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渤海溢油事件的社会建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5 23:00

  本文关键词:渤海溢油事件的社会建构机制研究 出处:《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渤海溢油事件 社会建构 自媒体 政治机会结构 环境抗争


【摘要】:在社会建构论看来,社会问题并不是单纯的客观存在,而是社会建构的产物,社会问题的“问题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被社会建构的过程。作为环境问题的渤海溢油事件,其发生到引起社会关注的这一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不同社会群体共识、共建的过程和结果。本文主要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研究渤海溢油事件的社会建构机制,即事件是如何由一个“问题”演变成公众关心的社会问题的。事件的社会建构过程实际上是问题的呈现、问题合法化与问题展示三个程序之间循环互动的过程。事件呈现是主张集成与表达阶段,主要是对问题进行界定和命名,估计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范围,并为主张提供正当合理的依据和理由,吸引注意力。环境问题的社会建构需要经历一个合法化的阶段,在问题合法化阶段,政府、专家学者、大众传媒、社会公众分别对事件进行了不同的建构,政府主要是一种有限建构,专家学者主要是一种语境建构,大众传媒则是一种批判建构,而受距离事发地远近、从众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公众表现出一种多向建构。社会对渤海溢油事件的关注并不是持续的,而是污染事件导向型的。山东渔民的跨国索赔将渤海溢油事件的关注推向了第二次高潮,在媒体、社会精英和渔民的共同参与建构下,事件被再一次地合法化。不同社会群体的行为方式及其行动逻辑影响着事件的社会建构过程。其中,媒体、社会精英和渔民是影响事件再建构的重要因素。政治通道的逐步开放、体制内外精英的分隔以及外部同盟的支持等为渔民的环境抗争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机会条件,渔民通过求助律师进行诉讼、借助媒体进行造势、争取民间环保组织支持等展开了一系列的环境抗争行动,从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渤海溢油事件的社会建构机制研究表明:它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是不同社会群体共同参与建构的结果。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环境问题建构往往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问题出现后专家学者对其进行界定并通过平民化话语传递给公众:媒体了解事实后架构环境新闻,与社会精英及民间组织联手,制造社会舆论;公众参与进来,环境受害者积极响应;中央主打“环境牌”,地方政府却往往为了某种利益控制社会舆论工具,弱化问题的影响。不同于西方国家,我国政府主导型环境发展道路下关于环境问题的话语主动权往往掌握在政府手中,有效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社会关注和公众参与。
[Abstract]:In the view of social construction , the social problem is not simply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 but the product of social construction . The " question " process of social problem is actually a process of social construction . " Local governments tend to control the social public opinion tools and weaken the influence of the problem for a certain benefit . Different from the western countries , the active right of discourse on environmental issues under the path of government - oriented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is often held in the hands of the government , and the fundamental way out of the effective solution of ou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lies in social concern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1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涛;王兰平;;环境抗争中的怨恨心理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2 陈涛;;依法抗争中的“法院不受理”现象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3 杨红;;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及其治理──基于政治机会结构的研究视角[J];东南传播;2014年06期

4 唐国建;吴娜;;蓬莱19-3溢油事件中渔民环境抗争的路径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5 陈涛;李素霞;;“维稳压力”与“去污名化”——基层政府走向渔民环境抗争对立面的双重机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6 王社坤;;民间环保组织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角色及作用[J];中国环境法治;2013年02期

7 陈涛;;渤海溢油事件的社会影响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8 于建嵘;;自媒体时代公众参与的困境与破解路径——以2012年重大群体性事件为例[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9 佘世红;刘艳子;;论“自媒体时代”我国新闻媒体的危机管理[J];前沿;2013年06期

10 张晓杰;耿国阶;孙萍;;政治机会结构理论述评[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覃哲;转型时期中国环境运动中的媒体角色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851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3851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3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