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性因素在外来务工人员社会融合中的作用探讨
本文关键词:制度性因素在外来务工人员社会融合中的作用探讨
【摘要】:本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将个人经济社会地位因素、社会网络因素、宏观制度因素和个人工作境遇因素一并纳入到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外来务工人员社会融合的因素。通过量化的实证分析,与以往研究不同,本研究发现:第一,学者普遍强调的个人经济社会地位因素难以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融合做出有效的解释。这是因为该群体来自于社会底层,他们的人力资本水平和收入水平都较低,在一个低水平的狭窄范围内波动,具有高度同质性。第二,朋友群体中本地人居多,有利于推动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融合。但若纳入外部企业因素,个人生活层面的网络因素的解释力被逐渐淡化。这是因为工作单位才是外来务工人员的日常生活重心,同事中本地人居多,容易加剧务工人员感受到的企业针对本外地人的不平等待遇,反而对于社会融合失去影响力。他们的社会网络受到外部工作环境的制约。第三,工作境遇是外来务工人员的主要生存空间。企业作为个人和政府的联系纽带,一方面个人的价值通过企业工作体现,一方面企业直接反映了政府用工制度、社保福利制度,一定程度上让底层外来务工人员感受到迁入地政府对待他们的态度。工作境遇对于务工人员的社会融合具有显著解释力。第四,但若进一步纳入宏观制度因素,工作境遇的作用被淡化。最终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的融合具有显著解释力的是迁入地社会的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就业制度、社保福利制度等制度性因素。由此可见,个人工作境遇是制度性因素的实践途径,是受到宏观制度作用的表面影响因素,宏观制度性因素才是背后真正的深层次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定单式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2 ;努力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21期
3 王国平;;“六个有”让外来务工人员安居乐业[J];今日浙江;2006年07期
4 赵阳;;3类外来务工人员可在福州落户[J];职业技术;2007年03期
5 李方芳;蔡小娥;;外来务工人员权益保障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12期
6 王川;;浅析南京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现状[J];法制与社会;2009年20期
7 郭景璐;;威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J];中国就业;2009年05期
8 陶相根;;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01期
9 董浩;刘明辉;;新形势下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管理的几点建议[J];科学之友;2010年10期
10 刘晓冉;;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权益保护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3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静;王冠军;;青岛市外来务工人员心理状况、心理需求、应对方式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2 陆银辉;;融合性社会组织与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融合——基于余姚市新老居民和谐联谊会的考察[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谢欣梅;周乐;;北京重点行业外来务工人员生活需求规划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详细规划)[C];2012年
4 黄恩;章晓春;汪跃林;余奇静;杨致蓉;卢菊园;杨淼;龚鲜红;;金华市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素养状况调查[A];2013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5 厦门市湖里区委宣传部课题组;;湖里区外来务工人员思想现状与教育对策[A];探索·创新·实践——“福炼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汇编[C];2004年
6 谢芳;;外来务工人员接触媒体习惯调查——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为例[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7 张军华;顾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本地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陈莉;唐闻捷;陈庆健;郑飞中;;温州地区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质量与城市认同感的相关研究[A];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心理研究[C];2012年
9 于阳;王彦博;;社会支持视域下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犯罪预防[A];犯罪防控与平安中国建设——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年)[C];2013年
10 李琳琳;杨永利;施学忠;尹姗姗;王爱英;;郑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安全套使用干预模式的析因设计分析[A];2011年中国卫生统计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高海伟邋方文伟 记者 李刚殷;外来务工人员家属可享受医疗救助[N];工人日报;2007年
2 记者 吴永哲 通讯员 王成军;3名外来务工人员当选职代会代表[N];河北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张伟伟 通讯员 周辰恩;南安外来务工人员参保比例逾五成[N];海峡财经导报;2007年
4 ;中共杭州市委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生活工作的若干意见[N];杭州日报;2006年
5 记者 夏海微 通讯员 孙建林;为什么外来务工人员总受伤[N];杭州日报;2007年
6 记者 张寅;我市组织外来务工人员看电影[N];杭州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郭世锋;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N];济南日报;2007年
8 记者 杨秀娟 通讯员 张桂齐;为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利益[N];嘉兴日报;2006年
9 刘宏章;阿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享受“两免一补”[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10 邓少华;全面提高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水平[N];宁波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人扬;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住房状况及住房保障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2 韩靓;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视角的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和收入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六锋;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外来务工人员城市融入问题调查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2 徐正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行为习惯调查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3 郑思瑾;外来务工人员工作满意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陈银定;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融合政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5 黄选青;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6 韩楠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社会认同、他人接纳感与城市适应的关系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7 王岳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适应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8 杨子博;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融入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潘书霞;小组社会工作增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的实践介入[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10 苏明山;晋江市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均等化问题研究[D];华侨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41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241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