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下劳动关系的认定研究 ——以互联网约车为分析蓝本
发布时间:2021-01-18 02:08
劳动关系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不仅仅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经济关系,也是生产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享经济下的企业用工模式呈现出与传统企业用工截然不同的特点,灵活化与弹性化趋势明显,这不仅改变了劳动关系的要素,也使得劳动关系的认定面临着巨大挑战。劳动关系的要素中,劳动关系主体开始分化,一个劳动者可能受到多个雇主的使用与控制;劳动报酬出现了新的内涵,双方呈现出合作的态势,共同分享劳动所得;劳动时间碎片化与劳动场所分化的趋势也在加强。劳动关系要素的变革,使得依托于“从属性标准”与“控制性标准”的劳动关系认定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劳务给付的方式不同于传统劳动用工模式,使得这一类群体无法被认定为劳动关系,进而其劳动权益的保护也难以展开。共享经济下劳动用工模式的转变,带来劳动关系认定问题的争议,美国加州Uber案件、英国伦敦Uber案件、中国亿心宜行劳动争议案件以及各地不断出现的网约车交通事故争议案件中,均涉及到了共享经济下的劳动关系认定问题,这其中以互联网约车最为典型与集中。英美对于共享经济下劳动关系的司法探索主要体现在Uber劳动争议案件的裁决上,尽管同样面临着旧的认定标准无法适应...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一、共享经济与劳动关系的新发展
(一)劳动关系的含义及其认定标准
1、劳动关系的含义
2、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
(二)共享经济下劳动关系的变革与挑战
1、共享经济下劳动关系要素的变革
2、共享经济下劳动关系认定的挑战
二、共享经济下劳动关系认定的困惑与探索
(一)英美UBER劳动关系认定案件的探索与思考
1、英美Uber劳动关系认定案件的司法探索
2、基于“Uber案”对英美共享经济下劳动关系认定的思考
(二)共享经济下我国劳动关系认定的困惑与探索
1、共享经济下我国劳动关系认定的司法实践
2、共享经济下我国劳动关系认定的司法困惑
3、共享经济下我国劳动关系认定的制度探索
三、共享经济下劳动关系认定的司法考量与制度回应
(一)共享经济下劳动关系认定的司法考量
1、“自有车辆+直接雇佣”模式
2、“租赁车辆+代驾司机”模式
3、“社会车辆加盟”模式
(二)共享经济下劳动关系认定的制度回应
1、劳动关系认定理念与制度的革新
2、调整灵活性劳动与从属性劳动规则的协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专车”运营中的非典型用工问题及其规范[J]. 张素凤.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6(06)
[2]共享经济的冷思考——以劳动保护为视角[J]. 徐新鹏,高福霞,张昕宇. 理论导刊. 2016(11)
[3]分享经济中用工关系的中美法律比较及启示[J]. 杨云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4]分享经济模式对传统劳动关系的挑战——美国Uber案和解的一些借鉴[J]. 陆胤,李盛楠. 中国劳动. 2016(16)
[5]弹性与安全:审视《劳动合同法》的修改[J]. 李干. 探索与争鸣. 2016(08)
[6]民法典编纂与雇佣(劳动)合同规则[J]. 谢增毅. 中国法学. 2016(04)
[7]共享经济企业用工管理与《劳动合同法》制度创新[J]. 唐鑛,李彦君,徐景昀. 中国劳动. 2016(14)
[8]基于互联网平台提供劳务的劳动关系认定——以“e代驾”在京、沪、穗三地法院的判决为切入点[J]. 王天玉. 法学. 2016(06)
[9]雇佣、劳动立法的历史考量与现实分析[J]. 董保华. 法学. 2016(05)
[10]从创业到就业:新业态对劳动关系的重塑与挑战——以网络预约出租车为例[J]. 纪雯雯,赖德胜.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6(02)
本文编号:2984054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一、共享经济与劳动关系的新发展
(一)劳动关系的含义及其认定标准
1、劳动关系的含义
2、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
(二)共享经济下劳动关系的变革与挑战
1、共享经济下劳动关系要素的变革
2、共享经济下劳动关系认定的挑战
二、共享经济下劳动关系认定的困惑与探索
(一)英美UBER劳动关系认定案件的探索与思考
1、英美Uber劳动关系认定案件的司法探索
2、基于“Uber案”对英美共享经济下劳动关系认定的思考
(二)共享经济下我国劳动关系认定的困惑与探索
1、共享经济下我国劳动关系认定的司法实践
2、共享经济下我国劳动关系认定的司法困惑
3、共享经济下我国劳动关系认定的制度探索
三、共享经济下劳动关系认定的司法考量与制度回应
(一)共享经济下劳动关系认定的司法考量
1、“自有车辆+直接雇佣”模式
2、“租赁车辆+代驾司机”模式
3、“社会车辆加盟”模式
(二)共享经济下劳动关系认定的制度回应
1、劳动关系认定理念与制度的革新
2、调整灵活性劳动与从属性劳动规则的协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专车”运营中的非典型用工问题及其规范[J]. 张素凤.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6(06)
[2]共享经济的冷思考——以劳动保护为视角[J]. 徐新鹏,高福霞,张昕宇. 理论导刊. 2016(11)
[3]分享经济中用工关系的中美法律比较及启示[J]. 杨云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4]分享经济模式对传统劳动关系的挑战——美国Uber案和解的一些借鉴[J]. 陆胤,李盛楠. 中国劳动. 2016(16)
[5]弹性与安全:审视《劳动合同法》的修改[J]. 李干. 探索与争鸣. 2016(08)
[6]民法典编纂与雇佣(劳动)合同规则[J]. 谢增毅. 中国法学. 2016(04)
[7]共享经济企业用工管理与《劳动合同法》制度创新[J]. 唐鑛,李彦君,徐景昀. 中国劳动. 2016(14)
[8]基于互联网平台提供劳务的劳动关系认定——以“e代驾”在京、沪、穗三地法院的判决为切入点[J]. 王天玉. 法学. 2016(06)
[9]雇佣、劳动立法的历史考量与现实分析[J]. 董保华. 法学. 2016(05)
[10]从创业到就业:新业态对劳动关系的重塑与挑战——以网络预约出租车为例[J]. 纪雯雯,赖德胜.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6(02)
本文编号:29840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kexiaolunwen/2984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