求指向[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袁三英;学科建构中的文学人类学[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8 汪正龙;评沃尔夫冈·伊塞尔的文学人类学[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朱存明,陈刚;百年文学人类学研究范式的审美视阈[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10 孙勇彬;虚幻的舞台——伊塞尔的文学人类学述评[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文睿;;交融与互动——文学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述评[A];东方丛刊(1998年第1辑 总第二十三辑)[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祖晓伟;文学人类学:探索跨学科研究范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谢美英;文学人类学研究呈现大发展态势[N];中华读书报;2012年
3 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张翼;文学人类学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新思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明江;“文学研究不应该仅仅是分析作家作品”[N];文艺报;2011年
5 叶舒宪;文学人类学: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6 徐新建;文学人类学的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项目首席专家 叶舒宪;作为新兴交叉学科的文学人类学[N];光明日报;2011年
8 小白;恢复对文学表达生命感受的信心[N];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雯娇;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代云红;中国文学人类学基本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兆荣;仪式谱系:文学人类学的一个视野[D];四川大学;2002年
3 刘海丽;弗莱文学人类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大桥;中国语境中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视野及其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叶舒宪;文学与人类学——知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索龙高娃;文学人类学方法论辨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左鹏;一种神话仪式理论的文学人类学意义[D];河北大学;2009年
3 骆晓飞;《金枝》与文学人类学[D];兰州大学;2007年
4 陈泽佳;郑振铎《汤祷篇》与文学人类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朱莎;论弗莱文学人类学思想的形成过程[D];湖南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0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kexiaolunwen/250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2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