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行为融合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0 09:04

  本文关键词: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行为融合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龄未婚男性 婚姻状况 地域差异 行为融合


【摘要】:中国人传统的男孩偏好思想和产前性别鉴定与选择性流产技术的出现,导致大量女婴非正常死亡和出生性别比偏高,由此引起了适婚年龄段的男女人数相差较大、比例失调,婚姻市场中男性相对过剩,形成对男性的“婚姻挤压”。根据婚姻迁移和择偶梯度理论,婚姻挤压和男性过剩向经济落后、资源贫乏的地区集中,形成越来越庞大的大龄未婚男性这一新的“弱势群体”。社会融合是获得社会支持的先决条件,也是社会支持的结果,个体的社会融合能使其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有利于促进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因此本文对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社会融合中的行为融合进行了研究。 本文运用本课题组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在全国范围做的“性别失衡与社会稳定调查”数据①,分析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行为融合现状及影响因素。本文借鉴已有研究用社会支持网度量行为融合,用实际、情感和社交三个支持网的网络规模和关系构成来反映行为融合的数量和质量特征。分别从婚姻状况和地域差异角度对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行为融合进行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并提出改善中国农村大龄未婚男性行为融合与社会融合的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大龄未婚男性行为融合状况差于已婚男性,但失婚并不是导致差异的原因。(2)地域因素对行为融合有显著影响,东部大龄未婚男性行为融合状况最差。(3)大龄未婚男性的情感支持薄弱,精神层次的融合较难。大龄未婚男性缺少最亲密的可倾诉对象——伴侣,高层次的精神融合更增困难,呈现情感荒芜问题。(4)个人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因素对大龄未婚男性的行为融合影响显著。受教育程度、收入、打工、性格、兄弟姐妹个数、亲戚在政府部门任职和属于大家族等因素对大龄未婚男性社会支持网影响显著。受教育程度和收入越高、打过工、性格外向的大龄未婚男性行为融合状况更好。
【关键词】:大龄未婚男性 婚姻状况 地域差异 行为融合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3.1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8
  • 1 绪论8-16
  • 1.1 研究背景8-9
  • 1.2 概念界定9-11
  • 1.2.1 大龄未婚男性9-10
  • 1.2.2 社会支持与社会支持网10
  • 1.2.3 社会融合与行为融合10-11
  •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11-12
  • 1.3.1 研究目标11
  • 1.3.2 研究意义11-12
  •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12-14
  • 1.5 研究内容与假设14-16
  • 1.5.1 研究内容14
  • 1.5.2 研究假设14-16
  • 2 文献综述16-24
  • 2.1 相关理论16-21
  • 2.1.1 社会支持与网络理论16-18
  • 2.1.2 社会融合理论18-21
  • 2.3 社会融合理论及相关研究21-23
  • 2.3.1 婚姻状况与社会融合21
  • 2.3.2 地域差异与社会融合21-22
  • 2.3.3 个人因素、家庭因素与社会融合22-23
  • 2.4 小结23-24
  • 3 数据、变量与方法24-31
  • 3.1 数据来源24-28
  • 3.1.1 调查目标24
  • 3.1.2 调查方案与内容24-25
  • 3.1.3 调查方法25-26
  • 3.1.4 数据质量控制26-27
  • 3.1.5 结果及样本分布27-28
  • 3.2 变量说明28-30
  • 3.3 研究方法30-31
  • 4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行为融合现状研究31-44
  • 4.1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与已婚男性的行为融合现状分析31-37
  • 4.2 不同地域的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行为融合现状分析37-43
  • 4.3 小结43-44
  • 5 婚姻状况对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行为融合影响分析44-53
  • 5.1 分析框架44-45
  • 5.2 个人社会经济地位与家庭特征的比较45-47
  • 5.3 婚姻状况对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行为融合的影响因素分析47-50
  • 5.3.1 婚姻状况对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社会支持网规模影响因素分析47-49
  • 5.3.2 婚姻状况对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社会支持网关系构成影响因素分析49-50
  • 5.5 小结50-53
  • 6 地域差异对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行为融合的影响分析53-61
  • 6.1 分析框架53-54
  • 6.2 大龄未婚男性个人社会经济地位与家庭特征的比较54-56
  • 6.3 地域差异对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行为融合的影响因素分析56-59
  • 6.3.1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社会支持网络规模影响因素分析56-57
  • 6.3.2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社会支持网络关系构成的影响因素分析57-59
  • 6.4 小结59-61
  • 7 结论与展望61-67
  • 7.1 研究主要结论61-63
  • 7.1.1 论文主要工作61-62
  • 7.1.2 主要研究发现62-63
  • 7.2 本文主要创新点63-64
  • 7.3 改善农村大龄未婚男性不利现状的政策建议64-65
  • 7.4 研究局限与展望65-67
  • 参考文献67-73
  • 附录73-7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5-78
  • 致谢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丽娟;;社会支持和打工妹的城市融合[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2 张其仔;社会资本与国有企业绩效研究[J];当代财经;2000年01期

3 李冬莉;儒家文化和性别偏好:一个分析框架[J];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04期

4 贺寨平;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5 李树茁;姜全保;伊莎贝尔·阿塔尼;费尔德曼;;中国的男孩偏好和婚姻挤压——初婚与再婚市场的综合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6年04期

6 李树茁;任义科;靳小怡;费尔德曼;;中国农民工的社会融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社会支持网络的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8年02期

7 刘爽,郭志刚;北京市大龄未婚问题的研究[J];人口与经济;1999年04期

8 杜鹏;李一男;王澎湖;林伟;;城市“外来蓝领”的就业与社会融合[J];人口学刊;2008年01期

9 陈友华,米勒·乌尔里希;中国的男性人口过剩──规模、结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1年03期

10 李培林;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J];社会学研究;1996年04期



本文编号:10664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0664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4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