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梁启超的清学史观浅谈

发布时间:2018-03-07 20:24

  本文选题:清代学术思想 切入点:以学论政 出处:《兰台世界》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系统评述了明末二百多年以来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的概况,把每一时代的学术作为思潮进行总的历史考察,为后来学者研究清代学术思想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为我们研究梁启超清学史观提供了最直接的依据。
[Abstract]:Liang Qichao's introduction to academic Studies in the Qing Dynasty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cademic thought since the end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more than 200 years, and makes a general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academic thought of each era as a general trend of thought. It provides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later scholars to study the academic thought of Qing Dynasty, and provides the most direct basis for us to study Liang Qichao's view on the history of Qing Dynasty.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
【分类号】:B259.1;C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希军;角色冲突:胡适思想多歧性的一个社会学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徐道彬;;徽州朴学成因的地域性解读——以戴震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徐道彬;;戴震“西学中源”思想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姜红;;“想象中国”何以可能——晚清报刊与民族主义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徐道彬;;论王念孙对戴震学术的继承与发展——以《广雅疏证》为例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彭玉平;;王国维、陈寅恪的中西文化观念[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徐道彬;;论凌廷堪与西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王天根;《天演论》版本时间考析两题[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9 武锋;;清代学人论《抱朴子》[J];安徽史学;2007年02期

10 叶建;;20世纪前半期新旧史学关系论争的综述[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根荣;;桐城派形成原因六说[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方宁胜;;方宗诚方志思想初探[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天根;朱从兵;;严复译著时间考析三题[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4 杨树增;;《左氏春秋》“史”、“传”考辨[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5 王雪萍;周媛;;试论两淮盐商在扬州学派形成中的作用[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6 邹迎曦;;浅议两淮盐商的发展与嬗变[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方祖猷;;十七世纪启蒙时期民主政治的中国模式——读《明夷待访录》有感[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瑞;;科学思想在史学领域的兴起与进取:从梁启超到傅斯年[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夏刚;;维新旧梦已成烟——戊戌六君子之死与晚清“自改革”思潮[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10 葛志毅;;中国古代史学的精神文化传统[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2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6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8 赵阳;清代中期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9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宇;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向冠男;《逸周书》文体特色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磊;李元度的史学思想与实践[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李爱花;杨希闵诗史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玉娟;艾畅《诗义求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海飞;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传承[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春菊;晚清广西乡土社会中的少数民族士绅[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舒丙旺;方玉润《诗经》文学阐释研究[D];安庆师范学院;2010年

9 王晓静;论方东树与《援鹑堂笔记》的整理[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肖三喜;包世臣书学思想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年英;;三门塘小忆[J];当代贵州;2009年19期

2 周祖成;中西文明交流的特殊方式对中国社会转型的阻滞[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平佚;;中西文明之评判——译日本杂志《东亚之光》[J];长城;2003年06期

4 李虹;;中西早期农业结构和文明发展的差异[J];农业考古;2007年06期

5 吴志良;从澳门看中西文明的碰撞和交融[J];开放时代;1997年02期

6 万波;黄守红;;论经济全球化情势下的中西文明整合[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徐克谦;;中西初识时期的思想文化互动——读张西平《传教士汉学研究》[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李晟文;;加拿大汉学研究动态 拉瓦尔大学中西文明碰撞与对话国际研讨会介绍[J];世界汉学;2006年01期

9 曹德验;;‘改变中国’[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1年01期

10 马勇;;文明是这样冲突的[J];中国报道;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徐梅香;;人物书写和对象的历史客观性——典型人物报道误区的哲学试析[A];首届中国人物传播家大会暨第二届中国人物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增香;;从中西文化成因对比看中朝现代化起步的尴尬[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左玉河;;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五四以后中西文化差异之比较[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郁;;草原丝绸之路——契丹与西域[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5 黄玉顺;;儒家正义论——对“义”范畴的现象学阐释[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朱宝锋;;辜鸿铭翻译活动的多元系统阐释[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木戈;诠释空间不能天马行空[N];大同日报;2006年

2 香港兰黛家居用品集团大陆首席代表 顾雪超;做好中西文明结合[N];中国纺织报;2007年

3 余三乐;利玛窦:中西文明交流的开拓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余世存;向世界介绍我国历史的一本书[N];云南政协报;2007年

5 丁杨;此消彼长 纸荒心不慌[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田可;定格瞬间 记载永恒[N];学习时报;2008年

7 何星亮;浅析文明的兼容与互补[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张莹;丝绸之路使中西文明相得益彰[N];光明日报;2008年

9 叶檀;盛世或者盛世臆想[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何星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立河;历史与想象[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秦国杰;走出历史神话的时代[D];山东大学;2008年

2 王f ;人文立场下的悲悯与关怀[D];山东大学;2006年

3 苗丹阳;徘徊在西风东渐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姚志奋;翻译适应选择观照下的辜鸿铭儒经英译[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5 李s,

本文编号:15808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5808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d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